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拼布:先热爱,然后生活在热爱中

2019-12-06 06:50芹岄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技法教室生活

文·芹岄

完全免费,连续做十个月的体验课;尽力请到国内外名师为大家做分享和教授;深入对古今中外拼布技法的研究,试图摸索出一条中国的拼布发展之路……在我看来,詹坤老师的心中是有大爱的。

就在提笔之前还在同她商量:文章的讲述主体是詹坤老师这个人,还是慢生活拼布教室——她完全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一开始没有起名叫‘詹坤拼布工作室’,就是因为我希望慢生活拼布教室可以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机构,即便没有我,它也可以自主运行,并且长足发展。”

自2012年成立起,至今已有8年。在这8年中,慢生活拼布教室一直在致力于一件事——让更多人知道拼布、爱上拼布。很多人热衷于踏上“从1到无穷”之路,而詹坤老师却乐此不疲地往返在“从0到1”的途中……

五花八门的兴趣课:“请留下来,看看“拼布”的风景”

如果想要学习拼布,不管是打定主意以此为生,还是仅仅兴趣体验,都可以在慢生活拼布教室中得偿所愿,那里不仅有日本手缝拼布系统课、美国机缝拼布系统课,更有不胜枚举的兴趣课:几次课就可以带走小幅装饰画、发圈、布偶、包包……

很多课程,都是詹坤老师特别为零基础的“圈外人”设计的。对此,她说:

“除了教学、研究新方法、探索老手艺之外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在了设计短程兴趣课程上,力图将课程设计的简便、有趣、吸引人。我的目标是让更多人看到拼布、了解拼布,从而喜欢上拼布。

就个人的理解而言,我并不觉得非得系统学习、做大幅作品、花高额学费才叫‘做拼布’,如同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做点好看的东西,美化家居、美化生活——我想这应该是很多人‘入门’的契机。

我和先生做拼布教室这几年,深深地感觉到拼布在中国的基础不够广,大众还不太知道拼布到底是什么。近一两年更从拼布展和同行那里窥见一些颓势,其实基础不够广泛又怎么可能真正的发展呢?可能那些真正有潜力、可能成为(拼布)高手的人根本还不知道有拼布这回事。”

刚刚开设拼布教室之初,詹坤老师和先生首先做了长达十个月的免费体验课:做一只拼布小花,可以系在皮筋上做头绳、可以挂在包上、手机上做坠饰,从未拿过针线的人一个小时也可以完成,然后直接带走。

回忆起来,此项招揽下体验来客络绎不绝,毕竟是免费的嘛!虽然转化率不高于 2%——3%,但影响的确在慢慢扩大,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有一个慢生活拼布教室,对“拼布”的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

后来,随着来上课的人渐渐多起来,免费体验课也就被迫暂停了。因为它的时间成本太高,实在应接不暇。此后为了继续吸引零接触的“圈外人”来体验,詹坤老师开始设计兴趣课。

“当一件事还没有一定普及度的时候,专业课很难开展。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口金包的课程,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来学,认为半个小时肯定可以完成,结果一下做了四个小时。完成后她自己也很感慨,然后继续报了其他的课程。

很多人来学习其实都是‘定制式’的,比如我想做个挂画、想做个床单、甚至想做衣服。她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些念头,很多是在做了个有趣的布偶、或者一只包包之后才产生了深入的想法。所以兴趣课虽然为‘短平快’而生,但往往最终并不止于此,而成为了一种兴趣的导引。很大一部分报了专业课的学生也都是从觉得‘好玩’开始的。

在大家没有对拼布产生任何感觉的时候,技法的易学性、有趣的形式很重要,大幅的获奖作品当然值得惊叹,但它太完美、高大,会让人望而生畏,这样大家就不敢靠近了,我不希望这样。其实手工是身体的记忆与大脑的思考、灵感的内在共鸣协同作业的过程,当有过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打下基础,将有兴趣者“领进门”,正是詹坤老师的目的,至于后续的方向,因人而异。无论是生活拼布还是艺术拼布,都可以运用所学到的技法自行发挥。

有的人偏爱于制作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温暖小物,将自己的奇巧心思放在当中,为生活增添美感与趣味;有的人则希望可以借由拼布丰富的技法和呈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创作出具有观赏性的作品——无论哪一种,只要她们对拼布感兴趣、做得开心,詹坤老师都由衷地高兴。

“请留下来,看看拼布的风景”,想必这就是这些兴趣课背后真正的心声吧!更背后的,是对行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拼布的热爱。

余生,愿你生活在热爱中……

能有这样的领悟,或许多多少少也来源于詹坤老师自己与拼布结缘的偶然性。当年,她也是到宝库购买手工方面的原版书籍时正好看到日本拼布名家冈本洋子的课程的。

当时玩具设计专业出身的她也仅仅只是想学一门手工,并没有确定就是拼布。在学习时,听到冈本洋子老师说:“你们学完可以教别人、也可以自己开教室”,由此,才逐渐确定了自己的未来之路。

有的时候,“无所用心”是最好的通道,正因为没有掺杂太多的目的,所以更容易领略到纯粹的美好。

生活拼布一向是詹坤老师感兴趣的方向,在她看来,生活拼布中并非没有艺术的部分,只是它的目的更内向化、更平朴、更倾向于享受和品味生活,那种将喜好、状态、思考不自觉放入作品的状态是非常耐寻味的。

有一些非常微妙的地方:

“跟我时间较长的学生,总能感受到她们风格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的,不是突发的。很多姑娘随着结婚、生子……经历了更多的人生阶段,她的用色、手法、兴趣点都会发生变化。很多以往不敢碰触和尝试的,也能从容应用,你能很明显地见到她的成长和喜悦。”

仔细观察,詹坤老师的课程总是贴着生活的。生活给了她一部分的灵感,而另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愿望。

“我的旧物改造课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的灵感。我的一位学生希望裁剪不穿的T恤做一件壁挂。那些T恤来源于她所走过的各个城市和国家。旅游商品虽然有点样子货,但却含有不同风土人情的元素,更珍贵的是个人的独家记忆,与它们相连的,是生活的历程和感悟。她希望将这些不会穿在身上的衣服剪开,摘出值得珍藏的片段做一个壁挂,装点自己的生活——这个提议很启发我。”

大作品、小作品、长期学习、短期体验……与拼布相关的一切,艺术也好、实用也罢,归根结底应该给予人有意义的、美好的体验与富有情感的回忆,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谈及对于拼布的心得时,詹坤老师如是说:

“做拼布可以改变生活的环境,从而改变人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人也是放松、平静的;拼布也是一种女性的社交。女性们聚在一起,除了喝咖啡、聊天、逛街之外,还可以做手工,并互相交流。

她们运用我教给她们的技法,做一个纸巾盒、一个抱枕,自己很有成就感、可以随时陪伴和使用、老公和孩子看到也感到欢喜,从而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和幸福度,这不也是一种美好吗?”

舒缓、调整、充实自我;美化生活、建立与家人更和谐美好的关系……余生,愿你生活在所有热爱中!

边走,边入深——从另一个维度

这些年,虽然詹坤老师并没有将时间用在大型作品的创作上,但她与先生也在不断的思考、学习和尝试、从另一个“非小我”的维度入深——思考关于中国拼布的未来和发展道路。

首先,尽量地去见识、学习世界各地的拼布技艺,并更进一步的:努力将国外的老师请回来,给广大的拼布爱好者们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2013年,慢生活拼布曾协助美国驻华使馆举办“化零为整:21世纪美国的25位拼布制作者展览”,并邀请美国拼布艺术家Martha Ginn和Edna J. Patterson-Petty举办讲座;2014年,邀请日本拼布大师柴田明美举办拼布专业课程讲座;2015年,邀请日本拼布名师木山春代、竹村竹美、森山百合子举办讲座;2018年邀请美国拼布名师姚昕举办机缝拼布讲座;2019年邀请美国拼布名师辛迪、姚昕两位老师举办最新拼布技法讲座……

日本的严谨极致、美国的自由奔放,都是拼布的“某种可能”,也都有可能是爱好者们的某一兴趣方向,不停的交流、学习、引进,无疑是一种良性的、全方位的促进。

其次,更多的思考“拼布的中国化”的可能。

2014年,詹坤老师开始尝试在教室中引入传统手工艺的课程。如邀请北京补花第三代传承人郎莹老师举办传统京绣、补花课程讲座,并与公益组织“乐创意”合作实施“乡土民艺传承”项目。

此后,慢生活拼布教室与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蔡志伟老师合作研发出了初中级绒花课程教材,力图将传统手工的一些技法提炼出来,加入现代的审美和潮流,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和学习。同时,继续寻找与拼布结合的可能性。

詹坤老师明白:如果要试图探索中国的拼布系统课之路,对本国文化元素的提炼以及研究出相对应的表现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议题。

第三,深入探索基础技法的流变——很多看似国外引进的技法,其实都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这也是一种寻根溯源;同时,一种手法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呈现,使其变得更加具有变化性和艺术性。

如Mola(即反向贴缝)拼布技法,国际上公认这种技法起源于南美洲巴拿马古纳族服饰上刺绣手艺。讲到此处,詹坤老师为我指示墙上上下挂着的两件小型壁饰:

下边的一幅以红、绿、黄、紫、黑色组成在神秘符号中间的鸟的图形,整体风格很具民族感;而下边的一幅则出自木山春代老师之手,以咖与米色组成,花形优美,以蕾丝呈现出繁复典雅的气质,整体风格非常具有艺术气息。

虽然这两幅壁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气质,实际上它们所用到的技艺却都是 Mola。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尽管技法是固定的,但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也完全可以达到迥异的效果。这是拼布中魅力无穷的地方——没有一定之规,只有变幻无穷。

更重大的发现,是这种技法其实在我国传统的拼布技法中也能看到。接着,詹坤老师向我展示了收自云南的一块盖布,其制作方法也是这种反向贴缝的技法。

“上面的图形是有含义的:中间是火,周围的人围着火跳舞,四个角是天神,中间是树林与河流。这应该是当地一种古老的祈福祭祀活动。所有的图形都是没有预稿、直接徒手剪下的,针距很均匀,正反两面看一样非常工整。”

对于技法的溯源和应用,也是一种向深的方向。有朝一日,若能总结出中国传统拼布的技法,也一定蔚为大观!

无论乐此不疲地做简便易学的兴趣课,还是把眼光放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上,都是热爱赋予詹坤老师的责任。热爱会令人“五感全开”,生发出无限可能;也只有热爱,才能催动长久的热情、实干的执着。

这样的热爱,既出于一个人人格深处的真善美,也源于拼布这门手艺强大的魅力……

猜你喜欢
技法教室生活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