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地推动高中学校育人方式多样化发展的研究

2019-12-06 08:00康燕
关键词:课程基地多样化

康燕

摘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不仅带来学校教学环境、学校场馆的变化,它更带来学校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习体验、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的多样化,推动了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课程基地;育人方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25-2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但办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校办学风格的“同质趋向”、办学思路的“近亲繁殖”越来越成为阻碍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因素。课程基地这一内涵建设项目的实施触及了“育人模式转型”这一高中教育中最难以撼动的领域,多项研究表明,要想追求“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探寻“更适合的育人方式”,课程基地育人模式的多样化研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

一、学习体验的多样化

在课程基地建设之前,学校也在谈育人模式转型,但在教学实践中总是难以落实。教师占据课堂霸权,“师授生從”的课堂教学生态一直无法真正改变。高中课程基地项目规划之初,学校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物化人”,用物型场馆和教学环境来改变师生,并通过课程基地变化了的教学环境来促使教和学方式的转型。课程基地对育人方式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实现了情境化、具象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学习体验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自然科学类学科有丰富的实验手段和实验设施比较适合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文科类学科则由于其人文性特点,更适合于传授式教学。其实,越是人文性学科越是需要学生在情境中的理解和感悟,而非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多模态学习英语课程基地”就是通过英语课程基地这个平台,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学习型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知英语学科的魅力和精彩,同时通过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活动,拓展了知识、丰富了体验、完善了人格,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同为人文类课程基地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高中语文课程基地”也通过课程基地的平台,突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体验性,他们把新华书店引进了校园、将图书馆搬进了教室,建设起了典藏馆、百年母语教材展藏馆、国学馆、西学馆等阅读研究场馆,让学生畅游在书香世界里。语文课程基地还建设起辩论、演讲、戏剧、微电影等专用学习场馆,这些物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强化了的人物角色的体验和意识,一下子把活生生的语文世界带到了学生面前,让他们触摸、品读、交流、对话、体验。学习体验的变化还打破了大一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再在课程基地的物型环境里使用,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用变化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课程基地环境对高中学科教学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场所的改变,它让教和学的双方“人在课中、人在境中、人在舞台中、人在生活中”,不同的课程基地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体验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基于课程基地体验式学习让学习变得可见、可闻、可感、可亲,对探寻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学变革路径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学习模式的多样化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渠道,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学习模式有着多样化的选择,以便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学习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是假定能够使学生个体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课程基地的建设推动教师进一步评估其学生的学习模式,并让自身的教学方法能够最适合学生。学习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视觉模式(Learn by seeing)、听觉模式(Learn by listening),触觉模式(Learn by doing)。适应于视觉模式的学习者大概占总数的40%,适应听觉模式的大概占总数的30%,而适应触觉模式的大概也占总数30%。按照学习模式的分类,高中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也应与此相匹配。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采用多种学习的条件,课程基地的建设使得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成为可能,为高中学校提供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

不同的课程基地结合自身的条件,对学习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如江苏省南通一中的物理课程基地,则通过提供的适合多维探究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课程基地的“在场学习”范式为学科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借助物理学家探究的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建构,对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在课程基地中不再显得生硬和苍白。基于课程基地的学科学习,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现实的探究体验环境和虚拟的交互环境中学习,由于有了自身的主动建构和灵活应用,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亲近度显著增强,他们更乐于享受多维、立体、多感官刺激的深度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改变了教师满堂讲授的现象,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模式的多样化还体现在学科学习方式的融合和跨界学习上。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则实施了“STEM+”的课程构想,即在STEM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语言、人文、艺术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学科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立体性融合”。而江苏省淮阴中学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按照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的主体思路,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自主激励,提升自身的科研基础能力。育人方式的多样化推动了学校发展的多样化,实现了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实施方式的弊端,建构起基于课程基地的开放多元的现场学习新范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学习模式的多样化可以推动学校发展的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推动高中教学的转型升级。

三、学习策略的多样化

学习策略通常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高中阶段研究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控制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基于课程基地的学习策略更多的关注学习的过程、更多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修正、调整学习,矫正学习行为,以实现更有效、更深度的学习。

1.基于工坊的实境学习

课程基地由于创设了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生产的学习情境,因而可以开展基于工坊的实境学习。如航空、汽车、能源、机械、材料类课程基地,可以结合课程基地的实物设施,对生产流程和产品有直觀的认识,并对实验设备的布局、结构、操纵性能等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实验,这对提升高中学生的产品开发意识和能力、培养综合性的工程素质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工坊式学习关乎“造物的世界”,基于工坊的实境学习,还能训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组成一个项目攻关团队,以完成一个项目化作品为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分别选择担任“总设计师”、“性能分析师”、“结构设计师”、“控制系统师”、“制造工程师”等角色,这样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

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类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整合了学生的新旧知识,并不断将知识迁移到新的任务情境中。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将学科中、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遴选出可以在课程基地中开展研究的项目,然后自主组建团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进行深度研究。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科难点,跨越思维障碍,建立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形成带得走的学习能力。

3.基于跨科的联通学习

不少高中学校基于课程基地开展了跨学科的学习,这样的联通学习,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能够克服目前各学科内容分割过细、知识过于零散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时形成更为有序和宽广的知识视野,达成培养有综合素养的人的目标。如通过《明清瓷器的修复》主题课,开展化学、历史学科的跨学科学习,看似基于化学学科、却又打破了学科壁垒,看似基于高中实践,却又生发出无限创意。当下的高中课程体系更多的是单学科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的差异性,未来的课程体系将以多学科的融合为主,课程的内容会更加地贴近现实的生活情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跨学科的联通学习为学习策略的多样化提供了样本,它让学习向生活敞开、向四面八方敞开。

基于课程基地的育人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减少了枯燥的训练和考试,让学习有了更多生命的韵味,使学生有了自由成长的空间。教育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获得教育的成功。课程基地为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和适切化提供了可能,它让高中教育的“奇点”更快地到来。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2]马斌.课程基地领跑高中学习的革命——关于开创高中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1(10).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课程基地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Bb/2018/02/71)”成果,作者是课题主持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中学,江苏 南京210033)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体验数学魅力 转变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