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及其特点

2019-12-04 04:17韩雪冰孙梅晓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习近平

韩雪冰 孙梅晓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三位一体建设”和“两个统一”,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各部分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呈现出战略性、整体性、时代性和长期性特点。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0-0190-02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之一,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特点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1]。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发挥着巨大的政治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如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系统管理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依法治国,包括了法的制定、实施、校验、管理等过程;不管是社会发展各方面,还是依法治国的各阶段或过程,都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进行。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将全面依法治国纵览全局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习近平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集中彰显了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遵循。因此,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将宪法的权威性与地位性树立起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法治经验告诉我们,“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2]因此,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尊重宪法地位,这实际上就是在捍卫党和人民的权威与尊严。以宪法为依据全面的推进依法治国策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地将宪法贯彻到国家治理的各方面中去,以宪法为保障,推进社会改革在依法规范中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2]全面依法治国是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原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我国人民利益关系紧密。宪法集中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了人民民主权利,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捍卫了人民主体地位,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因此,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地位,从根本上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将宪法凌驾在人民之上。另一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依靠力量和服务对象,有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4.坚持“三位一体建设”和“两个统一”。“三位一体建设”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一是依法来进行政务处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途径,进而对大政策进行制定,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推荐并赋予党政干部行使权利等。新时代下,依法治国、执政、行政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作用、协同发力,共同为全面开展依法治国提升实践保障,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提供有利的保证。二是国家、政府、社会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依法治国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需要社会各环节共同努力,系统综合建设,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的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统一”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一方面,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法治的强制规范作用和德治的教化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要相互衔接和协调。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强化对于自身权利运用的监督、管理,规避、减少权利使用不当情况的发生,同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了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二者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5.明確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有机整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目标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动力源,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保证。总之,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并将其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高度去把握,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思想的特点

1.战略性。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把依法治国上升到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地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依法治国的战略性部署。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自信、战略举措和战略目标。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党中央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规划,有效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构建和谐、公平公正、富强民主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供有利的支持。总之,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具有战略性特点。

2.整体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多层次的、全方位系统工程。全面依法治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具备单个部分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只有它们协同推进、全面开展,从整体上来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思想理论进行理解、掌握,通过实践来将其落实到各处,以实现对当前的社会进行公平、公正的治理,更好地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引领;党的领导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遵循;“三位一体”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两个统一”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动力支撑;提高全民族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等等,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共同构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思想方略体系,呈现出了整体性特点。

3.时代性。全面依法治国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础,是对历届中国共产党人法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同时又是新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根据新时代国际国内社会实际情况,顺应时势发展,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将国家治理、党政治理、人民利益等多方面考虑于内,以期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处理好当代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实现新时代再发展,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集过去、现实和未来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长期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它的形成和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奋斗过程。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不同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提出了不同的法治建设目标,直至新时代的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坚持了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的原则,是一个接续发展、逐步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借鉴历届中国共产党人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前进道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见,全面依法治国依旧任重道远,必须长期坚持实践,且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创新思路、协调各方利益、健全社会法律制度,逐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这一角度看,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具有长期性特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