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文科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2019-12-09 01:55蒙鸿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科领导力教师队伍

蒙鸿

“新文科”,是近年新兴的一个语汇,顾名思义,其内涵是与传统文科相对的。相较于传统文科,新文科之“新”在于多学科的融合,以及现代化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入。也就是说,新文科要将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置于大学科背景之下,进行学科融合的构建,从而培养智能多元、思维开阔、创新力强劲的综合型人才。

目前,新文科建设工作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多为高校教授。然而,就 2019 年高考试题设计和分析情况来看,今年高考已显露出学科融合、消弭学科界限的尝试,也就是说大学科建设可能成为未来高中学科课程建设的方向。因此,各高中学校应积极构建新的学科概念,推进新型学科的建设,应对高考改革大势,从而打赢新高考改革这一仗。

但是,新文科对于高中教育而言,终究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学校办学能力、教师专业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高中学校应该如何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要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以大学科理念观照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研发既以学科特性为基础,又兼顾多学科延展的大课程。这是新文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首要保障。

第二,在建设新文科过程中,各高中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研发和实施的主要力量,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高中学校应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教师培养是教育常规工作,不管是学校还是各地教育局,都会举行各种教师培训。这里所说的“教师队伍建设”,不是说开展常规的培训工作,而是组织针对教师课程研发和领导能力的培训。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掌握课程领导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且能开阔教师的专业视野,让教师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领导力,需要当地教育局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教育局层面,既要抓好抓实常规教师培训工作,从整体上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又要创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特别是要将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学校层面,学校应把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作为学校的重心课题,以课题的形式将课程领导力提升工作落到实地。

第三,各高中学校应在提升教师队伍课程领导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教師主动落实新文科建设。一方面,高中学校可将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作为教师的一项常态工作,并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以此激发教师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中学校可要求教师积极挖掘学科教学中可以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因素,尤其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学科延伸,从而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堂教学。另外,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要向文科适度延伸,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感悟等能力。这也是理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然,每个学科都有其学科本质和特性,教师教学不能为融合而融合,而是要厘清每个学科的本质特征,然后进行适度的有深度的学科融合,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才是新文科建设的真正含义。

第四,除了在课程教学中落实新文科建设,研发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实施的实践性课程也是推进新文科建设进入“深水区”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甄辨能力、研究能力,对世界也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因此实践性课程应该成为高中生拓展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不少学校都已研发出一些实践性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单一,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内容单一、学科单一。实践性课程本身即是为拓展学生知识、开发学生能力而开设,因此,学科融合便成为实践性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如,学校可以研发“家乡历史文化研究”课程,通过摄影、绘画、编演话剧、写作心得、征文比赛等形式,将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物理等多个学科融为一体,从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新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高中学校发展新文科是大势所趋。各高中学校应积极落实新文科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驱动力。但学校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如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说:新文科建设应有新思维,不能追求快上规模、快出成果,要加强内涵建设,把精力用在培养有人文底蕴的一流人才上。

猜你喜欢
文科领导力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