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2019-12-04 04:57陈慧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思维

陈慧

一、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主动地、獨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独创性(创造精神)、深刻性(发现本质)、广阔性(拓宽思路)、灵活性等,尤其是以下几种思维,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逻辑规则的限制,根据某些特定的意向,从整体上对教学对象做敏锐的想象、迅速的判断并能够掌握问题的实质。例如在没有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前提下,让学生求出未知数的值,学生立刻就能猜出,这种猜想是建立在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之上的,可以借助逻辑思维的严格证明来验证直觉思维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2.发散思维

我们把从同一材料中寻求答案时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思维的过程称为发散思维。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多个方位进行联想、多种层次进行探索、多种途径进行获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例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喜欢用方程去直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则更加倾向去用算数方法,所以要学会鼓励喜欢一题多解的学生。

3.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们根据现有的事物在自己的头脑中创建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在传授《认识“>”“<”“=”》时,学生会自主观察和想象出“>”“<”的开口像一个嘴巴,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加强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和来源,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让学生学习、观察、想象,重新组合知识点,创建熟悉的数学模型,通过想象力来促进“建模”有助于实现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学习中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的现象愈发严重,只能解决与例题题型相一致的题目,若题目稍作改变,学生就没法应对,这一不良倾向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新的教改中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学校的角度

1.营造适宜的创造性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合适的创造性环境。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也应该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反复考试,过分注重孩子知识点的掌握,一味地迎合考试制度,忽视了思维的培养。

2.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学校应该开设各类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活动,例如开放不同种类的创造性社团,比如小小科学家、造物粒子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同时提倡学生大胆创新,自主创设他们心中的社团活动。

(二)教师的角度

1.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习惯性地认为只有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只会增加学生思维的惰性。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教师的习惯是自己在黑板上边板演边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狭窄,因为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认为他们不需要自己动脑,只需要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思考即可,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实仅仅是一知半解,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并不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做到: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的,教师不做出任何提示;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操作的,教师不去示范。将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确确实实地相信自己的学生,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自信,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完全相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做到“举一反三”,甚至是可以做到“反四”,中等的学生要求能够做到“举一反一”“举一反二”,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把“一”举好就行了,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和比较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教“圆柱的体积”这一节时,利用动画将圆柱体变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动画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只需要稍微讲解一番,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通过借助多媒体,学生可以掌握问题的本质,同时也可以认识更多新事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自身学习的角度

1.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是“我想学习”,另一个是“要我学习”,两者的学习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表面上有些人学习十分活跃,但这种“活跃”并非自愿,而是由外部压力造成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身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促进学习。

2.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小学生要从小培养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发现过程中包括一些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好奇、询问等等。小学生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当自己对某事物产生好奇,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善于发现不同的解决思路,当自己脑海中产生新的想法时,不能一味地自我否定,要学会自主探究和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也可以找教师或是同学进行探讨。

3.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活动特别需要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小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例如学校里组织的一些数学竞赛、创新大赛等,应当积极踊跃地参与,在参与中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并在操作中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力思维
想象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