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12-09 12:10段美汝
云南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镇核桃

段美汝

(楚雄市中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06)

中山镇核桃产业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种植分布,本文通过对中山镇核桃产业的调查,分析了中山镇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核桃良种利用率低、栽培管理粗放、加工销售环节薄弱、产业链短、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提出品种选育、嫁接、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改良措施。

核桃是中山镇的主要经济树种, 它具有长寿、高产、投资少、收益大、收益期长等特点。几年来,楚雄市委、市政府把核桃生产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使核桃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山镇11 个村委会种植核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中山镇境内种植的核桃存在挂果晚、单产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产品初加工与营销滞后、产业链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种植现状

核桃在中山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种植分布,是当地极为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树种之一。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镇核桃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值快速增长,产量由1992 年的303 t 发展到2018 年的2200 t,产值达4000 万元,人均核桃收入达1638.6 元。目前,中山镇有州级核桃示范基地1 个220 hm2,国家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1 个200 hm2,全镇年核桃收入在10 万~15 万元的农户有7 户;5 万~10 万元的农户有29 户;3 万~5万元的农户63 户;1 万~2 万元的农户337 户;0.5万~1 万元的农户1570 户。核桃较好的发展前景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种植核桃的热情,核桃产业已成为全镇富民兴镇的一项大产业。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荒山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朝阳产业。

根据2018 年中山镇核桃产业摸底调查结果,全镇11 个村委会均有核桃栽培和分布,既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龄核桃树,也有2—3 年的幼龄核桃树,结果或长势均良好。全镇现有核桃种植面积9145 hm2。按种植方式分,片林种植占30%左右;“四旁”种植占70%左右。按产期分,产前期5153 hm2,占56.4%;初产期2671.53 hm2,占29.2%;盛产期997.46 hm2,占10.9%;老核桃树323 hm2,占3.5%。

(二)加工状况

整体而言,中山镇核桃生产加工水平远远落后于核桃生产发达省份和地区的产品加工业水平。核桃产品加工业刚起步,目前中山镇没有专业的核桃仓储企业及专业交易市场,仅有5 家个体户季节性从事核桃仁初加工和一家中小型核桃生产加工企业(即由中山镇草介核桃专业合作社和草介核桃专业协会注册成立的云南明鼎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核桃种植技术交流、基地培育、生产、收购、包装、榨油销售。该公司为方便广大会员及时销售鲜核桃,在各村建立了收购网点,厂内配备了核桃烘干机、清洗机和烤房,实现了核桃就地收购,就地初加工,但是加工工艺、设备滞后。2017 年,该公司收购鲜核桃400 t 余,加工包装礼品核桃150 t,核桃油2 t,收购并外销核桃干果350 t,目前该公司年加工核桃可达1000 t 左右,销售额在2200万元左右。

(三)销售情况

核桃是重要的外贸物资,历来楚雄核桃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核桃消费方式一般是传统消费,即生食、油用和用于制作糕点的辅料等,以小型包装企业、榨油作坊为主。近年来,随着高原特色农业的兴起,一些地方也尝试发展核桃工艺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桃产品附加值。从50 年代至今,市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价格一直波动,从50 年代的每千克泡核桃0.5 元,到2015 年的最高价34 元,目前每千克15 ~20 元。据初步统计,中山镇核桃产业2011 年总产值约3400 万元,占全市核桃产业年总产值2.01 亿元的16.4%。2018 年总产量约2200 t,产值约4000 多万元。

(四)贮运情况

核桃的一大优势就是耐贮藏,收获烘烤后,农户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可存放7 ~11 个月,在低温干燥的自然条件下可贮藏1 年多。即便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农户也不急于卖出。目前中山镇没有建立核桃专藏冷库,原因是每年收获的核桃销售较快,基本没有积压的产品,若有少量积压产品也存放在贮藏其它物品的冷库中,很快就可销售。随着核桃种植业的大力发展,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今后核桃初加工企业应建立适量核桃贮藏库,应对市场需求,达到增收的目的。

(五)产业优势

1.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林业机制,出现了“争山造林、争苗植树”的喜人景象,“温饱靠耕地,致富靠山林”逐步成为现实。全镇广大农户核桃种植的观念发生了从荒山荒坡向常耕地、从家庭副业向主业、从零星种植向规模种植、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四个方面的转变。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土地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场所需化肥、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为特色经济林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产业管理趋于合理。为加强核桃产业的规范管理,楚雄市、中山镇两级政府均设有相关的配套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组织机构完备。各部门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尊重群众在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中的自主决策权,变领导为指导,改包办为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保护群众和客商的合法权益,为开发者、经营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3.产业化结构已初步形成。在楚雄市引进、培育、扶持的4 家省级核桃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推动了中山镇初加工产业的发展,镇内组建了多家合作组织,产业化结构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中山镇现有龙头企业1 家,核桃专业合作社5 个,共有1000 多户入社;核桃专业协会3 个,共有成员181户,辐射带动农户5000 多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以基地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核桃产品的销路问题。

二、制约因素

(一)核桃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员素质和传统实生繁殖核桃苗的影响,致使核桃品种比较混杂。调查表明,现中山镇境内栽培品种有:云南泡核桃、细香核桃、早实核桃;部分高海拔地区种有弥渡纸皮核桃;铁核桃和野核桃作为栽培品种砧木和育种材料。有少数地区至今仍采用泡核桃种子实生繁殖,后代变异很大;有些地区在培育嫁接时,良种接穗中混有茶核桃或铁核桃枝条,所培育出的嫁接苗良种纯度不高,品种良莠不齐,产生了结果晚,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低的结果。在海拔2000 m 以上地区,晚霜对核桃的危害较大,而目前晚霜危害优良核桃品种尚处于研究阶段,因而限制了高海拔地区优质核桃的生产。

(二)栽培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

调查表明,中山镇的核桃种植面积虽然每年以26.67 hm2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大部分核桃适种区是通过争取基地建设、扶贫攻坚、天保工程及退耕还林等项目来发展的,种植主要以农户为基本单位,普遍存在零散种植、重栽轻管现象,且大多没有实行林水配套设施,导致挂果期延迟,总产量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发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分散种植不利于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粗加工企业数量少、层次低

据调查,虽然中山核桃每年产量达2200 t,产值超过4000 万元,但是,中山核桃产业链主要集中于种植环节,对产品粗加工和流通环节不够重视,虽然中山镇内有1 家公司(云南明鼎商贸有限公司)从事收购、包装、榨油,5 家个体户季节性从事核桃仁初加工,但是设备简陋,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增值效益不明显,还不能很好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中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 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覆盖面小

虽然中山镇在不断地采取各种扶持政策和科技措施加快核桃产业向前发展,及时调整核桃发展思路,把核桃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进行适度调整,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和科技投入,中山镇的核桃产品远销省外乃至国外,销售份额在全省占有一定比例。但是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果农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科技水平和模式不能满足果农的需求。镇、村两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站仅有4 名干部职工,各村仅有1 名林业员,均未专门从事林果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村、组两级基本没有核桃专业技术人员,核桃栽培产业技术力量薄弱,各项技术措施不能落实。

(五)缺乏完整的加工技术

目前中山镇缺乏核桃营销龙头企业,产销脱节,未完全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核桃产业化发展不够;缺乏完整的加工体系,还缺乏核桃深加工产品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不能有效延伸产业链。核桃采收、加工、脱水、贮藏等环节滞后,仍采用传统方法,致使核桃干果变质。基本处于卖初级原料,品质混杂、大小不均、外观不佳等问题,影响了核桃的经济价值,也难于长期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市场,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使核桃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发展前景分析

由于中山镇核桃栽培的历史悠久,山区农户对核桃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经济效益都相当了解和重视。中山镇所产核桃,以个大、壳薄、仁白、味香而闻名,果仁蛋白质含量为15%左右,最高可达29.7%,高于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核桃植物蛋白含18 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须的8 种氨基酸皆有,还含有钙、铁、磷、锌等无机盐和硫胺、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果仁含油率65.08%~68.88%,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占90%,人体吸收率高,是优质保健食用油。

目前楚雄市内省级龙头加工企业有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楚雄东宝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市树苴农业技术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楚雄泓利达食品有限公司4 家,主要加工、销售核桃乳、琥珀核桃、核桃精炼油、核桃炒果、琥珀核桃仁等产品,有从业人员2500 人,年加工能力8000 t,年产值55 000 万元左右。摩尔农庄牌核桃干果、聪滋牌摩尔农庄饮料被评为中国优质核桃产品金奖,云南摩尔农庄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优秀核桃加工企业。今后10 年,国际、国内市场对核桃的需求将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市场经济观念,以市场促进产业形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和建设市场体系,不断地开拓市场,是长期、长效、全方位的,要克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对核桃产品都要以市场为中心,要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商品生产,使中山核桃产品和加工制品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二)选好基地,形成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

在建设中重点选择适宜核桃生产的商品林基地村3 ~5 个,使之形成基地化、良种化、规模化,以点带面推动全镇核桃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适地适树、相对连片规模型为主,结合田边、地角、四旁零星种植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确保效益。基地建设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统筹规划,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责、权、利明确的形式。

(三)加强良种选育,进行嫁接改良

根据中山镇所种植核桃树的基本情况,要实现核桃的丰产,最科学的方法是良种选育,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植株做为采穗母树,进行嫁接繁殖和改良,嫁接繁殖是实现良种化、早实丰产的主要手段。嫁接繁殖和改良每年需要大量的健壮枝条做接穗,从生产园中采接穗,品种纯度低,穗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的采穗园,通过采穗园提供纯正的优良核桃接穗,从而保证中山镇核桃种植良种化。根据目前情况,要建立专业化的采穗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实现。因为核桃虽然树体高大,但枝条稀疏,采穗供应有限,且过度采穗后对树体当年产量影响较大。建立专业化的采穗园需要各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依靠科技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群众科学管理意识淡薄,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不防病虫害、间作不合理,导致粮果争水肥,栽植粗放,只有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升,致使果园挂果率不高,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首先要从地块的规划、核桃品种的选择抓起,核桃品种进行必要的改良和低产林的全面改造,把现有果树通过分类后按丰果林、初果林、盛果林、衰果林四个不同层次的培植和改造,根据不同品种特性,采用合理密植、大穴种植、改良土壤、培施肥料、中耕除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单株产量和品质,同时鼓励农户坚持成熟采摘,科学晾干和烘干,以防止核桃霉烂和变质,从而提质增效。其次是采用与绿肥、牧草、矮秆经济作物等间作的模式,避免核桃与高秆粮食作物、经济乔木间作。再次是要充分重视科技人员在核桃产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制订技术人才发挥才智的优惠政策,要重视提高广大核桃种植者的技术水平,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咨询等将科学种植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这不仅对核桃产业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会对山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五)积极发展核桃贮运加工业

按种植基地是第一车间,贮运业是第二车间,加工业是第三车间的思路发展。种植业是产品资源的基础,贮运加工业为龙头,带动核桃产业的形成。没有资源保证贮运加工就没有基础的后劲,没有加工业增值,核桃产业的发展就缺乏强大的牵动力。关键是生产加工出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各种核桃制品,最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产业。

(六)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高产出、高效益,必须有高投入。核桃产业应列入中山镇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划出一块较长期的专项资金。另外,应把核桃产业同国家、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内外项目基金结合使用,由政府牵头、镇林业站负责组织实施,村社群众投工投劳,在核桃良种选育及扩繁、栽培和管理、病虫害防治、低产林改造、产品粗加工等方面提供科技引导和支撑,以实现中山镇核桃向质量型、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五、结语

随着各级政府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视,中山镇核桃种植面积将迅速扩大,产量也将迅速增加。为保证中山镇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科技在核桃产业中的引导和支撑力度,解决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促进市场流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中山核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

猜你喜欢
山镇核桃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核桃腐烂病巧防治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狼山镇派出所
黄龙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