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花红品种特性及发展状况

2019-12-08 16:03金乐忠
园艺与种苗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红苹果

金乐忠

(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来安239200)

来安花红(Malus asiatica),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落叶小乔木,为花果并美的观赏树木。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水果品种之一,来安花红是由野生海棠长期演变而来的,经长期种植,适应在pH6.5~7.0,富含有机质的岩成土和马肝土中生长,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其色泽美观、酸甜爽口、香味浓郁、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鼎盛时期最高年产近30000 kg,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16年“来安花红”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基于此,文中对来安花红的历史渊源,产品特点及产地环境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在来安县的发展状况,以期为保护和发展来安花红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1 历史渊源

据清版《来安县志》牧副渔业类中记载“花红为来安地方果木”。《滁州地方志》记载“来安‘五彩花红’在明代即为上乘贡品”。在珍贵稀有树种中明确记载“来安花红具有品味佳、色泽美、营养好、上市早等特点,可防暑解渴,消食健胃,防痢止泻,是本省名特产之一。栽培历史已有450年左右”。1990年版的《来安县志》植物类药材中记载“本县植物类中药材共有125科420种。果实类药材主要有土枸杞、花红、朝天子等”;林种分布中记载“中部岗区:主要树种有水杉、池杉、杉木、国外松、刺槐、苹果、板栗、花红等”;在农副特产简介中记载“花红,原名林檎,又称沙果、文林郎果。明嘉靖年间,本县即有种植,传说本县八品文官吴球再一次进京时携花红送其叔父吴棠(为在朝三品文官),吴棠感其色佳味美,上朝时又献给仁宗皇帝。仁宗见果红黄青绿白五彩相映,赞叹之间,赐名‘花红’”。

2 品种特点

2.1 外观与口感

来安花红形似苹果,但小巧玲珑;色泽青黄红晕分明,鲜艳美观;汁多渣少,酸甜爽口,香味浓郁。初熟时入口爽脆,若放置几日,果肉便沙酥绵甜。

2.2 营养价值与功效

来安花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等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物质。据江苏农科院鉴定,来安花红含蛋白质0.639%(是苹果的3倍,梨的6.3倍)、磷0.313%、还原糖5.5%、可溶糖6.57%、有机酸0.56%、水分86.418%、维生素C 7.2 mg/kg。

除生食外,来安花红泡茶可解酒,泡酒能止泻,过夏后食用还可医治痢疾,亦可用作酿酒。

2.3 生长特性

花红为苹果属,落叶小乔木,3—4月开花,7月下旬收获,为了便于采摘和疏果,花红树多修剪成开心型,树高均在2.0 m左右;3年以上树龄花红每株年产量在150 kg左右,最高可达250 kg,单果重量在30~50 g。扦插、压条、根蘖均可繁育,海棠、山荆子、自根砧可作砧木嫁接,每公顷果园栽植750~900株,5~7年挂果。花红的主要虫害为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苹果黄蚜等,可通过喷洒低毒高效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4 品种种类

来安花红原为群体品种,分为长把和短把2个品种群。1990年以来,来安花红协会对传统花红品种进行选育,2000年选育出品质优良的来安花红短把新品种,通过建新园和高接换头等措施对新品种进行了推广。

3 产地环境

来安花红的特有品质既得益于来安先民在漫长岁月中契而不舍的培育,也得益于来安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长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理位置

来安花红产品特色与生产地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来安县地处于安徽省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南部圩区,中部岗区和北部山区3个区域。全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17 d,年平均降水量981.1 mm。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来安花红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2 气候特点

据《滁州志》记载,来安花红曾一度被称为“五彩花红”,其特有的云霞纹让人过目不忘。来安县年平均日照天数2230.1 h,花红成熟季多雨且气温较高,每年7—8月常出现高于33℃连续高温,有利于花红着色,形成了来安花红特有的外观。

3.3 土壤环境

来安县境内土壤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74个土种。花红种植区内土壤多为岩成土,马肝土,平均pH在6.5~7.0之间,种植区内土层平均厚度在1.0~1.5 m,腐殖质厚度6~15 cm,有机质含量4.0%~5.2%,土壤呈中性,富含微量元素,但汞、铅、砷、铬、镍等重金属的含量极低,满足了来安花红生长的各方面需求,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使花红中富含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4 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公社化,特别是受文革极左路线的影响,来安县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来安花红产业逐步萎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仅剩青龙街不足7 hm2的花红园也被城市建设所侵占,花红树被移植到县北门棉种场等地,因树大,难成活,加上集体经营,管理不善,来安花红一度濒临灭绝。

2009年秋,在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林业局技术指导下,来安县国有复兴林场在林场西冲作业区(白鹭岛森林公园内),结合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承担了来安花红种质资源抢救性培育工作,并打造休闲观光林业精品示范基地,有效地增加了林场的经济收入。于2010年夏季,从县园艺场3棵胸径在35~45 cm之间的老花红树上采集种条,采取芽移嫁接方式,以海棠为砧木芽接花红60棵,2013年进入结果期,单株产量在15 kg以上。2013年9月,在全省第三届名优水果展评会上,来安花红被授予“新产品开发鼓励奖”。在来安花红种质资源得到恢复的基础上,2014年复兴林场又发展来安花红4 hm2,总株数达3300棵。

为扩大花红育苗基地和建立花红生产示范基地,2011年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争取到安徽省水果体系和滁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在张山乡林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又新建一处生产基地,当年育苗1000多株。2012年春季张山乡林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花红生产基地近7 hm2,到2018年年底来安花红总面积发展到133.3 hm2,成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来安花红种质资源保护地,并于2017年12月底通过国家商检总局地标认证。

猜你喜欢
花红苹果
《花红承雨露》
颜花红水彩画作品
王为民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好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