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空育种实验

2019-12-09 01:55周军
阅读(科学探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作物航天高产

周军

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太空飞船等返回式航天飞行器,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枝叶细胞或者是试管苗等生命个体搭载到太空中,借助那里的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具备的特殊空间环境,使搭载植物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然后再经过地面上的人工种植选育后,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品种。

太空育种研究最早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于1987年开始投入这个领域,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太空育种研究,其中我国拥有的技术是最顶尖的。其实,在世界航天科技发展早期阶段,中国就已经在空间生物实验领域进行了自主探索,并獲得了一批研究数据。

1987年,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第一次搭载农作物种子升入太空,开始进行太空育种实验。利用该技术,中国将辣椒、茄子、南瓜、水稻、小麦、玉米、绿豆等多类农作物种子发射到宇宙空间,通过宇宙射线的照射,获得增加其高产、稳产等优良性状的变异。1988年,太空育种被正式列入我国“863计划”,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太空育种。

2006年,“实践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千克的农作物种子和菌种,创造了中国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搭载规模的纪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70多种植物被送上太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了太空育种,并在北京、甘肃、深圳等地建立了专门的太空育种基地,长期进行太空搭载物种的地面选育和示范种植。

猜你喜欢
农作物航天高产
逐梦航天日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趣味象声词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