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陆军师结构与编制的发展变化

2019-12-05 21:12
军事历史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国陆军机动司令部

20世纪,美国陆军师的结构与编制主要经历了以下的重大发展变化。

特殊的三三制步兵师。20世纪初,美国陆军师编制采用的是美西战争期间定型的特殊的三三制,即每个师编3个步兵旅,每个旅由3个步兵团组成。这种结构沿用至第一次世界大战。①Russell F.Weigle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Macmillan Pub Co,1967.

四团制步兵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师编制临时采用四团制,即每个师编2个步兵旅,每个旅由2个步兵团组成;另编有1个野战炮兵旅。此种师符合堑壕战的要求,但缺乏机动性。②Order of battle of the United States land forces in the World War.Volume 1.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Washington, D.C., 1988

三三制步兵师(1939年)[Triangular Infantry Division, 1939]。1936年,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林·克雷格上将建立起专门研究陆军编制的“现代化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一种三三制师编制方案,即每个师编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另编有2个野战炮兵团。第2步兵师试行了这种编制,并证实三三制师规模缩小,实力增强,而且火力、活动范围和机动性均有改善。此种师编制于1939年基本定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准三三制步兵师经实战证明是可行的。此种编制执行至1955年。

装甲师(1940—1943年)[Armored Division]。虽然二战带给步兵师结构的变化很少,但坦克的出现却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编制。1938年,美国陆军组建第7(机械化)骑兵旅。1940年春,德国对法国的装甲兵突击,促使美国组建装甲兵部队。美国第1装甲师和第2装甲师即由当时步兵和骑兵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编成。经过机动演习的检验后,新的师即装甲师的编制得以形成,其特点是编2个装甲团司令部,步兵团增至3个营;由师属炮兵司令部统辖各炮兵营。为便于战斗分队的战术控制,新的师编有2个旅级战斗司令部,它们可以下辖由战斗分队和支援分队组成的若干单位,以遂行各项指定任务。1943年,美国装甲师再次改编,撤除所有的团司令部,将战斗司令部数目增至3个,更加精干和灵活。

改编陆军师(1947—1948年)[Division Reorganization]。二战结束后,美国陆军计划仅保留步兵师、装甲师和空降师3个师种,并认为标准步兵师可以胜任多种任务,而特种师(轻型师或山地师)已属多余。此外,战时经验表明,步兵师所属部队的兵力与编成无法满足独立、有效的攻防作战行动的需要。新的师编制结构预定在1948年至1949年期间执行,但是,由于装备、人员和经费严重短缺,在1950年之前只有驻德国的美国第1步兵师达到了齐装满员。美国陆军其余9个师的兵力满员率介于55%~80%之间。①Allan R.Millett, Peter Maslowski, and William B.Feis, For The Common Defense: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12.

五群制原子师(1955—1963年)[Pentomic Division]。朝鲜战争使得依靠战略核武器来“慑止常规军事入侵”的美国防务政策声名狼藉,而此时苏联已拥有制造和投射核武器的能力。美国陆军认为,为抵御一场全面的核战争,亟须推出一种以动用战术核武器为背景的军事理论和部队结构。从理论上而言,“五群制原子师”编制适用于具有较大纵深和兵力配置更分散的战场,编有5个相对独立的战斗群,各战斗群下辖5个连。各战斗群由于比团小但又比营大,有望做到灵活机动和强大火力兼备,从而增强核爆炸时的生存能力。但是,五群制原子师最终并没有具备足够的火力和通信能力,是一种失败的试验。②Allan R.Millett, Peter Maslowski, and William B.Feis, For The Common Defense: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12.

改编目标陆军师(1960—1963年)[Reorganization Objective Army Division]。为了克服五群制原子师的各种缺陷,来自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和兵种学校的代表们集中在美国大陆陆军司令部探讨这一问题,推出了“改编目标陆军师1965”(ROAD 1965)方案。美国第1装甲师和第5步兵师于1962年2月完成改编,其他陆军师随后也在1963年1月至1964年5月相继改编。“改编师”编制的主要特点是:步兵师、机械化师和装甲师采用相同的支援系统。该系统包括1个师司令部、师属炮兵、1个工兵营、1个航空营和其他支援分队。“改编师”编有3个机动战斗旅司令部,每个旅司令部均配备机动营。每个师只是在不同类型机动营——步兵营、机械化营或坦克营——的组合上有所区别。此外,所有补给和技术支援分队也首次由师支援司令部统一指挥,航空资源是过去五群制原子师的两倍。作战时,“改编师”根据任务编组将机动营和其他分队按需配属给3个战斗旅司令部中的1个。在行政管理上,各营直接向师司令部汇报。旅司令部仅起到指挥机动和战斗的作用。作为二战时期装甲师的一种改进型,“改编师”是1962—1983年期间的标准师编制。美国陆军就是以这种师编制参加越南战争的。③Allan R.Millett, Peter Maslowski, and William B.Feis, For The Common Defense: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12.

第11 空中突击师(试验)(1963—1965年)[11th Air Assault Division (Test), 1963-65]。1962年,“豪兹委员会”向美国陆军提出建议:鉴于直升机的广泛使用,有必要大刀阔斧地改革部队结构,使之“适应未来地面作战在战术和理论方面的革命性变化”。1963年2月,第11空中突击师(试验)作为一个战术训练和实验性试验台,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组建。同时,第10空中运输旅也在本宁堡原有的一个航空营基础上建成。空中指挥与控制、突击作战理论、编队飞行、对着陆区敌方火力实施空中炮火压制、空中交通线和空域控制等在初期试验中得到评估。试验中,该师暴露出若干弱点:地面机动性差,易受坦克攻击,不适于恶劣天候和连续作战。但是,它作战节奏快,具有远程作战能力,可以灵活地对不同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并能迅速集中兵力于要地等优点,从而抵消了上述缺陷。第11空中突击师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在越南战场得到了检验。它编成、装备和训练了6 个空中机动连,并送往前线参战。因此,1965年7月,当美国第1骑兵师(空中机动)正式建成(由第11空中突击师和第2步兵师组建而成,命名为第1骑兵师)并立即被部署至越南,第11空中突击师为其提供了骨干力量。此外,第11空中突击师还在方法论上为如何研究、试验和确定未来美国陆军装备和部队结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④Allan R.Millett, Peter Maslowski, and William B.Feis, For The Common Defense: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12.

第1骑兵师(三重能力师)(1971—1974年)[1st Cavalry Division (TRICAP), 1971-74]。越南战争之后,美国陆军再次将重点调整为对付苏联在欧洲的威胁。为了使在越南战争中形成的空中机动概念适用于抗衡具有兵力优势、重型机械化装备的华约军队,美国陆军推出了“三重能力师”概念。1971年5月,第1骑兵师(三重能力)由第1 装甲师和第1骑兵师(空中机动)各有关部(分)队编成。该师下辖1个装甲旅(可提供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1个空中机动步兵旅(具备战术和战役机动性,担当阻击部队)和1个空中骑兵战斗旅(兼备空中火力与战术和战役机动性)。该试验起初并不涉及关于战斗部队的主力部队编制问题,但随着“三重能力师”概念的引入而有所改变。许多人相信,“三重能力师”因在中高强度战争中兼有装甲兵、空中机动兵和空中骑兵三种编制,将使其战斗力取得革命性提高。他们期望试验结果能够证实,三重能力师不仅是一支费效比合理的一般任务部队,同时还是各战斗分队的最佳组合。试验表明,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无法协调涉及直升机、反坦克系统、新型目标捕捉系统和新式装甲与机械化车辆的诸兵种合同作战。试验也未能最终明确,空中骑兵战斗旅究竟是纳入师编制还是作为独立旅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试验评估结果以及1973年的中东战争使美国陆军确信,“三重能力师”缺少在北约战场作战中所必需的强大战斗力,故需增加坦克,减少空中机动兵。因此,1974年底,该师编制改为2个装甲旅和1个空中骑兵旅。①Allan R.Millett, Peter Maslowski, and William B.Feis, For The Common Defense: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12.

陆军师重组研究师(1975—1979年)[Division Restructuring Study (DRS) Division, 1975-79]。1976年,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正式着手实施陆军师重组计划,试图确立一种新的部队结构,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陆军将于8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新一代武器装备。“改编师”编制不但难以发挥70年代武器的效能,而且无法适应诸如反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的出现所带来的战术变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师重组研究师”(DRS,重组师)计划决定整合新式武器装备,确保其在最为必要的时间和地点发挥出理想作用。美国第1骑兵师告别了“三重能力师”实验,再度充当基本试验部队。此次名为“师重组研究”的试验取得了多重效果。人们极力支持组建编有建制营的旅,在营及营以下级别实施诸兵种合成,在连级别设立单一用途机动部队和实施交叉配属。最终结果是,“改编师”编制装备表根据1986年的武器做出调整以后,其能力和费效比更适合于进攻,而“重组师”编制装备则更适合于防御。也就是说,现有师和改编师的各种特点为重型师引入任何一种新型结构提供了依据。②Victory Starts Here:A Short 40-Year History of the 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Fort Leavenworth, Kansas, 2013.

86师(1978—1980年)[Division 86, 1978-80]。为了矫正上述缺陷,“师重组研究”围绕战场构想而采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方式,来确定部队结构、武器装备和作战理论,这就是“86师”计划。之所以冠名“86”,是美国陆军高层领导着眼于1986年可能遇到苏联的威胁。此项改革方案以“师重组研究”为基础,将条令、编制、训练和训练纲要集中于新型武器装备。按照设计构想,重型师的特点是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反击有力,可以抵御和击溃华约军队的梯次攻击。它与“改编师”编制有些类似,编有1个师司令部、3个旅司令部、战斗机动分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侦察机中队、师炮兵和其他战斗支援或勤务支援部队。但是,“86师” 实际上与“改编师”有着很大差别:4个旅规模的司令部和1个空中骑兵攻击旅统辖整个师的航空兵部队;坦克营编有4个坦克连,坦克连下辖3个排;机械化营编有1个“陶”式反坦克连和4个连,各连下辖3个排;师炮兵司令部所属部队火力大增,编有3个155毫米炮兵营、1个8英寸榴弹炮营和9套车载全般支援多管火箭系统;师支援司令部所属3个营可对各机动旅提供直接支援,承担战场支援的重任。86师使用了40余种主要武器或尚未投产的新式装备,有些装备当时仍处于研制阶段。美国陆军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采用新方案的同时,继续保留使用旧式装备的过渡性编制,直至新装备配发至各部队。此外,在组建86师的过程中,美国陆军还面临着兵员短缺问题。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重型师的现代化建设耽搁了10年时间。最后的结果是,“86师”从部署角度看过于笨重,而在开阔地域与重型部队抗衡时又显得过轻。不过,“86师”倒是为美国陆军日后探索可行的轻型师建设打下了基础。

高技术摩托化师(1980—1988年)[High Technology Motorized Division, 1980-88]。1980年6月,爱德华·C.迈耶上将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设立一个高技术试验平台以组建一支能够用C-141飞机部署至西南亚的部队,谋求使用高技术来减少该师(美国第9步兵师)对于重型装备的需要。随着小约翰·A.威克姆上将接替迈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该试验重点有所转移。他领导了“精锐陆军”轻型师的编制改革,并将美国第9步兵师改编为“高技术摩托化师”,从而避免了混乱。经过改编后,该摩托化师编3个机动旅,包括9个机动营——5个重型诸兵种合成营、2个轻型诸兵种合成营和2个轻型攻击营——以及1个空中攻击骑兵旅(该旅是第4个机动旅)。试验人员采用了不同于第9步兵师的试验方法,在试验伊始甚至在装备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对装备而不是观念进行了检验。当时,美国陆军只能提供某些装备的样品,因而限制了该师的发展。此外,它还缺乏适用于摩托化师建设的条令、编制装备表、领导培养计划或陆军训练和评估计划。更有甚者,该师因实力相当空虚而难以完成预定任务。许多人认为,在1983—1986年间,该师作为一个轻型师,却因过于笨重而不便部署,还因装备太轻而无法对付苏联的重型部队。迈耶上将退役后,高技术试验台因失去陆军内部的广泛支持而不复存在。①Victory Starts Here:A Short 40-Year History of the 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Fort Leavenworth, Kansas, 2013.

第7 步兵师(轻型)(1983—1986年)[7th Infantry Division (Light), 1983-86]。1983年6月,威克姆上将指示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设计一种轻型步兵师,要求可用500架次 C-141运输机将其部署完毕。1984年2月,美国第7步兵师被改编为这种轻型师。随后,“轻型师将官管理委员会”成立,用以审查和监督改革进程,确保对该部队的高度重视。各兵种院校和中心也参与了此项编制设计,从而使整个陆军为该新型师试验的成功作出贡献。这项计划很快从构思设计转入组建部队阶段。该师编配的支援系统只能在无外部支援的低强度环境下,支撑48小时作战。该师最终的设计目标是建成一支高度精干、徒步机动的陆军师。第7步兵师在扩大其作战能力的同时,也向美国陆军提供了一支有效力量,在“正义事业”行动中部署至巴拿马,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派往沙特和科威特。②Victory Starts Here:A Short 40-Year History of the 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Fort Leavenworth, Kansas, 2013.

21世纪部队试验部队(1993—1997年)[Force XXI Experimental Force (EXFOR), 1993-97]。1993年1月,美国陆军参谋长戈登·R.沙利文上将批准“陆军师数字化”构想。该构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先进的计算机连接各战斗分队;使各部队共享态势感知能力;使指挥官迅速、准确地定下战术决心。1994年3月,沙利文上将正式启动“21世纪部队”计划。“试验部队”面临众多艰巨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协调部队现代化计划、“贴花”计划(在一个战斗旅内安装全套可提供共用计算机连接的标准硬件和软件)、训练计划和试验计划。1996年1—7月,美国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旅实施改编,并在各方学者、专家、承包商和顾问的指导下,培养基本战术技能,使尚未成熟的战术互联网与战斗训练行动合为一体。该旅在(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进行“高级作战演习”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战斗基本原则和数字化装备。截至2001年,美国第4(机械化)步兵师业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在(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进行了“高级作战演习”训练。③Sixty Years of Reorganizing for Combat:A Historical Trend Analysis.Fort Leavenworth, Kansas 2000.

美国陆军师编制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出三点:

第一,必须以作战理论和战场实际情况为基础,使编制改革具有明确、合理的理由。

第二,必须明确地向试验机构和整个陆军指明方向,以使编制改革的目标得到广泛理解。

第三,必须为试验机构制定详细、具体的目标,确保评估过程对编制改革方案进行有效检验。

猜你喜欢
美国陆军机动司令部
美国陆军计划开发高功率微波反小型无人机技术
美国特战司令部参与抗衰药临床试验 合成一百余种新型NAD+增强剂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obots?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美赛博司令部研究电子战能力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