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美感来源分析

2019-12-09 02:02李烁
赢未来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语感

李烁

摘 要: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进行表情达意的创作活动,其具有的新闻和艺术属性以及相应的创作规律使得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美感。本文以2016年和2017年版的《江山多娇》节目的配音为例进行比较,浅析了影响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美感的几个因素,之后又对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美感损耗和稀释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美感 ;《江山多娇》;审美愉悦;创作规律;语感

一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

有声语言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主要传播工具和手段,创作主体借助它实现特定的宣传目的,实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三重功能。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和分析的对象是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有声语言,以下简称播音与主持艺术语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需要由文本到有声语言的转换过程,而这种转换并不是一种表层转换,这其中融入了传播主体的意志、主张以及创作主体的思维、情感、风格等一系列因素,形成了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具有价值和美感的前提。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是在广播电视媒体和节目中存在的,我国广播电视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广播电视语言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同时作为大众传播,它还必须具有艺术性,以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达到传播目的。以上两点也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有声语言有别于其他姊妹艺术之处。

二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美感来源分析

本文研究了2016年和2017年版中央电视台的《江山多娇》节目,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是画面优美、大气磅礴,背景音乐十分贴切。异同点则是2016年的画面配音由记者提供,2017年版则由专业的播音员进行。

经过几位随机访问,仅仅从观众角度来看,2016年的配音总显得不够完美,比如听的过程中容易走神、跳戏。分析后发现配音文本非常有诗意,但是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却丢失了“语彩”。这些配音的记者有些就是文本作者,他们在创作文本时,内心一定是有情感跃动的,但是究竟是什么限制住了他们无法呈现出有声语言应有的美感呢?大致有这样三点原因。

(一)语感层面

从宏观讲,语感是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美感来源的第一门槛。有时候我们会用“一听就是中央台的味儿”这样的话来形容某种共同特质,那种无需分神的语言“低调”,让你可以轻松了解信息内容,那种蕴藏于有声语言里的大气、耐听,传递给观众的是十足的安全感和可性感。

兩版《江山多娇》之所以有区别就是最好例证。部分记者给出的配音显得过于平淡,与音乐不符、与画面不搭,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而从业务层面分析,他们的普通话也都挺标准的,吐字准确、语流流畅,但就是不那么吸引人,无法在语气中传达出自豪感和壮阔感。

这其中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语感层面,好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是播音专业不可替代之所在,是播音主持的艺术作品实现高下分野的标志。流淌在内容中的精神意蕴和光彩是播音有声语音的灵魂。

(二)基本功

从微观角度分解,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这种不同的语言感知和体验?

1、声调

从普通话来讲,只要每个字都读到了它相对音高范围内的调值,在听感上的语言就是基本符合规范的,但是有声语言艺术的感染力不能止步于此,每个声调的调形如果都限制在狭窄的空间之内,不去拉大幅度,不去增大对比,就必然会在听觉感受上趋于平淡,呈现自说自话的听觉感觉。

比如2016年《江山多娇》的大海篇当中,配音文本中 “世界上最大的龙洞—三沙永乐龙洞,从空中远远望去,龙洞仿佛是大海的瞳孔,深邃而神秘”中,需要突出的大海的“海”的上声调的214调值与深邃的“邃”的去声调的51调值都因为相应调形的压缩而造成表现力不够,使得龙洞的神奇和美丽无法有力彰显,幸亏节目还有配乐和画面的烘托,才不至于使得传播失效。

在2017年的《江山多娇》中专业播音员主持人用扎实的基本功,运用自如而丰富的调域支配能力使得画面与配音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了有稿播音锦上添花。

2、吐字

基本功当中良好的吐字能力同样是呈现语言诗意,体现音声之美的重要手段。字头没有叼住,字腹部分没有拉开立起,字尾的归音也不够完整鲜明则会使得整个有声语言的创作转换行进过程力不从心,吐字归音的意识和能力的缺失是非常毁灭性的。

吐字的控制能力犹如画画的颜料,如果作画者使用了一根快要没水的笔或者是不显色的颜料在完成画作,那么无论如何是终归显不出画的美的,不管创作初衷多么美好,只要工具不给力,难免会削弱和遗憾。

3、创新的运用当播音主体拥有了话语权,有机会去向受众表达和转述时,他的职责和使命一定是要降低接受成本,实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

生活中进行人际对话的两个人,彼此的话轮给对方的就好比是带刺的鱼,听的人要通过当下的时间、地点、心情等一系列语境因素,把其中的鱼刺剔除掉,吃到鱼肉,掌握话轮中的核心。

那么进行大众传播时,传播者的有声语言应当给受众呈现一盘儿精心烹制后没有鱼刺的,并且口味独特的鱼肉,否则受众为什么要花时间成本来点这盘鱼呢?在这个剔掉鱼刺重新做鱼的过程就是还原文本,从而形成艺术化的自然感的过程,它的要求是简练、明确,要和受众平时说的语言听起来似乎一样,又是不一样。

正如黑格尔在书中说的那样:“通常人有一种成见,以为艺术在起源时总是简单而自然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就是说,粗糙和野蛮的风格比起艺术的真正精神当然较为简单、自然。但是就艺术作为美的艺术而言,它的自然、生动和简单却是另一回事。美作为精神的作品,就连在开始阶段也要有已经发展的技巧、大量的研究和长久的练习。既简单而又美这个优点,毋宁说是辛勤的结果。要经过多方面的转化过程,把繁芜的、过分的、混乱的、臃肿的因素一起去掉,还要使这种胜利不露一丝辛苦经营的痕迹。然后美才自由自在的,不受阻挠地,仿佛天衣无缝似的涌现出来。”[1]

这需要花很大功夫去研究、解读和思考。需要考虑这句话受众在生活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听的,在这个步骤理解了之后转化为有基本功支撑的有声语言。这样受众在听感上,才是有逻辑感和感性感知顺畅、真实的状态。但这还远远不够。在给有声语言剔除好刺之后,还需要给鱼肉来点儿孜然或咖喱,做到意想不到,确实情理之中,才能够让受众在听感上觉得新奇,觉得印象深刻,又觉得非听不可,产生审美愉悦和艺术感染力。

我相信,播音有声语言呈现的美感内涵太深广和丰富了,播音有声语言创作是一门非常曼妙的艺术,每当想起、听到、分析时都会让人心向往之。

三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美感的损耗和失落的原因

实际的业务实践中,常见的空、假、平现象会对播音主持艺术的语言美感形成显著性损耗。

(一)语言容易 “空”

在接触到文本时,只做大致分析,便急于上口,导致诗歌精炼的语言伴随语流节奏的快速推进,来不及具体思考,事实就是在见字发声。由于分析过程不到位,体会过程不够深入,导致脑海中没有形成流动的画面,贴近性和亲切感没有根据,也就没办法生发出相近的心理体验。

(二)语言容易 “假”

进行文本转换时,内心情感律动不够强烈,没有充分激发出表达欲望。导致重音的表达只会生硬的匹配在词上,不够自然和灵动。

(三)语言容易 “平”

语言的技巧的层面,对于节奏中各声音要素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熟练,转换过程运用得不够饱满、不够 “夸张”。同时在备稿时缺乏对语言技巧的的设计意识。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美感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有声语言是非常具有责任和担当的有声语言;是非常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严谨端庄的有声语言,同时还是生动、可爱、极具吸引力和美感的有声语言。

猜你喜欢
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反思语感阅读法对大学生英文能力的影响研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探微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