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校园网络贷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2019-12-06 06:26臧乐天
商情 2019年4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监管

【摘要】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贷款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这其中在校大学生为网络贷款的主要客户群体。走入大学校园的“校园贷”在满足大学生融资需求的同时,也爆出了“高利贷”、“套路贷”等许多问题。这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也不利于学校的安全与学生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贷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网络贷款  监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科技创新,助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逐渐开始成为新的市场运营模式,传统金融行业普遍着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形式实现资金的融通、归集和信息交换,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服务和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里面,既有蚂蚁金服、腾讯理财通、京东白条、花呗分期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也有各类“马上贷”“任性贷”“现金快贷”等鱼龙混杂的民间互联网借贷平台。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目的在于为三农经济、小微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便捷高效的融资方式。然而,因监管机制的缺失和人性的贪婪,互联网金融开始被少数居心叵测者用于毫无底线地牟取经济利益。近来,时常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网络贷款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当它出现在象牙塔内,且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因深陷其中而遭受信用损失甚至人身伤害时,我们就应该关注这个问题了。

本文将从高校角度出发,探讨校园网络贷款的发展现状、问题成因、滋生风险和应对建议。

一、高校网络贷款的发展现状

银行向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用于日常消费,确立了校园贷款的早期形式。银行为了促进此类信用卡消费,亦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放低申请条件、授信额度较高、可以取现等等,以至于此类信用卡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热捧。但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消费观普遍不成熟理性、自控能力有限、还款能力差,彼时热门的校园信用卡业务麻烦缠身,面临着高逾期率、高坏账率的局面。直至2009年,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校园信用卡业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商业银行曾经主推的校园信用卡业务虽然消失了,但学生群体的信贷消费需求一直处于旺盛状态。2015年3月5日,一个新的概念——“互联网+”——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具体工作安排,由此“互联网+”理念成为了驱动我国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中,“互联网金融”日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业态,其主要业务包括网络支付、网络信贷、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和众筹融资等。校园网络贷款,便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上海政法学院王康、周君君基于上海、河南两地在校大学生网贷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河南两地高校使用校园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多来自于非城镇区域,其占调查总人数的比分别为57.14%和50%;其次,为户籍来自于县域地区的,分别占比35.71%和25%;两地大学生中,来自于地级城市的学生绝大多数未有使用校园网络贷款的情况。通过对比可知,两地大学生中来自于農村的使用网络贷款的比例最高;生源地经济越发达,当地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比例越少。

从消费领域来看,两地大学生使用校园网络贷款进行消费内容的构成比例如下:上海大学生中有57%使用贷款购买了电子产品,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美妆用品占35%,教育支出占28%,生活用品占14%,文娱活动占7%。无独有偶,来自河南的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借款用于购买电子产品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占比50% ;其次分别为教育支出占 43% 、生活用品占25% 、创业和美妆用品各占13%。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高校学生使用贷款目的在于购买数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超出自身收入能力之外的消费品。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高校学生群体超前消费和超额消费行为。然而,大多数高校学生作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自2009 年银监会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以后,高校学生群体的消费信贷途径便急剧减少。所以,在这日益高涨消费需求的刺激下,各种宣传“免息”、“免抵押”的网络贷款便应运而生。

二、校园网络贷款的本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校园网络贷款的本质

校园网络贷款的本质是商业信贷。从广义上看,校园网络贷款可以定义为依靠互联网为媒介,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客户而开展的各类贷款业务的总称。包括助学贷款、创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P2P消费网贷则是近几年来网络贷款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然而,许多经营消费贷款的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却做得不尽人意,存在着诸如对贷款人身份审核不严、风险评估不足、无法控制借款资金流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刺激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进行过度消费。

(二)校园网络贷款快速发展的原因

(1)贷款发放程序简便。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网络贷款申贷条件宽松,手续非常简单,大多数学生仅需在网络平台提供身份证、学生证、个人学籍信息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就能完成注册和放款,整个流程可以全部在线完成,无需贷款者本人亲自到现场办理。 如此,一些自制力弱及无任何偿还能力的学生可以轻易获得贷款,而与此同时,这些贷款的风险也在陡增。

(2)监管机构对于此类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力度尚待加强。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网贷类P2P平台,只要根据《公司登记条列》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并在相关通信管理部门备案,再研发或购买一套手机APP和后台管理软件就可以运营,可以说处于无准入条件、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高风险状态。同时,受制于技术、成本、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原因,其风控能力有限,投机意识较强。这些网贷机构前期通常会纵容大学生进行超额消费,在明知其还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逾期,之后这些机构开始强行催收,甚至暴力催收,以达到收取高额利息或违约金的目的,从而使校园贷变相成为了高利贷、套路贷。

(3)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校园贷款类金融服务一直保持着审慎的态度。 自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第一张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到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各商业银行办理此项信贷业务,与之伴随的是银行坏账率的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银行业信用卡坏账率高达2.83%,大学生信用卡坏账率则在4%左右,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资金供给虽然被遏制了,但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是始终存在的。并且,与这种强劲购买力相匹配的却是不稳定的资金来源。如今,校园网络贷款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代替了曾经的校园信用卡业务。在校大学生需要的贷款额度通常不大,一般在千元到万元之间,但这些小微贷款普通商业银行不会发放,这一点正是许多网络贷款公司切入这片市场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网络贷款所引发的问题

校园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形式,本可以用来缓解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部分学费和创业资金问题。然而,新兴市场的利益驱动,使得某些人员抓住金融监管的漏洞,打法律和制度的擦边球。在一些不法网贷公司的推波助澜下,校园贷款逐渐演变成民间高利贷。近几年来,多家媒体先后刊登了在校大学生因债台高筑而导致轻生的报道。如今,校园贷款平台乱象丛生,暴力追债、合同欺诈、色情诱骗等问题屡见不鲜。

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强化在校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消费观,加大经济、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力度。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旨在规范、清理当前校园网络贷款平台日渐突出的各类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校园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并无对错之分, 但是各类网贷平台在运营时由于缺乏规范性,以及不健全的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如何让高校大学生避免陷入不良校园网络贷款的平台, 需要社会各界合力而为,笔者在此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与建议:

(一)明确监管主体,实行多部门联合督查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但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一直没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主体,这导致很多平台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与社会上的P2P融资平台类似,但却不完全相同,因为它的目标客户群體是在校大学生,而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学生的危机意识较弱,金融安全教育欠缺。因此,管理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责任不仅是银监会的,也应该与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自身关联起来,尽快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多方联动治理不良校园网络贷款平台。

(二)建立健全网络贷款平台资质审核机制,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当前还不够完善,各机构之间无法共享客户征信,这加剧了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极易产生道德风险。一些贷款机构在运作过程中人为设置各种“陷阱”,例如以多种名目收取额外手续费、材料费,逾期违约金以“利滚利”的形式逐日递增以至于远超本金,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榨干借款学生的剩余价值。针对这些恶意超额收费的网络贷款平台,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应给予他们严厉处置,甚至将其驱逐出金融市场。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借款大学生的资质审核,避免出现一个人在多家网贷公司同时借款的现象。如果借款人向贷款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或者其违约历史记录较多,网贷平台应停止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这也可以倒逼大学生在信贷消费方面更为自律,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高校应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脱离了父母的监督教育,在消费行为上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消费品与自己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此时他们很容易选择来钱较快的校园网络贷款。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应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帮助他们寻找正规的融资渠道,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生活意识,杜绝好逸恶劳和盲目攀比。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案例分析,将不良贷款机构所采用的低息高费、利息日算、暴力催收、钱色交易、高额砍头息等常见的虚假宣传、恶意营销手段予以通报,特别是将其“套路贷”的本质、对学生的侵权行为予以展示,切实增强学生对金融安全、 网络安全和信贷安全的认知。

(四)疏堵结合,引导规范正规金融机构适度从事校园贷款业务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针对鱼龙混杂的校园网络贷款市场连续出台举措进行整治,立足于疏堵结合的整体思想,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要切实维护校园贷正常秩序,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积极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校园贷款市场,在品牌影响力、资金规模、融资成本、授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其他小额网络贷款公司无法比肩的先天优势,能够引领整个行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面发展。同时,此类金融机构也能为在校大学生借贷提供一个合法、健康的途径,进而为借款人的财产安全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甚至能够避免某些大学生因不法贷款产生的极端事件,这也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结语

近段时间来,随着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和高校自身不断强化管理,不良高校网络贷款的发展势头得到了一定管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明显提高。但是,校园贷款要朝着稳健良性的方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仍需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一起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大学生的教育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康,周君君.我国“校园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基于上海、河南两地的实证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

[2]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

[3]邱格磊,许志明.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校园贷现象为例[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臧乐天(1987-),男,河南郑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监管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实施科学监管 增强治理效能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