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诗” 以意逆志

2019-12-06 07:39唐惠忠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9年11期

先看高考真题。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一窗间”指画幅不大,而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1)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2)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许道宁一幅山水画时的感受。美学家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评价道:诗人从大处着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的气势和艺术境界。尾联颇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境。

古诗今译: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境界,如今却画在尺幅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里,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画中蕴含着不寻常的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2.(201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题目已告知“对比”手法,就在前六句中找到即可。“终年”和“寸诚”是一长一短对比,“细石”与“大海”是一小一大对比,“功难”与“命轻”是一重一轻对比:这些对比应该容易找得到;至于各种对比的效果,即与精卫形象的对接,是一个难点,要靠同学们自己体会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案:①独抒己见,不随大流;②但求尽力,不计结果;③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答题思路上,一联一种态度:“人皆”联,“人皆”“我独”表明的是独持己见的观点;“岂计”联,“岂计”“惟应”表明“尽此生”的重要;“何惭”联,“何惭”“不著”表明不求显名的态度。三联重心都在后一句。报雠:指采取行动打击仇敌。

那么,我们具体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常用方法有二:(1)知人论“诗”,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2)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作者作品之“志”。

先说知人论“诗”。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较难分析出来。但假如我們了解作者生平,就能精准把握本诗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于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又如盛唐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气象,在知识分子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再看以意逆志。

这种欣赏方法,既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又强调不能背离作者作品之“志”。为准确“逆志”(即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1)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在古诗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常常是相通的。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愁怀忧思”,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等等。(2)固定的事象——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相对固定的情感、观点。例如“楼兰”,《汉书》中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代指建功立业。此类常用典故,还有化碧、鸿雁、南冠、散木、青鸟等。(3)抓“诗眼”(关键词),吃透诗歌情感与作者观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作品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练,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比如2013年高考北京卷考查了李白的《古风(其十)》,在这首诗里,李白塑造了鲁仲连倜傥风华、功垂青史、高洁淡泊的形象,从“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等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末二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中的“澹荡”一词,就是诗眼所在,它揭示出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渴望建功立业而又热爱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此外,还应注意古诗中情感的复杂性。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同时,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不乏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首联“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4分)

答:

(2)作者为什么遥望“海西头”而要把热泪、愁思寄给扬州旧友?(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 ①陈琳: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归附曹操,曹操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②铜雀:铜雀台,在邺都,曹操所建。

(1)“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中,诗人用“应”和“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请对“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 《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1)这首诗末句如果不写“犹是深闺梦里人”,而写妻子痛哭于道、遥祭亡魂,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宋)宗泽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伞幄:将军的仪仗。

(1)“水长山远路多花”一句,表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答:

(2)宗泽为南宋抗金名将,前人诗评多赞此诗有“大将风度”,请你对诗中表现出的“大将风度”作简要评析。(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下片前兩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答: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 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②,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 ①接淅: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说孔子离开齐国的途中淘米烧饭,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带起就走,言其匆遽狼狈之状。②梦得:指中唐诗人刘禹锡。

(1)上片“与君同是江南客”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下片写对苏伯固的勉励,其中“君才如梦得……谁谓古今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谢 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杨柳绿阴浓”一句有什么妙处?(4分)

答:

(2)下片分写了哪两个层次?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绪?(4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水调歌头·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 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哪些特点?(3分)

答:

(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请从内容上作简要说明。(4分)

答:

(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 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①,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乌鸦。

[注] ①样瓦:戏耍于瓦块。

(1)作品描绘了怎样一幅象征性的人间图画?请概括其特点。(3分)

答:

(2)曲子为什么劈头就问“为甚人家,不种梅花”?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吊岳王墓

(明)高启①

大树无枝向北风②,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③,射虏书犹说二宫④。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⑤。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⑥白露中。

[注] ①高启(1336—1374):“吴中四杰”之一。做过张士诚幕僚。朱元璋下诏征他修《明史》,擢为户部侍郞,辞而不受。②“大树”句:岳王墓上的树枝皆向南生长,有人说是因忠义所感。③班师:撤兵而回。三殿:殿有三面,此指南宋朝廷。④二宫:指宋徽宗、宋钦宗父子。⑤高庙:指宋高宗。⑥诸陵:指位于今河南巩县的北宋皇帝陵墓。

(1)《吊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大树无枝向北风”一句,有什么象征意义?“高庙自藏弓”中的“弓”借喻什么?“不见诸陵白露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主旨。(4分)

答:

参考答案

1.(1)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2分);次句写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2分)(2)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每点2分。古诗今译: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2.(1)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1分),和异代才人(陈琳)的惺惺相惜(1分),也包含怀才不遇的自伤和愤懑。(2分)(2)这两句景中含情(1分),寄托了作者对曹操、陈琳那样一个重视人才的时代的追想(1分),也寄寓了作者对自己所处的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

3.(1)答题要点:写妻子痛哭于道、遥祭亡魂,是已知征人战死;而“犹是深闺梦里人”则是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心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2)示例: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越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两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或“作铺垫”)。若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为铺垫,亦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思考角度在于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关系。若答“同意”而分析有一定道理,也可酌情给分。)

4.(1)“长”和“远”,交待了行军路程的漫长。写“水”“山”“花”的“长”“远”和“多”,表现了沿途山水的辽阔壮丽。(不能笼统地说“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只翻译“水长山远”和“路多花”,没有分析的不得分。)(2)此诗描写了作者率军队早晨出发的情景。第一句从将帅的角度写行军时军容的严整,第四句从队伍的角度写行军时军纪的严明,第三句写作者身为将帅的儒雅沉着、韬略在胸。从诗中可以看得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从行军的角度表现”不一定独立作为一条分析,只要能在鉴赏中有所交代即可。没有分析、鉴赏,只是笼统地评说“从容不迫”之类不得分。)

5.(1)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1分)突出等候之久,为下面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2分)(2)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和偷偷拭泪的细节(1分),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2分)(3)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2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读来委婉动人。(2分)

6.(1)“与君同是江南客”上应“此生长接淅”,写彼此的人生漂泊不定,充满了艰难挫折;下启“飞梭”,言“梦中游、觉来清赏”的清欢之短暂。(2)“君才”几句充满了期望,意谓: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提示:此词作于绍圣元年(1094)七月,是作者为酬赠阔别多年后不期而遇的老友苏坚(伯固)而作。词中以雄健的笔调,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

7.(1)“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2分);“杨柳绿阴浓”与上文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2分)(2)先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再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写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3分)追忆往昔与如今只能借明月倾诉情思、交流心曲,表达了词人相思情切。(1分)

8.比喻、夸张。(1分,答出其一即可)表现了带湖的宽广、翠绿、清澈、平静。(2分,只答出1点不给分)(2)作者只能与鸥鹭为伴,表现其落职闲居的孤独之情;感叹鸥鹭不能理解自己举杯浇愁的情怀,表现其不被理解的孤独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对带湖的喜爱;对不得志的自我劝慰;不能用世的无奈(落寞)。(每点1分)

9.(1)荒凉残败,死气沉沉,正常的人间秩序荡然无存。(2)梅花是美的象征,同词中描写的丑恶景象形成鲜明对照。(2分)劈头就问为何“不种梅花”,表明诗人对丑恶现实的惊愕,暗示人间已无美可言。(2分)这支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1分)

10.(1)“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弓”借喻被害的岳飞。“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隐没在茫茫白露之中。(2)詩作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