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南、海派“不可分割”

2019-12-06 20:38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19年46期
关键词:杨浦上海大学滨江

孔冰欣

一大会址。如果说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母体,那么红色文化就是海派文化的灵魂。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在去年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这样评价上海。

不过一个转瞬,第二届进博会也已经成功落幕了。此前,恰在盛会召开之际,同样位处上海这个“主场”,由杨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八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于连接着城市历史与现实、饶富海派特色的“小故宫”——杨浦图书馆举行。

明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精巧的彩绘、雍容的门楼……这幢焕然新生的老建筑,令游人无不兴起一股探究的热情。其前身系“旧上海市图书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的主角之一,今朝满面鲜妍、锦衣归来,正不失为一个大家闲话,忆江南、讲海派、谈红色的绝佳会客厅。

杨浦图书馆折射出了“上海的品格”。而大上海的大杨浦,还有存续工业文明旧梦的杨浦滨江,前不久刚迎来了考察调研的总书记;还有齐心协力打造知识杨浦的高校联盟,堪称驱动“突破”及“想象”的智慧芯片。“开放、创新、包容”,不仅仅是指向上海的代表性符号,也具体落实在城市运作的边边角角,更是本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着重讨论的核心。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70年来上海的发展印迹、70年来上海的传说故事,海派文化如何在当下挖掘新内涵、发挥新价值,都是既具有宏大时代意义,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议题。

主旨演讲体现开放、创新与包容

研讨会的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张敏呼应时事热点,作了题为《开放 创新 包容——学习理解进博会》的演讲。他指出,以特朗普当选和英国退欧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不断深入;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亦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自由贸易与多边体制,正在面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非理性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主办进博会,充分表明了开放13亿人口大市场的真诚意愿,成为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作为中国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合作平台,进博会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全球化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因而成为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方案。

杨浦海派精神涵纳了“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复兴”的转身,杨浦新的身份认同,是依靠开放、美丽、人文、绿色、活力、舒适的滨江地带实现国际化转型。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章明立足杨浦,作了题为 《杨浦滨江、向水而生》 的演讲。15.5公里蜿蜒曲折的杨浦滨江岸线,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崛起的发展历程,滨江段上工业遗存俯拾皆是。现在,曾经的斑斑锈迹早已旧貌换新颜,对此,总设计师章明颇显“得意”。他以一种局内人、自己人的亲切视角,解读了杨浦滨江“锚固从前”、以开放而非开发的理念实现“还江于民”这“大民生”背后的趣闻。在演讲中,章明通过生动的案例、照片的对比、幽默的表述,形象地向与会者阐释了杨浦滨江的设计理念。水厂栈道、雨水花园、生态之丘等杨浦滨江景观建筑的“奥秘”被一一揭晓,通过章明的讲解,每盏水管路灯、每个铁艺座椅里所蕴含的匠心,似可触摸得到。章明认为,杨浦海派精神涵纳了“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复兴”的转身,杨浦新的身份认同,是依靠开放、美丽、人文、绿色、活力、舒适的滨江地带实现国际化转型。“滨江世纪工程,呈现了上海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有机更新的变化。我们在文学、艺术、商业之外,也可以从建筑聊聊海派文化!如今,老百姓都说,饭后去滨江散步,已成了海派生活的一部分,已发酵为一份深厚的感情。”章明笑着对记者说,“研讨会给我的时间太短啦,介绍杨浦滨江,至少可以聊两个小时”。

现场还举行了“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传习活动基地揭牌仪式。

杨浦图书馆与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互赠礼物。

上海近代工业爆发式的生长,杨树浦是最好的范本之一,所谓“杨树浦奇迹”。现在,在杨浦滨江漫步更成了附近居民们海派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大学博物馆研究员、新晋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青年研究员”郭骥紧扣研讨会主题,作了题为《从大众文化到众创文化——海派文化的当代发展》的演讲。何谓大众文化?它的特质是“都市·技术·民主化”;何谓众创文化?它的特质是“信息·共享·去中心化”。郭骥说,海派文化原是中国文化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城市大众文化,它不只是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的文化,它事实上是中国近现代转型文化的代表。而新时代的海派文化,要重视文化传播空间的个性化,利用城市设施和文化精神,为文化传播与消费创造更多适合海派文化精神的空间,构建自由、开放的环境。郭骥表示,“树立海派文化品牌(上海文化品牌);发掘众创潜能(生产力);提升信息技术(生产工具);提供文化空间(传播方式);发现和评选机制(运营机制);融媒体(传播方式);文化新经济(市场运作);文化旅游、游戲(用户体验)”,是海派文化当代发展应该注意的事项。

海派文化:魅力非凡的城市吸引天下英才

回头看,是为了朝前走。回顾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最终要点“海派文化”的题。

对张黎明、李天纲的观点,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下了个“同心圆”的注脚。“同心圆的道理,就是可以说说‘人。从一个点,到铺开整个面。”

20世纪初,北京、上海等地,一度出现过大大小小几百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为何是在沪出生的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天下,从石库门走到了天安门?青浦人陈云成了“共和国掌柜”,主管新中国的财政大权,毛泽东为何亲笔写下“能”字评价他?陈东表示,如果从“人”的载体来说,上海的本事,是把中华文化、江南文化的英才,吸引过来。“首先要把人才拉来,你会考虑衣食住行的问题,而这座城市面面俱到,魅力非同一般。衣裳,我们有奉帮裁缝;吃饭,我们有本帮菜……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我们还有海派书法、海派曲艺等等。我们更不缺革命精神,我看纪录片《大上海》,里面讲陈云工作过的商务印书馆,曾经两次被炸;著名教育家马相伯,90多岁的高龄,仍坚持上街卖字卖对联,筹款支援前线,号召民众抗日……上海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军和知识精英,他们都在这方热土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上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培育出更多的‘后来人,从而推动整个中国前进,再前进。”

在近现代的中国,这座城市的光芒异常夺目,余者难出其右。然而,我们不能借此躺在海派文化的功劳簿上怠惰歇息,不思进取。陈东提醒,要时时保持危机意识——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反观深圳、合肥、广州等,尤其深圳,前两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其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80%以上的人口处于18-26岁之间,在过去的30年里,深圳充分享受人口红利,没有养老的负担,甚至也没有抚育未成年的负担,创造财富,是唯一的目标。深圳有腾讯、华为和中兴,有比亚迪,有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有万科、恒大……在这样的活力和张力面前,上海千万不可镇日价总念叨着祖上多么了不起,不能一直抱着“老底子辰光”过日子,不能丢了意气风发的先进性。“上海要继续海纳百川,继续面向未来,一定要是国际上领先的,一定要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才叫全球卓越城市。我們得明白自己的优势,得留心自己的短板,短板在哪儿?创新能力是在钝化还是在锐化?我们要去深入研究,要加足马力,激活动力,提升能力。希望今后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参与,进一步钻研海派文化,进一步探讨海派文化的‘当代性。”

海派文化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更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息息相关。它既体现了上海的高度、风度,也散发着上海的温度。

掌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将是陈东和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一以贯之的使命。

流动的盛宴,不曾落幕

在上海,东方遇见西方,江南的诗意邂逅资本的文明,红色的传奇演绎序曲、扩充新篇……每当你以为读懂了这座城市,她回身一笑,无数等待追索的诱人谜题,就又从那仪态万千的眼波里水影星光地浮出来。若你有幸在上海生活过,则无论你在何处度过余生,上海都与你同在;因为阿拉的上海,和海明威笔下的巴黎一样,也是一场流动的盛宴——盛宴的宾客们来来往往,谈笑风生,而盛宴始终不曾落幕。

杨浦图书馆内,一位临窗阅读的白发老者。

参加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感觉,恰如在这场流动的盛宴里,惬意地享用了一道滋味正宗、余香满口的精致小点,心情轻松愉悦。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告诉记者,自2002年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举办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到今年已是第十八届,在每一届的研讨会上,都能看到许多新的亮点,收获许多新的成果,结交许多新的朋友。“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海派文化研究事业的关心,以及对上海大学的一贯支持。以城市命名的上海大学,自1994年合并组建至今已经25年。二十五年来,上海大学在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自觉承担起了传承、研究、普及、弘扬海派文化的重任;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大学就成立了上海学研究所。2002年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在李伦新主任的带领下,在中心特邀研究员和众多会员热心的参与下,每年召开一次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本会议论文集,聚沙成塔,成效显著。在世博会筹备期间,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还组织出版了一套33册的《海派文化丛书》。2012年起,开始有选择地翻译出版英文版《海派文化丛书》。2016年,在教委党委宣传处的支持下,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策划并承担了市教委本部专项宣传处项目:‘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传习活动,并于2018年荣获教育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称号; 2019年获得了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2018年1月,陈东老师接棒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继续带领我们大家开拓前行,去年带领我们远赴泰国普吉讲授海派文艺,今年又亲自领衔在杨浦图书馆开讲‘大家话海派项目,弘扬海派文化。17年来,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逐步成为研究海派文化、交流学术思想、弘扬城市精神、打响文化品牌的重要平台。各路专家学者孜孜不倦地钻研、创新,成绩斐然、成果卓著。”

1843年,上海开埠,弹指一挥,春秋百年。这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依凭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历史积累,海派文化应运而生,显耀一时,它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更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息息相关。它既体现了上海的高度、风度,也散发着上海的温度。积极挖掘海派文化的丰富内涵,力争让更多人熟悉、喜爱海派文化,传承、弘扬海派文化,当是一份能令人感受到“值得”的事业。

信步游览本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场杨浦图书馆,记者无意间发觉了一个动人的场景:深秋暖阳温煦,日光透窗,匀匀洒在一位临窗阅读、衣着清爽、神情专注的白发老者身上,气氛安谧静好。不禁感慨,瞧瞧,这不就是我们欢喜上海、欣赏海派文化的一种具象理由嘛。(本文得到“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传习活动项目”支持)

猜你喜欢
杨浦上海大学滨江
福州滨江私宅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芜湖滨江天际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滑板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杨浦科创:“担投贷”融合的园区金融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上海杨浦侦破系列诈骗案
高新(滨江)区:打造“智慧e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