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也可以这样教

2019-12-05 02:51肖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老师钟子期伯牙

肖明

近日,一项很有意义的交流活动——“小初衔接”古文教学研讨会,在街道中心小学进行,会上两位小学老师展示了古文《伯牙绝弦》、《狐与葡萄》的教学。我们中学老师在惊叹小学课堂的“生动”之余,也在课后与小学高段语文老师就如何教学文言文,如何衔接初中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一、关注教学目标的衔接,使学生不害怕

初中学生有“三怕”,文言文就首当其冲。因为初中文言文的教育学面对两大问题 :一是学生小升初后文言文课文的数量猛增,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相应大幅提高;二是大多执教老师刚教完初三回到初一,有意无意中会以初三毕业生的标准去看待其实还是小学水平的初一学生,由此产生教与学的对立矛盾:我们初中老师觉得初一学生不会预习、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埋怨小学老师没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而学生则觉得小学的课堂有趣,对初中文言文学习或多或少产生畏惧感,直至逐渐失去兴趣。我们初中老师要顺利开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就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衔接。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文言文”这三个字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出现,只是在第三学段(5到6年级)的要求中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直到初中第四学段才对文言文教学提出具体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比两段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与“古诗”结合在一起,提出“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以“诵读”为课堂关注的重点。比如这堂《伯牙绝弦》的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2、读懂课文,3、读好课文,4背诵课文。四个目标均围绕“诵读”展开。在《狐与葡萄》课堂中,老师在进入文本之前,就跟孩子们聊读法:如果我说读正确得3星,读流利得4分,读出感情得5星,你们觉得自己可以得几星?小学课堂对“诵读”的重视,可见一斑。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老师,尤其是刚接手初一教学的老师,在初始文言文教学时立足“诵读”,贴近小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上作无痕过渡的设计。

听课时我们已欣喜地发现小学老师已开始关注我们初中第四学段的教学目标,比如老师在讲解“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谓”字时,面对学生的疑惑,并没有直接讲出答案,而是出示了“1、说2、告诉,3、认为”三种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出最认可的答案。这与“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目标不谋而合。很显然,小学老师在强调诵读的基础上,也开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文言文必定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二、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学不困难

我们了解到小学教科书中仅有四篇文言文,分别是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学奕》、《两小儿辩日》,由此可见小学生一到四年级几乎不接触文言文,最多接触古诗词,可我们初中阶段,不仅篇目增加,有45篇文言文,占选文的25%左右,而且篇幅长。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文言文的衔接教学工作。在这次公开课中,小学课堂并没有局限于课内的文言文,而是展示一定的延展性,当我们得知《狐与葡萄》上课对象仅仅是五年级的学生时,都在为老师和学生捏一把汗,因为这篇课文中难读的字多,难理解的更多,比如“之”字,就令很多初中学生都望之却步。可是上课老师偏向虎山行:

同学们,小古文因为有“之乎者也”读起来琅琅上口,十分有韵味。请同学们找一找全文一共有多少个“之”,并把它圈出来。

一个令初中师生频感头痛的文言文虚词,在老师的引领下,变得趣味横生。当个别学生仍无困惑时,老师适时与音乐的节拍结合起来:

(1)聽出来了吗?哪一个“之”读得最长?

(2)我们借用音乐的节拍,如果“垂涎久之”的“之”读两拍,那么读读半拍的是那些呢?读一拍又是哪个?

(3)猜一猜,读半怕的“之”是什么意思?

(4)读一拍的“以之为食”的“之”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就在音乐节拍下感受了“之”的妙趣。不仅教的有趣,还很有味。很明显,小学老师已经关注到虚词的教授,如果我们初一伊始就直接讲“之”的用法,就可以结合小学的范例,所以这次小学之行,对我们初中老师受益匪浅。初中语文教师在接手初一教学时,必须认真研读、了解初中与小学文言文内容编排的差异,关注教学内容的顺利过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三、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使学生学以致用

诵读就是朗读与背诵,文言文教学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就是诵读。但初中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往往注重讲解,重练习。什么一字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堂课结束还会检测一番。小学文言文课堂则把读作为学习的主轴,学生自由读,齐读、同桌读,男女生读,师生读,不仅读的时间之多,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比如拓展说话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练习说话:伯牙鼔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长空,钟子期曰()

(2)练习: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 ______”

从词到句的练习,学生感受了人生得一知己的欣喜,也锻炼了学生运用文言文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提倡“读写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能力。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并非通过两堂课就能水到渠成,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在课堂,真正博大的在课外,课内得法,课外得益。不仅小学如此,初中又何尝不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授课时,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正如《狐与葡萄》上课老师在课堂所言:

如果你掌握了学习古文的一些方法,你就能感受到学习古文的快乐。

猜你喜欢
小学老师钟子期伯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梦想与我同行
知 音
高山流水
创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