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材料在高中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2019-12-05 02:48吴燕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吴燕

摘要: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时政材料因其强烈的时效性、真实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成为高中思政课堂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从时政材料与思政教学内容的关系入手,分析高中思政课教学引入时政材料的必要性,以及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运用时政材料存在不足的现象与原因,从而得出提高时政材料在思政课运用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时政材料 高中思政课教学 问题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201—02

目前学校思政教师对于时政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仍存在开发范围窄、挖掘不深入、运用不彻底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时政材料丰富课堂教学、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从教师运用时政材料的问题入手分析如何切实高效运用思政课时政材料。

一、时政材料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关系

(一)时政材料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时政材料达成统一的内涵认同,因此笔者结合众多学者对时政材料的内涵解释,在本文中对时政材料的概念界定为:国内外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等未经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时事政治材料,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1]

(二)时政材料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联系

时政材料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时政材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1.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有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来源于课本之外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事件

思政课作为培育高中生良好品德,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主要课程,这样的课程目标要求思政课必须引入时政材料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社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用事实检验教材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高效地完成知识目标;另一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思政课本身就要求与时俱进,具有强烈时效性

但是教材编纂相对于时代发展而言仍存在滞后的问题,时政材料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时政材料本身就以时效性、真实性为特点,可以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进行有效补充,以解决教材内容滞后性的不足。另外,时政材料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内涵,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引入时政材料的必要性

时政材料因其强烈的时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在思政课教学中既可以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弥补教材滞后性,完善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高中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对稳定,经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定稿后不会轻易改动。但是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在此情况下,教材内容就不可避免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当下的时政材料就能弥补教材的滞后性,丰富教材内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二)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林郁认为:“把时事政治材料引进思政课教学中来,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符合时代对课堂教学多信息、高效率化,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要求。”[2]高中思政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枯燥琐碎的理论知识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强行的知识灌输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是厌恶思政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构建连接点,引领学生从书本走进现实,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度增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诸多标准和要求,其中重要的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力、专业思想的发展。因此,任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超强的专业力和高尚的专业思想,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政材料涉及的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远远超出教师所掌握的书本知识的总量。对教材知识熟练掌握的教师在面对众多的时政材料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想在教学中运用时政材料,使得课堂更加饱满精彩,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去钻研如何将所需要的时政材料的要点与书本知识的重难点相结合,并讲授给学生,使其理解运用。这些都要求高中思政教师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识广度,积累专业知识,以此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思政课教师运用与开发时政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时政材料的学习是高中生提前接触社会,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的重要渠道。事实上,时政材料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并不少见,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穿插运用时政材料,但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一)教师对时政材料开发范围窄

虽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时政材料的运用并不少见,但是大多教师对时政材料的运用还停留在新闻播报上。比如课上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新聞播报。新闻播报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近期的国内外大事件,不足的是,新闻没有与书本知识建立联系,教师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使得新闻播报变成走过场。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时政材料的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依旧奉行“教材至上”,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甚至认为时政材料的运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主观上的轻视导致教师不愿去开发时政材料,运用时政材料停留在表面。

(二)教师对时政材料挖掘不深入

教师运用时政材料往往注重表面传授。有些教师在结合时政材料讲解书本内容时往往偏重知识讲授,轻材料分析,通篇大论理论知识,没有发挥时政材料应有的作用。还有些教师即使将书本知识与时政材料相结合,但没有深入了解材料背后的时代背景、事件渊源,采用“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的结合使得学生更加迷惑;或者只是围绕考试重点分析材料,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时政材料。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专业基础不扎实。时政材料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因此把时政材料与书本知识恰当的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分析时政材料背后的寓意并讲授给学生。

(三)教师对时政材料运用不彻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时政材料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什么是一次性呢?即不积累,不保留,不再用。高中教材知识是相互连接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很多时政材料也是贯穿这几个方面的,但实际上时政材料的重复率利用极低,很多用过的时政材料教师就不再二次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不注重素材積累,对素材分析不深入,片面理解素材内涵,使得素材运用价值降低。

四、时政材料在思政课堂高效运用的方法研究

依据前文对时政材料在思政课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提高时政材料在思政课堂中运用效率的对策。

(一)拓宽时政材料开发范围

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时政材料开发也需要拓宽范围。教师要放宽眼界,避免一叶障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时政素材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按照时政素材的不同属性分类,可划分为时政经济类时政素材、人文社科类时政素材和社会综合类时政素材。第二,按照时政素材所属的高低层次划分,可划分为国家级时政素材、省级时政素材、地方级时政素材和校本级时政素材。第三,按照时政材料的不同表达方式,可划分为文数字类、图形表格类、音视频类等。

(二)深入挖掘时政材料内涵

首先,教师在运用时政材料前要充分准备,选择针对性强,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时政材料,提高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切忌教师夸夸其谈,选择没有考证过的“新闻”或是小道消息向学生传递负面信息。

其次,时政素材的运用不能再浮于表面,深入挖掘材料的深厚含义并将其与教材知识建构连接,使得知识讲解过渡得当,由浅入深,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

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在历次运用时政材料时锻炼自己分析与讲解材料的能力,并将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下次课堂上,做到主动开发,深挖内涵和价值升华。

(三)创新利用“二次”时政材料

拒绝“一次性”使用时政材料,尝试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时政材料。教材知识与时政材料都有综合性的特点,切忌片面化时政材料,用不同的知识点去连接材料的不同方面,深入分析材料内涵,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面对重复材料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对教材知识结构的熟悉,搭建与材料的连接网络,注重平时的积累,在课堂上也能做到娓娓道来。

教师之间相互分享时政材料,表达见解,吸收积极有效的想法添加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对时政材料进行“二次”分析,培养学生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中时政素材运用十分广泛,教师需要树立主动运用时政材料的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恰当地将时政材料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发挥其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祥光.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强化时政素材运用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2]林郁.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相关的时事政治素材的作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2(5).

[3]王帅.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