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

2019-12-04 06:32胡巍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拉面大熊猫兰州

11月2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第二期结业式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胡果分别致辞。来自阿拉伯语国家、俄语国家的39名资深编辑记者参加结业式。

在此前的10月26日至11月1日,访学班成员兵分两路,分别实地探访了甘肃、四川、江苏、山东等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亦随其中的阿拉伯语团采访。

本次访学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承办。第一期访学班已于9月16日至29日成功举办。

兰州牛肉面第四代传人马文斌师傅展示拉面制作,来自阿联酋的美女记者赶紧拍下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巍 摄

“期待到我们国家举办中国美食节”

兰州的早晨总是从一碗牛肉拉面开始。

10月27日,是第二期“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阿拉伯语团)抵达兰州的第二天,也是他们迎来的第一个早晨。在一间名叫“鸿宾楼”的餐厅,“very good”“delicious”不绝于耳,访学班学员们纷纷赞美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人马文斌制作的牛肉拉面。

这15位资深媒体人来自8个国家14家主流媒体,他们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叉子,吃面时笨手笨脚的模样引来餐厅里其他食客的围观。学员们也趁机在餐厅里开始了采访。埃及第七日报网站执行总编马哈茂德·穆罕默德说:“很高兴有机会在一家餐厅与中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对话。我们记者在报道之前,应该多做实地的调查和见证,报道真实的内容。这一点西方的一些媒体要反思,他们应该实地观察、了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做出真实的报道。”

在被誉为“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前,第二期“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阿拉伯语团)合影留念。

一位学员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只玩偶,引来其他学员前来要求合影。

访学班学员们在兰州黄河之滨自拍留念。

访学班学员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并与大熊猫合影。《 中国经济周刊》記者 胡巍 摄

突尼斯《大众观点报》社长穆罕默德·哈姆鲁尼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兰州的美食不仅美味、健康,也很符合我们国家民众的饮食习惯。这样的面馆如果开到阿拉伯国家,一定会大受欢迎。随着经贸往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突尼斯投资、经商,我想中餐馆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交流不仅是经济的,也有饮食文化的。我有一个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多加强特色美食的对外宣传,比如举办美食节,提升地区的软实力。”

事实上,兰州政府也的确将牛肉拉面作为一张城市名片,并认为这对提升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兰州市有经营牛肉拉面馆(店)12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营业额突破15亿元。全国各地兰州牛肉拉面馆有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营业额约600亿元。此外,兰州牛肉拉面品牌企业还在40个国家和地区开店160余家。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横向层面,政府推动以兰州牛肉拉面带动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旅游消费;在纵向层面,深化产业链拓展,向上游种植养殖业、下游加工业延伸,鼓励发展连锁经营、集约经营。”

针对外媒友人提出的对外宣传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在政府层面,有宣传、文旅等部门联手,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将餐饮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开发和制作兰州牛肉拉面相关旅游纪念品;鼓励和支持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主体,建设兰州牛肉拉面博物馆。兰州市委宣传部陆续开展了‘兰州牛肉拉面遇上意大利面、‘兰州牛肉拉面兰渝铁路行、‘一带一路国家媒体探寻兰州牛肉拉面之旅等向外推介兰州牛肉拉面品牌活动。”

就在政府不断支持兰州牛肉拉面走出去的同时,兰州也已成为牛肉拉面行业技术人才的输出中心地,“每年为国内外兰州牛肉拉面企业培训店长、拉面师等各类技术人员5000人以上,为全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

考察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这里很多设备、服务出口到中东石油国家。

访学班学员们在成都锦里古街的商铺参观、购物。

“外国人可以来兰州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吗?”

在访学班实地考察的7天中,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是很多学员经常提到的话题。

在兰州新区,访学班学员们参观了甘肃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该中心共建设42个实训室,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各类设备投资达2.6亿元,能够开展70多个专业的职业实习实训和职业鉴定,可同时容纳2500人实训,年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能力8万人次,是一个集产、学、研、培、赛为一体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平台。

埃及《消息报》外交事务部主任候塞姆·阿卜杜勒阿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埃及也有很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我打算回国后造访这些学校,向负责人介绍在中国的见闻,或许两国的学校还能达成一些交流合作。”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会见访学班时,阿曼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哈穆德·阿勒马赫里兹提问道:“甘肃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否接收外籍学员前来培训?”杨建忠告诉他,该中心面向全球开放,曾接收过非洲、欧洲的学生前来学习,但这需要经过大使馆协调。杨建忠补充道,知名装备制造商兰石集团在兰州新区的一个生产基地,就有许多来自中东地区的人员接受技能培训。

在随后的参观中,兰石集团也恰好是访学团的考察项目之一,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我们的产品出口海外往往有价格优势,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变小,而比拼技术和服务成为我们的新优势。在服务方面,就包含了为我们的海外客户提供设备操作的技能培训。”

石油钻采设备生产是兰石集团的传统强项,前述负责人介绍,这些钻采设备有30%到40%出口海外,其中包括中东地区,“大约2016年左右,兰石集团专门开办了中东分公司,因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大量需求。”

“很多中东国家有很好的原油开采条件,但在开采设备的生产领域比较薄弱,这些方面我们与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阿曼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哈穆德·阿勒马赫里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期盼已久的考察项目”——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10月30日,访学班学员们迎来期盼已久的考察项目——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些资深媒体人一改严肃的工作状态,纷纷被大熊猫萌化了心,在参观区久久不愿离开,还在大熊猫纪念品商店大肆购买了一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上世纪80年代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在未从野外捕获一只大熊猫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截至2015年繁育大熊猫143胎、214仔,存152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且种群遗传质量、种群内个体健康状况和行为健康状况均良好。

埃及《消息报》外交事务部主任候塞姆·阿卜杜勒阿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埃及开罗的动物园里有熊,但没有大熊猫。埃及人很喜欢大熊猫,很多朋友知道我此次中国行将看到大熊猫,特意嘱咐多拍一些照片。”他还认为,大熊猫在国际上可以部分代表中国形象,尤其还是四川成都的城市名片,“每当我做关于中国、四川的报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猫。它不仅是一种珍稀动物,而且有安静、坚韧这样的特点。”

访学班学员们参观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巍 摄

一位访学班学员对于两面有不同图案的绣品很好奇。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商店里,进口商品琳琅满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巍 摄

在黄河流经的众多城市中,兰州是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候塞姆·阿卜杜勒阿莱所说的“坚韧”,是指大熊猫的生存史。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官方介绍,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我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大熊猫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同样因古老、传奇色彩而吸引访学班学员的,还有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到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并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其中,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

猜你喜欢
拉面大熊猫兰州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一碗拉面加个蛋
最有名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