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苗圃害虫防治技术

2019-12-08 10:11刘文浩
园艺与种苗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龟体长苗圃

刘文浩

(国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辽宁阜新123100)

近年来随着辽西地区林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苗木繁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建立了大型的育苗基地,至2018 年林果苗圃面积2 000 余hm2,年繁育苗木约1 200 万株,为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是,面积大、地块多,管理分散,缺乏配套技术,生产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植株密度大、行内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发生严重、优质苗木率低等,导致其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优质育苗技术,苗圃的虫害防治是优质苗木安全生产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苗圃害虫主要种类有鞘翅目的金龟子和直翅目的蝼蛄,主要危害种子、幼苗的根部、嫩茎、叶片等,了解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方式是科学防治害虫的基础。笔者就辽西地区苗圃普遍发生的虫害铜绿丽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和华北蝼蛄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害虫的形态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作等方面进行概括,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参考依据。

1 金龟类

1.1 铜绿丽金龟

1.1.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7 mm,背部铜绿色,触角一般为9 节,鞘翅黄铜绿色,腿节黄褐色,雌虫腹面乳白色,雄虫腹面棕黄色。幼虫体长28~30 mm,腹部泥褐色,臀节腹面据刺毛列,肛门孔横列状。蛹为长椭圆形,长度16~18 mm。

1.1.2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 代,以3 龄幼虫在土壤越冬。5 月上旬化蛹,6 月中旬为成虫,7 月上旬为全年的高发期,至8 月下旬结束。成虫在高发期产卵,8 月上旬为幼虫,11 月后越冬。成虫羽化出土与当地降水有关,降水多的年份,出土早,盛发期可提前。成虫具有假死和趋光性,寿命28~30 d,卵多产于土壤5~6 cm 处,雌虫每次产卵40~50 粒,卵期10~12 d。

1.1.3 危害方式。1 龄幼虫主要危害苗木的根系,2 龄幼虫多出现于7—8 月,食量较小,9 月份后大部分变为3 龄,食量猛增。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由土壤深处爬到表层,咬食苗木近地面的基部、主根和侧根。

1.2 东北大黑鳃金龟

1.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 mm,长椭圆形,黑褐色,触角10 节,胸部腹面被有淡黄褐色细长毛,头部、前胸背板和鞘翅密布点刻;鞘翅各具明显的纵肋,两鞘翅会合处缝肋显著,臀板从侧面看为一略呈弧型的圆球面。卵椭圆形,平均长2.5 mm,后期发育而近球形。幼虫体长28~31 mm,头部前定毛每侧3 根,成一纵行,臀节腹面只有散乱钩状毛群。蛹黄色至红褐色,长约20 mm,头部褐色,臀末有一对突出。

1.2.2 生活习性。每2 年发生1 代,以成虫或幼虫形态越冬,4 月下旬至5 月中旬出土,适温为日平均气温12~18℃,出土盛期在5 月中、下旬至6 月初,成虫末期可延续到8 月下旬。成虫于傍晚出土活动,具有趋光性,但雌虫很少扑灯。卵多产于土壤10~15 cm处,平均产卵量102 粒,卵期15~22 d,孵化盛期在7 月中、下旬。

1.2.3 危害方式。成虫、幼虫均取食苗木根茎地下部分及播下的种子,幼虫在4 月末10 cm 深土平均温度达10℃左右时上迁至耕作层,食量大,危害最为严重。

1.3 黑绒鳃金龟

1.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 mm,羽化初为褐色,后转黑褐至黑色,触角一般10 节,赤褐色,鞘翅上有9 条浅纵纹沟,卵为椭圆形,长1.0~1.2 mm。幼虫体长13~15 mm,触角基膜上方每侧有伪单眼,无晶体。臀节腹面刺毛列18~20 根,蛹长8 mm,黄褐色。

1.3.2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 代,以成虫在土壤越冬。4 月中旬出土,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为盛发期,成虫夜出性较强,5 月中旬为交尾盛期。雌虫产卵于土壤10~15 cm 处,产卵40~50 粒,卵期8~10 d。幼虫为3 龄,老熟幼虫在土壤15~20 cm 中化蛹,蛹期为9~11 d,羽化于8 月中旬至下旬。

1.3.3 危害方式。成虫、幼虫啃食苗木根茎地下部分,主要是新分化的嫩根系,在5 月上旬地温升高快时,辽西地区播种苗刚刚露出地表,成虫取食苗木地上贴地嫩芽和叶片,而且这个期间食量大,危害特别严重。

1.4 金龟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1.4.1 除治蛴螬。选择50%辛硫磷乳油,按照3 000~3 750 g/hm2地比例,加10 倍水稀释,均匀喷洒于准备好的细土,搅拌均匀,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于播种或插条前随施药随耕翻。如在苗木生产期发现蛴螬,可用75%辛硫磷乳油,加1 000 倍水稀释灌注苗木根部。

1.4.2 消灭成虫。在发生虫害的午后15:00—18:00时用毒死蜱或辛硫磷乳油按照1 000 倍稀释后,喷洒于圃地苗木。虫害发生的初期、盛期,于日落后或日出前,施放烟雾剂,用量为15 kg/hm2。利用金龟类害虫的趋光性,可设置黑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诱杀。采集杨树嫩枝,或用其它绿色植物诱饵,用50%辛硫磷稀释液浸泡后,于黄昏时段撒于圃地里,诱杀害虫。

2 华北蝼蛄

2.1 形态特征

属直翅目,蝼蛄科。成虫体长40~50 mm,雌成虫体长45~50 mm,雄成虫体长39~45 mm。体淡黄色至黄褐色,腹部近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褐色。前翅长14~16 mm 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35 mm附于前翅之下。卵呈椭圆形,孵化前长2.0~2.8 mm,宽1.5~1.7 mm。若虫初孵化出来时,头胸特别细,腹部很肥大,行动迟缓;全身乳白色,复眼淡红色。约半小时后腹部颜色由乳白变浅黄,再变土黄逐渐加深。脱一次皮后,变为浅黄褐色以后每脱一次皮,颜色加深一些,5、6 龄以后就接近成虫颜色。初龄若虫体长3.5~4.0 mm,末龄若虫体长36~40 mm。

2.2 生活习性

每3 年完成1 代,以成虫或8 龄以上若虫越冬,土层10 cm 的温度稳定到8 ℃时若虫出现,5 月上旬为高发期;6 月上旬出窝迁移和交尾产卵,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为产卵高发期,8 月下旬为产卵末期。越冬成虫于6—7 月间交配,产卵前在土深15~18 cm处作卵室,每室产卵70~80 粒,经15~20 d 孵出若虫,秋后气温转凉时,到表层土壤活动,幼虫有群集性,怕风、怕水、怕光,具有趋光性,嗜好香甜物质。

2.3 危害方式

成虫和幼虫咬食苗木的根部及靠近地面的幼茎部分;也常食新播和刚发芽的种子;还在土壤表层开掘纵横交错的隧道,使幼苗须根与土壤脱离枯萎而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2.4 防治方法

华北蝼蛄羽化期间,用灯光诱杀,最佳时间为19:00—22:00。做床或作垄时用甲拌磷拌细土,按照1∶100 的比例,拌匀,随做垄做床翻入土层中,利用毒土预防。发生期用毒饵诱杀。用40%乐果乳油,按照1∶10 的比例用水稀释,拌饵料50 kg,傍晚时分将饵料均匀撒于苗床上。

3 结语

苗木是造林、果树生产、园林绿化的物质基础,苗圃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扩散性较强,往往防治效果不佳。根据苗圃虫害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害虫形态等发生规律,针对具体的虫害实例,提出了防治技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对策,为苗圃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辽西地区果林苗圃地处半干旱地区,建立的数量多、面积大,繁育苗木的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苗圃虫害防治是生产优质苗木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者及时掌握虫害的发生规律,加强对苗木虫害的防治,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金龟体长苗圃
粪堆中的“挖井人”
——粪金龟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金龟”究竟是何物
葡萄白星花金龟的防治方法
车顶苗圃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
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