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5.0、超智能社会及未来图景

2019-12-09 02:00周利敏钟海欣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

周利敏 钟海欣

〔摘要〕 社会5.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运动和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相对于“工业4.0”更具前瞻性及全球标志性意义。它具有复杂技术、人机复杂协同、跨学科方法应用与复杂群体差异性冲突等特点,体现了人类“第五社会”“工业4.0”、共享社会、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问题同步解决等转型升级新趋势。“社会5.0”的未来图景是“智慧公民”、科技创新、认知与决策自动化、社会技术生态融合、在线社区与物理互动、生活智能化与数据驱动的“超智能社会”,但它也存在家长式管理与自治、不同治理制度冲突、人类积极作用降低、人工智能意外风险、社会主权和设计者缺乏等陷阱。研究认为“社会5.0”时代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服务社会,致力于实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变挑战为机遇,实现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

〔关键词〕 社会5.0;超智能社会;第五社会;工业4.0;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4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6-0001-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灾害治理研究”(19ASH009)

〔作者简介〕周利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大学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海欣,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006。

一、 缘起:迈向“社会5.0”时代的社会变革

2013年,德国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工业4.0”,在此基础上,日本于2016年提出了另一个新术语“社会5.0”(Society 5.0),它出现在日本内阁为期五年的《第五期科技技术基本计划》中,同年5月底颁布的《科学技术创新战略2016》做出了进一步阐释,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应用信息通讯(ICT)技术,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高度融合,给人类带来富裕的“超智能社会”。“社会5.0”已成为日本政府科学技术政策倡导的基本指南,也是社会追求的基本目标,希望利用最新技术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它是继狩猎社会(1.0)、农业社会(2.0)、工业社会(3.0)和信息社会(4.0)之后形成的“超智能社会”(5.0)。

尽管信息技术经过几千年时间逐渐发展起来了,但是当代社会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发生危机,人类始终面临着来自公共安全、福利和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的威胁。不少国家及领导人仍面临来自传染病、食物供应混乱和极端气候等生存挑战,虽然应对这些威胁的核心挑战在许多方面都是持久的,但人们居住的社区和现处的社会在规模、范围和复杂性上都有了显著增长。因此,“超智能社会”的到来,在社会顶层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技术上具有光明的前景,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转“危”为“机”,在劣势中把握机遇,实现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

由于“社会5.0”提出的时间较短,国际相关研究非常少见,既有研究主要从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创造等层面探讨这一新社会形态的内涵与发展态势。代表性视角主要有:第一,“超智能管理”视角。“社会5.0”时代的城市交通、电力和大气系统等都需要超智能能源管理方法。①第二,“技术论”视角。“社会5.0”需要引入或提供新的研究技术,例如通过数学编程技术研究“超智能社会”综合建模及优化方法②,以及在“超智能社会”中采用大型控制系统的方法。③第三,“社会新价值”视角。物联网(IOT)和网络物理系统(CPS)融合物理世界与网络空间在世界上创造了新价值。④第四,“可持续”视角。日本内阁提出的“社会5.0”政策旨在通过“网络—物理”系统创造一个人类安全和社会福祉具有可持续性的社会,以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和创建新社会以确保所有人繁荣。⑤第五,“新系统方法论”视角。“社会5.0”需要多学科和综合概念应用,需要整合不同系统,实现社会共同价值的创造。⑥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篇文献大多是从实现路径、技术发展及模式创新等层面对日本“社会5.0”政策的介绍。其中,“路径”视角指出,“社会5.0”的实现路径充满机遇与挑战,其实质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数据和人才为基础创造价值。⑦“科技”视角强调,日本政府正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智慧化、体系化、全球化的“新层次日本创造”,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变革。⑧“模式”视角认为,“社会5.0”是日本政府为应对第4次产业革命以及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⑨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既有研究呈现出几个特征:第一,研究数量稀少,高质量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相关研究罕见,中文类期刊更是如此。第二,一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有些似是而非,对其真正内涵“形似而神异”,甚至陷入“我思故我在”思辨困境。第三,研究角度较为有限,缺乏全方位、深层次与多角度的研究。第四,实证研究缺乏,中外的相关量化研究几乎没有。第五,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为主,理论性的且有深度的研究非常少见,主要介绍与描述了日本推行的“社会5.0”战略。由于“社会5.0”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学界还未充分重视这一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但它作为人类的“第五社会”,无疑具有光明的前景。基于此,本研究聚焦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社会5.0”,它具有哪些复杂特征,其为何是传统社会的转型升级,其未来的社会图景是什么,它存在哪些陷阱及人们应如何反思这一理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希望为后續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 复杂的“社会5.0”:超智能社会的特征分析

“社会5.0”是智能社会、智能城市和信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通过复杂性分析认识这一最先进的社会形态。

第一,“超智能社会”中的复杂技术。“社会5.0”包含了创新、社交、移动和传感器等复杂技术,其基本内涵是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促进了网络与物理空间的结合,这一复杂技术的结合被称为“网络物理系统(CPS)”。同时,“社会5.0”需要个人与组织通过学习掌握这一时代的复杂知识、技术及能力,由此解决既定的社会问题并适应“超智能社会”。

第二,信息技术复杂混合的社会。物联网(IOT)、大数据(Big data)和人工智能(AI)等新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对公司、行业和个人竞争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使得对这些技术的开发、掌握与运用变得日益复杂。日本政府已经认识到运用这些复杂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首相安倍晋三于2016年牵头成立了相关部门,开始协调各部门制定政策以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三,人与计算机的复杂协同能力。“社会5.0”具有创造性解决复杂新问题的能力。例如,“人群智慧”是人们应用移动连接数据、算法和社交网络来解决问题,它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为“社会5.0”提供了复杂的社会技术动力。“数据驱动型创新”也需要人与计算机的复杂协同,它在过去几年被认为是一项关键的科学、技术和政策创新(STI),“社会5.0”有利于利用数字化的好处实现人的成长与幸福,但也面临人与数据之间的复杂张力。

第四,全球知识中跨学科方法的复杂应用。采用跨学科方法解决“社会5.0”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社会5.0”需要新的复杂系统方法,包括多学科和综合概念,也包括对集体社会科学、计算科学、网络技术、人群智慧及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创新等。⑩“社会5.0”需要整合不同系统,如通过自然、社会、生物和人类阐述多学科和系统方法以实现社会价值的共同创造。B11 “社会5.0”提供的交互服务是人、机器及代理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通过跨学科方法来推动,这一“智慧”方式有利于管理和解决全球知识社会的一般性和长期性问题。

第五,“复杂群体”的差异冲突。不同群体基于共同身份联系在一起,但这些群体具有不同技能、需求和价值观。例如,虽然社会群体可能都是“道路使用者”,它包括了行人、骑自行车者、驾驶者和公共汽车司机等不同的社会子群体,其共同身份是基于对共享道路与基础设施的依赖而形成的,但其需求、价值及技能差别却存在很大差异。在“超智能社会”中,集体还可以被视为被访问和利用的专业知识群体,它也是资源的消费者,其内部多样性使得集体能做出系列反应,同时它也是摩擦和争议的来源。

第六,多样性与冲突性并存的复杂社会。“社会5.0”承认多样性及相互冲突并存的事实,它需要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但多样性需求很难完全得到解决。“社会5.0”旨在使参与者获得信息、资源并扩大其行动能力,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监管,它允许社会高度自治,但社会自治与智能技术的合理使用往往存在张力。“社会5.0”希望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与社会目标保持一致,但通常无法克服固有矛盾(例如,自治与控制、集中与自我调节、个人与公共利益)。因此,“社会5.0”时代多个治理制度同时并存是常见的,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B12

“社会5.0”既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又是利益群体冲突难以调和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状态。“超智能社会”具备超智能技术及新型系统方法,比以往任何一种社会都能够更优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预测和管理社会危机。然而,其多样性与冲突性之间矛盾则需要通过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加以克服。

三、 前进的“社会5.0”:人类“第五社会”的转型升级分析

作为人类的第五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5.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运动和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由于物联网和网络化的利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这促进了传统社会的转型升级。

(一)“超智能新社会”:人类的“第五社会”

按照日本的划分,从生产力角度看,社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狩猎社会(社会1.0),它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共存阶段,也是一个狩猎采集的社会。第二,农耕社会(社会2.0),狩猎社会后期出现了农具,诞生了农业社会。第三,工业社会(社会3.0),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工业社会。第四,信息社会(社会4.0),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革命,即现在所处的社会被定义为信息社会。第五,“超智能社会”(社会5.0),未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之下,各行各业都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促使“超智能社会”形成,它是人类历史上即将到来的第五个新社会。“社会5.0”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将“狩猎社会”視为起点,是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社会5.0”的形成基础

“社会5.0”是建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之上的。2016年1月,瑞士达沃斯会议讨论了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定义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7年1月达沃斯会议上再次讨论了这一定义,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等。它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开始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同时不断引领社会变革,创造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服务。在此背景下,“社会5.0”首次被提议作为日本第五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瞄准的未来社会形式,它不仅受德国“工业4.0”的影响,而且是对美国《先进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2.0》(2011年)及中国《中国制造2025》(2014年)等制造业革命的影响的回应,它是日本不甘示弱而推出的国家工业和社会发展新战略,期望在改善制造业与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其所面临的社会课题。

(三)日本的新战略:从“工业4.0”到“社会5.0”

在面临工业制造过程复杂化与美国网络大型企业跨入实体经济的威胁下,德国于2011年首次提出以制造业技术结合软件与网络的“工业4.0”(Industry 4.0)概念,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发布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的出台实际上是因为当前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主要包括:成本、资源与环境制约和市场压力。因此,“工业4.0”战略目标是运用网络科技将现有工业生产、销售与产品体验结合起来,建立具有适应性与高效率的“智慧工厂”,并以此整合商业流程与价值变化的社会行为者等。

日本政府也注意到,工业革命进程与社会结构变迁直接相关。无论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或者是效法德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是从工业制造的角度出发。然而,日本认为,工业制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与人类,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应着眼于服务社会,“社会5.0”需要建立在四项政策基石之上:未来的产业创造与社会变革、经济与社会的对应课题、社会基础根基的强化及人才、知识与资金的良性循环系统的构建。在具体领域方面,如在建筑领域深度应用与融合信息物理技術,同时实现软件信息化与硬件的自动化融合形成智能建筑及社会服务;在医疗领域,医疗信息化、外科手术机器人、医疗的自动化融合形成智能医疗;农业等领域也是如此。

(四)超智能技术:经济社会问题同步解决

在“工业4.0”时代,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与机器人等先进科技有了长足发展,然而却未能与社会有效整合,二者相互脱节甚至对立,对全球化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全球社会发展处于重大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并日益丰富,但社会问题也进一步增多。例如,能源和食品需求增加、经济全球化引发社会问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不平衡现象时有出现等。然而,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已变得更加困难。在“社会5.0”时代,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不仅需要助推经济发展,同时需要促进社会问题同步解决,这就使得“社会5.0”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具体措施层面,通过虚实整合使制造业实现了智能生产,同时解决制造业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医疗健康方面,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发展健康管理、高龄老人自助支持服务及在线远程看诊等问题。在交通层面,大力发展自动刹车系统、无人自驾车、小型无人机及自驾船以解决社会交通与物流问题。在生产力方面,通过传统产业与信息科技(IT)的结合以及大数据应用,解决精准生产、提高附加价值链与生产力停滞带来的社会问题。在企业层面,倡导新的“企业行为宪章”,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促使企业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共享社会形成:突破信息鸿沟

“社会5.0”是一个共享社会,到目前为止,信息社会(社会4.0)并没有共享知识和信息,因此存在跨部门合作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人们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限制了工作场所和行动范围。“社会5.0”通过物联网连接所有的人和事以共享各种知识和信息,创建了新的共享价值。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融合成为“社会5.0”的关键,信息共享已改变了诸如媒体、零售和通信等,并试图将金融、医疗、城市和政治作为下一个共享目标。同时,人工智能(AI)在机器人、自动车辆、老龄化与贫富地区之间克服了信息鸿沟。“社会5.0”时代打破了传统信息停滞困局,鼓励共享并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积极作用。

(六)人工智能:新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信息社会中,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经济、科技和政治价值,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社会5.0”通过高度集成的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有望系统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信息社会(社会4.0)中,人们通过互联网访问网络空间中的云服务(数据库)获取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在“社会5.0”中,通过物理空间传感器传输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空间中不断积累,这些大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AI)进行分析,其结果以各种形式反馈给处于物理空间中的人们。到目前为止,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信息分析已产生了重要价值。在“社会5.0”中,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远超人的能力,它通过机器人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人们,将迄今为止无法实现的新价值带到了产业与社会中,它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一个融合了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社会。由于人工智能创新带来的新价值,地区、年龄、性别、语言等差异将逐步消失,“社会5.0”对不同群体及其潜在需求可做出精细回应。

(七)超智慧社会:“以人为本”的实现

到目前为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组织等系统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人能力与服务的差异性往往被忽略,“以人为本”更多是一种口号。“社会5.0”不仅专注技术发展,还着重实现一些特定的社会目标,它是一个利用数字技术、数字设备和网络潜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系统,其核心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不仅是提高科学技术能力。B13 “社会5.0”倡导“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要围绕人展开行动、提供工作支持及满足人的需要服务。在“超智能社会”中,社会各种需求能被精细掌控,为人们精准地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使人从烦琐和不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释放出来,确保每个人都过上完整、全方位的高品质生活。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转型升级,人类即将进入的“超智能社会”(社会5.0)将有望应对第4次产业革命以及科技创新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国际竞争,以及由于能源和食品需求增加及经济全球化等引发的社会问题。新一轮社会形态的形成所衍生的信息共享理念、新社会价值及“以人为本”等内涵都致力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

四、 未来的“社会5.0”:全球超智能社会图景分析

“社会5.0”是日本政府寄予厚望的巨大项目(Big Project),也是全球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在“超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等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智慧公民”支撑的超智能社会

“社会5.0”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延续,公民的电子技能成为影响其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因素。目前,新加坡等宽带普及率相对领先的国家其公民的电子技能水平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低水平国家相比,电子技能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公民对“社会5.0”的参与程度较高。为了实现“超智能社会”,许多国家的政府制定了电子技术计划以解决公民电子技能不足的问题。电子技能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公民个人需求,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B14 公民往往被认为是“社会5.0”时代最重要的受益者,全世界电子政务服务发展将会出现以公民为中心的重大转向,“社会5.0”有赖于政府智能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公民的充分参与。在“工业4.0”时代,“智慧公民”是指基于集体意见而具有智慧和美德的公民,被认为是健康的、有道德、以最佳方式为所有活动制定明智计划的人。然而“社会5.0”时代的“智慧公民”不仅是指能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技术娴熟公民,也指在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行动时能做出明智选择的公民。如果公民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在治理过程中与政府互动,那么政府使用复杂的信息通信技术“几乎没有社会价值”,电子参与是公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治理参与行动的重要途径,但公民的电子参与受政府不信任、技术复杂性、电子识字率低和技术获取率低等因素制约。B15

第二,技术挑战。信息通信技术是“社会5.0”时代高科技的基础设施,智慧公民需要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相互间的结合,同时还要达到理想的连接水平,这往往比较困难。例如,宽带被认为是推动智能公民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宽带普及速度相对缓慢,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欠缺、较低的国内生产总值、低个人收入水平和其他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B23

第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意外風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并不是“社会5.0”时代才有,例如1960年的“阿童木”开播及2001年的“宇宙之旅”的发布。AI和机器人所体现的未来形象在动画、漫画、小说与电影中早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这一开放的未来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成为所有人的想象,但这些想象至今并未实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是世纪之交就已出现的新技术,至今将近二十年,它如何改变社会也并不清晰。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仍然是一种神秘的技术,很难想象它的未来形象。此外,从韩国的Sondo和阿联酋马斯达尔城等所谓的“智能城市规划”中发现,仅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愿景,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有吸引力的环境。

第四,安全、隐私与信任问题。在“社会5.0”时代,一系列价值观如个人诚信和个人自主权等将受到挑战。B24 公民和企业在互联与智能环境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社会5.0”时代的主要威胁,企业往往对大数据创新型服务抱有疑虑,企业中个人信息安全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民众也认为在“社会5.0”时代个人隐私会受到侵犯,个人安全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各国政府需通过政策制定、立法和其他机制应对安全、隐私和信任问题,但在目前,相关立法缓慢且效果令人担忧。

第五,流动性困境。“社会5.0”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它改变了社会环境流动量并增加了流动性,影响了交通、人员、物质和非物质商品流动方式,改变了消费模式及市场参与,促使民众尽力学习与掌握社会服务及政治话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资源,这些都可能造成“社会5.0”时代的赢家和输家。因此,它虽然增加了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流动性,但同时也可能给其他群体带来“不动”及固化的负面后果。

第六,家长式管理与自治。“牧羊”的比喻已被用来探讨集体行为如何被引导、谁来设定方向或者培养和影响牧羊犬的问题?类似地,“智慧社会的上帝”是一个令人回味的隐喻,用来比喻指导集体行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即智慧社会在其法制和管理中是否应该更加家长式或更加自治?B25 二者孰优孰劣,如何取舍,往往成为治理的现实困境。

第七,人类积极作用降低。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二者分别接管人类的智力与体力劳动,人类目前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例如,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进行艰苦的劳动,机器人能够更加聪明和智慧地工作。在以往社会,人们的工作往往受制于天气,而在“社会5.0”时代,即使工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也有“冷静可靠”的工作伙伴。然而,“社会5.0”主张“以人为本”,人们在自动化和超智慧时代扮演的是中心角色,还是其他社会角色?这一答案非常模糊,这与“社会5.0”的“以人为本”愿景相冲突。技术创新导致人们的工作消失将会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提供的各种服务,使得人们无法忽视自身的积极作用正在消失,难免对自身的前景忧心忡忡。

第八,不同治理制度冲突。“社会5.0”意味治理方式和制度趋于多元,它面临固有矛盾(如自治与控制、集中与自我调节、个人与公共利益等)相互冲突的事实,需要不同的治理制度来加以应对B26 ,如多中心、激励、环境嵌入、适应性和政治性等。在实践中,这些不同的治理模式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治理制度,它们往往不是竞争替代就是并列的方案。随着“社会5.0”进一步发展,不同的制度冲突日益复杂与多元,并且可能产生更多的新兴属性与冲突。

第九,政策推动不足。为了控制和促进新的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有效应用,政府需要制定新的规则和制度。例如,日本政府在早期阶段邀请了多方利益相关者,起草了无人机技术发展路线图,达成了制定规则的共识。“社会5.0”是一个多元时代,不同主体达成共识非常不易,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更加困难,政策推行也同样如此。

六、 小结:“社会5.0”实践与理论启示

“社会5.0”为人类迈向更好与更高社会形态提供了可能,有望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层面实现超智能服务,同时AI、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人类社会问题提供了无限可能,前述研究探讨了“社会5.0”的基本轮廓,结论部分进一步强调几个观点。

第一,“社会5.0”是未来的新社会形态,目前人类社会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5.0”有望创造全新的社会形态,为人类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服务。日本政府希望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不断创新与变化的经济社会中,结合“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机器人及大数据等技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在未来创造更加丰裕便捷的“超智能社会”。

第二,日本“社会5.0”是对德国“工业4.0”、美国互联网进入实体企业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的回应,尤其是德国“工业4.0”战略描述的信息物理系统在日本“社会5.0”中得到广泛延伸。它寄希望在信息物理系统基础上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电网、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庭等,不仅是工厂的智能制造,而且促进智能电网、智能家庭与智能建筑等整体性“超智能社会”的形成。

第三,“社会5.0”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形态,它将社会问题的解决置于优先地位。“社会5.0”试图解决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复杂社会问题,例如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粮食产量和减少损失、抑制社会老龄化、促进可持续产业化、重新分配财富并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等。在信息技术前提下,整个社会重建正在进行中,物联网、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既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驱动力。

第四,“社会5.0”始终强调与实践“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借此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社会,它不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控制。日本政府在2016年12月公布的“新经济政策”中明确指出,社会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效率与节省人力方面,通过创建全新的“社会5.0”,进而革命性地提高生活质量,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一致。

第五,研究强调“社会5.0”时代需要共同开发与解决安全运营管理技术及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在“社会5.0”时代,社交媒体和其他机制产生了新的新闻与社会运动,同时也会导致点击诱饵和假新闻的兴起,云资金、免费应用、共享服务与虚拟货币等渗透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给网络安全和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挑战。

综上所述,实现“社会 5.0 ”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都需要突破与创新,实现质的变革。在经济领域,需要解决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价值和实现新的增长等各种难题;在社会领域,需要解决老龄化、教育、健康、医疗、交通、资源、能源短缺等种种社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型社会中顶层的智能治理方式辅之以复杂的超智能技术,且贯彻信息共享、新社会价值、“以人为本”等发展内涵,共同致力于实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终极目标。

“社会5.0”是“智能社会”的延伸和发展,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人类“第五社会”发展进步性,它扩展到许多领域,从制造业到农业、从关键基础设施到辅助生活、从生活领域到工作领域等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但它在技术、商业、法律和道德等领域需应对许多挑战。但毋庸置疑,“社会5.0”值得人们憧憬与期待,为了实现这一图景,政府、社会和学界等各界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① ② 榊原一紀、玉置久:《超スマート社会の実現に向けた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のモデリング·最適化》,《横幹連合コンファレンス予稿集》,2017年,第D-3-1页。

③ 小島千昭、Chiaki K:《超スマート社会の予測·制御に向けた多次元階層的ネットワーク性に基づく大規模システムのモデリング》,《横幹連合コンファレンス予稿集》, 2017年,第D-3-3页。

④ 山田直史、高島洋典、木村康則:《超スマート社會(Society5.0)実現に向けて:CPS/IoTとその後》,《情報管理》2017年第5期。

⑤ B20Yoshihiro S et al, “Society 5.0: For Human Security and WellBeing,”Computer,vol.51,no.7(2018), pp.91-95.

⑥ B11贝原俊也:《超スマート社会の実现に向けた新たなシステムズアプローチ》,《电気学会论文志》2017年第8期。

⑦ 丁曼:《“社会5.0”:日本超智慧社会的实现路径》,《现代日本经济》2018年第3期。

⑧ 刘平、陈建勋:《日本新一轮科技创新战略:“新层次日本创造”与“社会5.0” 》, 《现代日本经济》2017年第5期。

⑨ 刘平:《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社会5.0》,《上海经济》2017年第5期。

⑩ B12 B16 B17 B19 B22 B24 B25M.Hartswood et al, “Towards the Ethical Governance of Smart Society, ”in D. Miorandi et al. (eds.), Social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2014,pp.3- 4.

B13 B15 B18 B21Y.A.Prasetyo, A.A.Akhmad,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for Supporting Society 5.0 in Smart Society”,Platform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Innovation (ICITSI) Bandung(October 2017),pp.23-24.

B14 B23M.I.Manda, J.Back house, “Towards a Smart Society,Through a Connected and Smart Citizenry in South Africa: A Review of the National Broadband Strategy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6,pp.232-234.

B26周利敏、钟海欣:《社会5.0时代的大数据风险治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陈 果)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数读人工智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