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因材施教

2019-12-05 02:51张乔珍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小学

张乔珍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各门科目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天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就比较突出,有的则不然,除了专注于引导先行进步的学生走得更好,将后进生转化成优秀学生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教学,毕竟同一个进度和课堂教学的速度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我们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出新的教学手段,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进阶知识的拓展,用差异化教学的观点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最大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键词:德育;小学;后进生;转化;方法

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面对一整个班级的学生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面对后进生,这一项转化工作是很重要也很繁琐的,重要在于学困生的转化很可能改变学困生的人生命运和方向,繁琐在于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其原因和状态是复杂的多变的,可能来自于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不科学,也很可能来自学生心理的不适应、不科学等等。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要从技术方法引导的角度,更要结合德育的角度加以开展:

一、因材施教,从“心”学起

“后进生”曾被一度误读为“差生”,应该认为课堂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差”。后进生以为“后来进步的学生”或者“后一步进步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其关键之处在于“进”。后进生相对于跑在前面的学生所缺乏的关键点不在于自身的智力水平或者学习基础的高低,而是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技巧而获得进步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追赶劲头。因此我们在考虑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应首先思考要如何找到一套行之有效且贴合后进生本身特点的教育方法,着眼于“进”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配合各门学科的任课老师给孩子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学科计划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后进生这一群体进行认真的行为和心理剖析,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转换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要从心学起。第一,我们应该为孩子强调“你们和优秀学生没什么不同”,其目的在于消除后进生自身的自卑情绪和对于“优秀”的恐惧心理。其次,我们要给孩子灌输“成功不是高分,而是进步”的观念,要让孩子明白无论教育还是他们自身的发展都应该着眼于进步,而不是具体分数的高低,通过与自身的较劲来获得成长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成绩的提升是必然的附带作用。最后,我们要提醒孩子要配合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能三分钟热度,否则是无法获得进步的。

二、师生和谐,“合作”转化

实行后进生转化的一个普适的思路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原则。考虑到:(1)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后进生们相处时间更多且年龄相仿,他们之间的沟通相对于老师更加频繁密切,应该让他们之间形成纽带关系,让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积极性差、信念不足的后进生一起进步;(2)有一些后进生属于偏科生,一些科目难以招架而有的科目则相当优异,可以让后进生之间也形成互帮互助小组,每一组里面最好凑齐每门科目至少有一个较为优秀的学生,让那门科目优秀的带动不优秀的,而对于其他科目他又会被别的在那门科目优秀的学生所带动,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他们既是付出的一方也是收获的一方,这种帮助不同于单方面的给予,对学生的身心和性格发展都大有裨益。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低龄的孩子很容易被鼓勵和奖励的行为激励和带动,并进入我们设计好的一套循环体系当中,他们能够对于他人的行为和语言进行很激烈而真实的反馈。因此我们可以对于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一些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关注。在受到鼓励之后他们将会提高自信、加强动力,从而进入一个“学习——被鼓励——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中。

三、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点一线,有不少学生从表面上来看,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非常让人省心,但是到了家庭中是另外一种状态。其实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成效差距不是太大,关键是在课外和家庭中,所谓“工夫在诗外”,有不少学生因为父母放任自流,不自觉的学生到了家中就不好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各方面都很优秀,是因为父母花了很多的心思。所以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与家长适时保持联系,引导家长认识到家长在督促和整个管理中的重要性。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学困生,其父母离异,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自然学习各方面一落千丈。

对于中高年级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不仅是学科上的智力激发,更是思想与学习品质上的正面引导,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上遇到问题的学生及时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把后进生拉回班级学习的大部队当中来。

参考文献:

[1]王翠玲.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初探[J].教育现代化, 2017(03).

[2]颜秋云,轩蒙蒙,谭艳林,蔡桂梅.“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际研究[J].《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7(11).

[3]姜秀娟.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

猜你喜欢
转化后进生小学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