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才良文化研究

2019-12-06 01:47苏康张锦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益工序标准化

苏康,张锦华

(1.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2.江苏武进建工集团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3 )

精益模式起源于汽车制造业,1992年由芬兰学者Lauris Koskela引入建筑业,并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概念,用全新观点重新认识和改造传统建筑业,目的是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精益建造文化坚持多方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强调团队合作,反对个人或单个合同的激励考核;强调权利下放,尊重来自一线的工程计划、经验和意见[1]。强调整体利益和相互包容是精益文化的特色。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代表当前国内住宅领域精益建造的较高水平。精益才良模式不仅仅胜在精益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精益才良文化的内涵更具体、更丰富。

1 基于精益建造的才良文化特点

精益建造才良文化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引进与创新结合,特别强调文化与项目实践的结合,在精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才良文化。

1)标准化思想。才良文化在实施中注重标准化管理,以“用文化引领,让标准说话,以精益思维促精准管理”的管理意识,提倡以标准管理推行精益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思想贯穿整个住宅精益实施过程,即标准化生产、标准化验收、按下一道工序的需求标准交付,按工序的要求来进行原材料的标准配送,从而实现工序级的价值流有序流动,减少浪费。工序模块标准化管理是才良精益管理模式的特色之一。

2)团队工作。精益才良模式发现现实项目中并行工作是很难推行的,比如设计与施工不可能同时推进,这是基于当前行政管理造成的现实问题,非才良模式能解决。但才良模式发现,同一个阶段内的工作相对容易并行实施,因此团队工作成为才良模式的精益技术之一。精益才良模式下的团队工作就是通过信息平台、物联、互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将项目利益相关方团队尽可能组合在一起,以项目为中心,相互学习,互相沟通,促进相关方信息对称,消除传统施工和局部优化所带来的浪费与低效,实现全局优化的高效管理,提升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从而使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均能收益。

3)提升价值满意度。精益建造的信仰就是遵循客户的价值。提升满意度就是提升相关方的满意度,包括下一道工序工人的满意度、监理的满意度和业主的满意度。精益才良模式创造性运用价值理论和活性系统理论,借助精益技术,减少浪费,提高项目价值,实现了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提升。比如:上一道工序能够按照下一道工序的需求施工,上一道工序的价值也体现在为下一道工序的服务中,从而使得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对上一道工序的工人满意度提升。

4)持续改善的目标文化。精益才良模式在传统的持续改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才良特色的六大精益目标“零距离沟通、零进度障碍、零交接窝工、零现场堆放、零安全事故与零质量缺陷”,持续改善的周期从一周减少到两至三天,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使流程标准化,消除建造中的浪费,提升建造品质。

5)8S现场管理。精益才良模式在传统精益“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的基础上延伸至“8S”即增加“安全、节约和学习”。例如,九洲花园58号房项目在精益管理中推行“8S”管理打造施工现场硬环境,以“互联网+”营造现场软环境,实施教育、培训、检查与验收,优化工艺与管理流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与标准。

2 精益才良文化的分类

在工程管理具体实践中,精益才良文化将内外层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丰富了现有的精益文化[2]。

1)物质文化。它主要是指视觉传播,具体表现在项目工地的临时设施、场容场貌、安全设施、标识图牌、工作劳动的环境及生活环境等。

2)行为文化。它主要是指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举止及活动,言语表达,它体现了精益企业的经营作风以及做事的风格。如2009年才良科技公司推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风暴、员工行为礼仪培训等,在企业内培养“同一个声音、同一个目标”的文化氛围,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员工间的沟通,提高团队凝聚力。

3)管理文化。管理文化包括才良企业的制度文化和机制文化,表现在企业建立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如建立企业的ERP系统,将有助于加速企业制度文化的统一。一个企业的管理薄弱,问题往往就出在制度环节。

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才良企业文化的最深层,即核心层。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精神、道德、价值观、目标与行为准则。精神文化改变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精神文化。

3 精益才良文化的成本研究

在各种可能的资源条件和风险环境下,需要进行创造性地精益管理,使得一个项目的精益技术成本LTC和精益文化成本LCC之和最小。

Z=min(LTC+LCC)

(1)

式中,LTC与LCC是众多的精益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的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LTC与LCC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关联的。对于一个确定的项目来说,正是精益建造的管理方式决定了项目文化,也最终决定了精益管理方的技术选择,因此可以说先有文化,再有技术。文化决定了技术,技术是文化的函数,即LTC=f(LCC)

从而式(1)可以表示为

Z=min(f(LCC)+LCC)

(2)

可见,精益文化管理的成本决定了项目的精益建造技术成本,从而最终决定了总的精益建造项目成本。

才良模式认为,精益建造的文化体系与管理是精益建造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对项目本身而言,首先和最重要的是精益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而不是精益技术本身的管理。

4 基于精益技术的才良文化发展与融合

伴随着精益建造的理论逐步完善和精益建造实践的不断发展,精益才良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精益才良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随着引入精益生产技术并改良,形成与精益建造的基本技术相配套的外层文化;二是随着TFV与LPS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与精益建造关键技术相适应的内层文化;三是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以BIM技术、协同工作平台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精益建造新技术应用催生了精益文化的再发展[3]。见表1。

在信息化方面,精益制造项目九洲花园58号房将网络计划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挂接,实现数据即时传递、全过程信息沟通无障碍;基于信息平台的OA协同办公,实现零距离沟通;通过LPS-JIH集成实现小时级管控,以及通过“云+端”管理实现数据即时传递、高效管理。通过文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益才良模式使得精益建造的信息文化交流更加畅通无阻。

表1 精益文化与技术的融合

精益制造才良企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8年至2011年,推行“工匠精神”,奠定了才良模式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至2014年,实施“质量文化”工程,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第三阶段是从2015年开始推进精益文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的转型。每个阶段都是在面临外部和内部的挑战下不断升级完成的,这些挑战包括观念转变、发展战略(愿景)、核心文化、组织与制度、产品定位、生产、经营与盈利、客户服务等等。

5 结语

文化建设是精益建造的基础内容,其研究意义深远,对精益建造其他要素影响甚大。精益建造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文化与人息息相关。技术改造现场,文化改造人。在当前中国建设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背景下,精益建造的实施必须首先改造人的思想与文化。精益建造文化体系包括系统理念、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还包括精益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评价体系建设与完善。精益文化也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创新,例如新信息技术与精益文化的融合等。

本文探讨了精益才良文化的特点和分类,在实施阶段注重精益才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推进,举一反三,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和行业从业人员对精益文化的重视,更好地推广精益建造理念和实践技术方法。

猜你喜欢
精益工序标准化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标准化简述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人机工程仿真技术在车门装焊工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