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知行统一

2019-12-06 08:00陈勤
关键词:回归生活有效性

陈勤

摘要:“德育首位”,是指我们必须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其核心就是德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本文论述了只有从情感入手,回归生活,才能追求德育的本真。只有重视学生的体验,才能促进个体发展,才能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回归生活;知行统一;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68-1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以德治国”理念,学校也把德育工作放到了首要位置。所谓“德育为先”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长期以来,“驯服式”的德育理念根深蒂固:我们习惯于给孩子发号施令,我们喜欢听话的学生,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效果是让学生时时服从,循规蹈矩。

在这样的德育理念熏陶之下,学校德育教育产生了异化。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老师面前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到家里就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鉴于此,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困惑着学校德育正常进行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因此,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必须坚持贴近生活,实现知行统一,形成系统有效的课程体系。

一、情感入手,回归生活

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的引发和调节作用,显而易见。也就是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在全部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发展道德自我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自我肯定的情感来支持自己。可以说,情感的参与,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反观我们的德育教育,主题很时尚,诸如理想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等等。活动形式也不可谓不多样,但学生很少被真正打动。活动结束了,一切就过去了,很少在学生内心形成共鸣,进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实,道德情感,最容易从最近、最小、最亲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是这样做的。他常常在新学期之初打出标语:“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母亲!孩子,爱你的母亲吧!”同时,提出具体的行动要求:回家以后,向母亲问候,说几句感激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事;送给母亲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

我们的德育教育就要降低起点,回归生活,读好书,唱好歌,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从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开始,认真引导,形成习惯,受益终生。

例如,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想让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就必须调动学生真实体验中父母、家人关心自己时的良好体验,或者自己关心帮助别人后,别人对自己表示感激的体验。回味这些体验会让学生强化自己道德情感,这样要比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装腔作势地表演,效果要强很多!

二、主体清晰,追寻本真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句话如今几乎成了每个教育者的口头禅。但是,真正把它作为准则,不断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实践、升华的,又有多少?

在我们许多校长、老师的心目中,成绩第一,安全第一,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最实实在在的东西。至于学生的发展,那更多的是空洞的口号而已。

學生是具有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的人,是德育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与方式决定着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体,激活它的主动性,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接受教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和谐的发展。

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段关于学校运动会的记录:运动会的筹备、开幕、比赛,直到闭幕仪式,主角全是学生。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是学生自己创新的,有大量的趣味性项目和集体项目。运动会期间,学生人人参与,除了当运动员外,还组建了拉拉队、通讯组、摄影组等等,不一而足。学校大门敞开,欢迎家长和社区群众观摩和参与。校园内热闹非凡,运动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学到了运动的知识,提高了运动技能,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集体主义情感和顽强拼搏的意志,等等。

可见,活动的开展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一切活动环节都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设计,尽可能让更多地学生参与进来,经受锻炼;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设计师”和“实践者”,让他们成为整个活动过程的主人:从起点到终点,在“构想——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有学生的全程参与。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管理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设置多项岗位,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形成自律。

三、注重体验,形成个性

要想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息,进而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那就必须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时,教师应组织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发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

例如,为了养成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的意识,班级和家庭中可通过开展“一日班长制”、“今天我当家”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甘苦”,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上升的过程,单靠某一课的教学就想达到目的,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必须通过行动来落实。因此,教师要重视德育课堂上的实践留白,引导学生课后延伸体验,让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认识身边的生活,思考周围的社会,从而在生活中寻求答案,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