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治

2019-12-09 12:10李丽坤
云南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叶斑病锈病斑病

李丽坤

(西盟县种子管理站,云南西盟 665700)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总面积1353.57 km2,全县辖5 镇2 乡,总人口95 994人,境内100%为山区,地形复杂,年降水量丰富,日照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的特点,适宜于玉米等作物生长,玉米是西盟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播种面积达8000 hm2,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玉米叶斑病有逐年加重的现象和趋势,严重影响了全县玉米产量,同时也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1 为害情况

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常常混合发生,以大小斑病为主,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前期大小斑病、锈病发生为主,后期灰斑病发生较重,灰斑病重于大小斑病。7 ~ 9 月份正是西盟县降雨量最多、最集中的时期,又是高温高湿季节,适于玉米叶斑病发生流行,此期为发生为害高峰期。

2018 年全县种植玉米面积7870 hm2,发生面积4810 hm2,其中玉米大斑病3890 hm2,玉米小斑病270 hm2,玉米灰斑病210 hm2,玉米锈病发生440 hm2,综合防治4870 hm2,其中玉米大斑病防治4090 hm2,玉米小斑病防治280 hm2,玉米灰斑病防治290 hm2,玉米锈病防治210hm2,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01.2%,挽回玉米损失191.12 万kg,每公顷挽回损失121.7kg。

2 原因分析

2.1 耕作制度

由于西盟县玉米种植面积大而广,种植历史悠久,大多数玉米地块连续种植,田间病原物逐年积累,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造成病害暴发流行。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均有较大差异,老品种和种植时间长的品种发病较重,杂交种与种植时间短的品种发病较轻,栽培管理差的田块重于栽培水平高的田块,山区、半山区玉米种植区域重于坝区。

2.2 肥水管理水平低下

多年以来,西盟县广大农户在玉米种植上普遍存在重施氮肥,而磷肥、钾肥用量少,致使玉米植株抗逆性差,容易发病。农户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淡薄,很少防治,甚至不防治,致使该病害未能得到及时有效防治。由于西盟县地处山区,玉米种植水平低,偏施氮肥,有机肥少或不施,导致植株抗逆性低,加之玉米植株高大,又种在山地坡地上,人工施药困难,大部分农户没有防治玉米病害的习惯,因而发病流行面积逐年增大。

2.3 初始菌源的不断积累

近年来,冬春气温持续偏高,对叶斑病菌越冬和分生孢子存活十分有利。而玉米叶斑病以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叶片等病残体上越冬,玉米收获后大部分农民习惯把玉米秸杆还田或堆放在田间地头,成为病残体田间越冬场所,对病源繁殖极为有利。玉米主要生长期6 ~9 月份雨量集中,连续阴雨天气致使田间湿度大,高温高湿条件非常有利于玉米叶斑病的传播和蔓延。

2.4 种子带病菌品种抗病性减退

近年来,西盟县玉米种子大量由外地调入,而部分玉米种子在原产地就带病菌,在调运时病菌随调入的玉米种子传播造成为害;另一方面,据调查全县近几年来都在大面积种植兴黄单892、会单4号、奥玉3628 这些品种,由于种植年限长,抗性下降,为玉米叶斑病流形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3 防治对策

根据玉米叶斑病的发生特点,结合西盟县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良种,适时早播,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是防治叶斑病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县种植较大面积兴的黄单892、会单4 号、奥玉3628、由于种植年限长,抗病性均逐年下降。根据玉米品种试验及大面积调查,雅玉219、五谷1790、红瑞8 号、正大619、正大719、红单10 号、迪卡007 等抗病性较强,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可替代感病品种。

3.2 减少侵染源

田间病残体是玉米叶斑病主要初次侵染源,玉米收获后,对发生病虫害的玉米植株及杂草烧毁处理,并深翻晒垡,压低田地间初次侵染菌源,减轻来年菌源基数。

3.3 适时早播

经调查,西盟县玉米播种一般在3 月底至4 月中旬,针对全县玉米叶斑病在7 至8 月下旬大量发生和为害实际,适时早播,使玉米易感病危险期尽量避开高温高湿气候段,减少发病率。

3.4 采用规范化种植

实施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推广宽窄行条塘点播技术,控制密度为每亩3600 ~4000 株左右,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控氮肥,及时追肥,促进玉米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性。

3.5 强化监测预报,科学防治

认真开展预测预报,密切注视病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情预报,指导开展化学防治,玉米苗期重点控制锈病、灰斑病。玉米锈病用 20%三唑酮,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亩用50%多菌灵100 g、70%甲基硫菌灵50 g、65%代森锌100 g、50%三唑酮100 g 等(任选其一)加20%三环唑100 g、磷酸二氢钾200 g 喷雾防治,每隔7 ~10 d 喷施1次,共喷施2 ~3 次。

猜你喜欢
叶斑病锈病斑病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