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课程精细化教学设计与思考
——以CNKI中国知网的教学为例

2019-12-10 05:02
图书馆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检索精细化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087)

2019年2月,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网友质疑被称为“学霸”的翟天临拥有博士学位却不知“知网”为何物,进而揪出其学术不端的事实。在整个事件中,“知网”之所以能成为引出翟天临学术漏洞的关键和导火线,盖因“知网”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网友口中的“知网”全名“中国知网”,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主要访问平台。其前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成立于1996年,1999年实现网络化,由清华大学主办,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第一家连续电子出版物机构。通过多年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近年来,知网还获得了 1 400 种独家授权期刊和 1 048 种网络首发期刊。由此,知网的文献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知网,已成为世界上全文信息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也因此,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知网成为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最常用的资料查找工具和学术分析工具。在知网学术期刊库“篇名”中含有“基于CNKI”或“基于中国知网”的论文就近 2 000 篇,研究者依托知网所获得的数据、利用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开展对课题的计量分析、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学科热点分析、进行学科趋势展望等研究。知网,俨然成为用户学习、教学和科研必备利器。

翟天临因“不知‘知网’”被揪出学术不端,但网友们如果只知“知网”,而不知其强大的检索功能和可视化分析功能,或一知半解、不太会利用而导致资料查找不到、不全,或不会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学习研究耗时费力、事倍功半不说,恐怕轻则会闹出“笑话”“误会”,重则也会陷入“学术不端”的危机中。知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资料检索平台,更是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的必备工具。因此,充分了解知网的资源体系,学习知网的检索和学术分析研究等功能非常必要且重要。在面向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各高校图书馆也通常是把知网作为主要且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开设的“信息素养——学术研究的必修课”就是以知网为例,介绍中文检索平台的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检索结果的阅读、导出等功能;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多门信息素养课对知网的介绍也占据很大篇幅。

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环境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细化、精讲,才能抵御各种冲击和挑战,获得学生的认可。笔者在对学生使用知网情况的了解基础上,开展对知网精细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全面开展精细化的信息素养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学生利用知网技能调查及分析

2019年3月,笔者在“问卷星”平台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请相关教师和学生转发的形式,开展了“学生‘玩转’CNKI中国知网技能调查”,有219位本科生和72位研究生参与了调查,返回的问卷通过导出明细记录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有效问卷285份,获得的数据及相关分析如下。

1.1 学生对知网总体的认知与使用情况

问卷首先从学生对知网总体认知、使用频率和对知网资源的了解三个方面开展调查,为了解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影响学生对知网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加上了学生参加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的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名本科生和47名研究生参加过图书馆举办过的各类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占比21.7%;学生对知网的认知了解情况,“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知道,不了解”分别占比38.2%、52%、9.8%;在了解知网的257名学生中,“频繁使用”占比24.1%,“有需要时使用”占比58%,“从不使用”占比1.6%。在使用过知网的253名学生中,96.4%的学生知道知网可以查找“期刊/博硕/会议论文、报纸文章”,不足50%的学生不太知道知网可以查找“事实、数据、标准、专利、概念、学术图片、外文文献”等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学生对知网总体的了解情况

续表1

总的来说,学生对知网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的使用主要偏向于查找期刊/博硕/会议论文、报纸文章,而对其他类型的资料查找使用较少。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可获知参加过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的学生与对知网的了解和使用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研究生对知网的认知与使用总体好于本科生。

1.2 学生对知网检索功能的使用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选取知网的一框检索、高级检索、导航检索、知网节页面使用及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使用来了解学生对知网检索功能的使用情况。在了解并使用过知网的253名学生中,92.1%的学生习惯使用知网首页的一框检索,其中30.4%的学生“不做任何设置就检索”,只有7.9%的学生“从不使用,习惯用高级检索”。当有多个检索词时,只有35.2%的学生会使用知网的“并含”“或含”“不含”构造一个检索策略,并能根据检索结果及时调整检索策略。71.9%的学生没使用过或不知道有学科分类导航和出版物导航,46%的学生没使用过或不知道可以从知网页面获取相关参考文献。只有15%的学生“建有知网个人数字图书馆,从个人数字图书馆随时获取关注领域的文献资料”。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学生对知网检索功能的使用情况

续表2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使用知网进行资料查找时,还是习惯于使用类似搜索引擎一框式检索的方法来查找资料,而对知网高级检索、导航检索、知网节页面的使用、从个人数字图书馆推送获取资料等其他检索功能很少使用或不知有相应的功能,可见,学生使用知网的检索技能还是比较初级的。

1.3 学生对知网检索结果的筛选及学术分析功能的使用情况

在被问及“你会从知网检索结果中筛选来源于某层次的期刊(比如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时,50.6%的学生给出了“是的”的肯定回答,49.4%的学生表示“知道有此功能,但没试过”或“不知道有此功能”;在被问及“你会从知网检索结果中筛选被引次数高的文章”时,62.8%的学生给出了“是的”的肯定回答,37.2%的学生表示“知道有此功能,但没试过”或“不知道有此功能”;在被问及“你会使用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多篇或全部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吗”时,22.9%的学生回答“是的”,77.1%的学生表示“知道有此功能,但没试过”或“不知道有此功能”;在被问及“你对知网E-study文献管理及研学工具的了解和使用”时,10.3%的学生给出了“很了解,经常使用”的回答,89.7%的学生表示“了解过,但很少使用”或“不知道有此工具”。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学生对知网检索结果的筛选、学术分析功能及文献管理与E-Study的使用情况

可见,学生基本都会使用用于检索结果筛选的一些基本功能,如筛选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从“被引”角度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从“主题”角度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等,但很少使用或不知道知网的一些深层次或更专业的功能和工具,如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具有文献管理/阅读、批量下载、写作与投稿等功能的E-study文献管理及研学工具。

1.4 学生对自身使用知网技能的评价及进一步学习意愿情况

在使用过知网的253名学生中,只有15.8%即48人对自身使用知网的技能“非常满意”。84.2%的学生对自身使用知网的技能“一般”或“不太满意”。在285份有效问卷中,88.4%即252名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深入地学习一下知网的使用”;在最想学习的内容上,“文献检索技术与技巧”占82.3%,“检索结果筛选与应用”占62.3%,“检索结果的下载与阅读”占57%,“计量可视化分析”占60.1%,“文献管理与研学工具E-study的使用”占53.5%,“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注册与使用”占49.4%,“以上都想学”占74.5%。38.7%的学生愿意花“一次,45分钟”时间学习知网的使用,33.6%的学生愿意花“两次,每次45分钟”时间学习知网的使用,8.8%的学生愿意花“三次,每次45分钟”时间学习知网的使用,18.9%的学生愿意花“四次及以上,每次45分钟”时间学习知网的使用。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学生对自身使用知网技能的评价及进一步学习愿意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对自身使用知网的技能是有客观理性的认识的,都认为有必要再深入地、全面地学习知网的使用技能。但是,他们又不太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2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学生对知网的了解和使用存在不足、功能应用缺少技巧、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很有必要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知网教学。结合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要求我们对开展知网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2.1 开展对知网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网使用技能及综合应用水平

知网检索体系完备、检索功能强大,拓展功能、“增值”服务多样,其检索技术与检索结果筛选、分析及运用等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专业性,面向学生开展知网教学非常必要。根据问卷调查中信息素养学习经历与知网各项功能使用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系统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网的检索功能,学术分析功能等,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技能。本科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应该对其检索技术与技巧、检索结果筛选与应用、检索结果下载与阅读、检索结果管理与研读等进行全面的掌握。

2.2 对知网的教学应从其专业的检索功能出发,全面展示其检索优势

通过学生对知网可检索文献类型及检索功能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还是以用搜索引擎式的思维来使用知网,偏向于一框式的简单检索,而忽略或不知道知网专业又好用的高级检索及其他检索方式,也较少使用知网来查找除论文以外的其他多元的文献资料。应该说,学生对知网的了解也是略知皮毛,使用上更是缺乏方法和技巧。众所周知,知网最核心的服务是检索,围绕检索其开发了很多其他的附加功能。因此,开展对知网的教学应该从其专业的检索功能出发,讲清楚知网的检索体系与结构以及检索技术与技巧,以“检索”为线索,串联其他功能的讲解,递进式地开展教学,在全面展示知网检索优势的同时展示其学术分析功能及其他功能。

2.3 对知网的教学应模块化、精细化

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学生对知网学习意愿、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需求,我们认为采用模块化的教学一方面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另一方面会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基于此,在对知网开展教学的设计上应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专题化,将教学知识点根据需要进行精细化设置,融入难点、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

3 知网精细化教学设计

3.1 知网服务内容的梳理

图1 知网服务内容与形式结构图

知网通过在电子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等服务内容融入平台,其在功能服务形式上已经不只是一个知识数据库,更是一个学习平台与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平台。其主要的服务内容及形式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服务、行业知识服务、专题知识服务、教育信息服务、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评价、软件产品提供等,知网服务内容与形式结构梳理如图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服务涵盖文献(期刊、博硕士、报纸、年鉴、会议)、中外图书、工具书、专利、标准、图片、法律、古籍、Frontiers期刊等21种资料类型的检索服务;行业知识服务目前为农林牧渔、卫生、建筑、能源、冶炼、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提供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专题知识服务提供党政/红色、公共管理、社会知识、金融等6个专题的知识服务;教育信息服务则提供从学前到本科等8个教育类型的知识服务,开发学前教育平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就业学苑、创业学苑等8个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提供研究型学习平台、大数据研究平台以及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库等5个学习平台;出版平台/评价提供出版平台、科研统计与期刊平台、国际出版等三大内容18个子服务;软件产品有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E-study、腾云数字出版系统、机构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等6个软件提供。

3.2 知网教学思路梳理

虽然知网上文献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多样,但对学生而言,他们主要是利用知网来检索资料,且检索的重点是知识资源总库中的文献资料。因此,面向学生的知网教学应以“检索”为逻辑主线,坚持“检索→筛选→下载→阅读→使用”这一逻辑,使学生特别是本科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会使用知网。知网教学思路梳理如图2所示。

图2 知网教学逻辑思路图

3.3 知网教学结构梳理

按照梳理出的教学思路,以“检索”为逻辑主线,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网服务内容与功能嵌入检索流程一并讲授。由此,梳理出面向学生的知网教学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知网教学结构图

3.4 知网教学专题与内容的安排

知网具体的教学内容要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专题化的方法进行精细化的设置,结合学生对知网的学习内容及时间要求,我们设计出知网教学专题与内容安排(见表5)。第一个专题为“你必须掌握的知网‘文献检索’技术与技巧”,在简要介绍知网总体情况后,选取知网最典型且检索技术最全面的“学术期刊库”为例,重点讲授高级检索的技术与技巧,包括布尔逻辑检索、精确检索、中英文扩展、上下位词扩展等,结合大量实例的展示让学生全面掌握“学术期刊库”的检索技术与技巧,从而提高对知网查找资料的检全率和检准率。第二个专题为“科学筛选检索结果,发现科研‘情报’”,重点讲授知网专业的排序及分组功能,让学生学会从排序及分组筛选重点资料并发现潜在的信息,计量可视化功能及指数检索对于了解科研现状与趋势有非常大的帮助,也在这一专题中讲解。第三个专题为“E-study助力你的论文写作与科研创新”,讲授检索结果的下载方式方法与阅读,以E-study工具的使用将参考文献导出/插入、批量下载、检索报告等附加功能一并讲授,同时介绍与学生相关的其他知网服务内容。第四个专题为“不止于文献,知识元检索突破你的想象”,重点讲授统计数据的检索与分析、学术图片的检索等丰富的知识元检索,其中会有大量实例让学生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知网检索体验。

表5 知网教学专题与内容的安排

4 知网精细化教学的实施要点

4.1 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开展精细化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授课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知网资源和功能并反复去实践,然后根据知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科学系统地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宽度,讲课要有逻辑性和艺术性,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符合教学对象认知能力和风格的教学思路,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媒体,丰富教学素材与案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 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承载和实现

如果说细化了的教学内容是一颗一颗的珠子,那么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串起珠子的绳子。串珠子看似简单,但要把珠子串得好、串得精致是需要用心和使用技巧的。零散细化了的教学内容要组织得好,使其结构优化、科学有序、逻辑清晰,就需要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承载和实现。而教学方法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和教学对象特点来选取采用的。知网是检索工具和应用工具,对其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有用”才能吸引他们认真学习。另外,工具类的内容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学习。鉴于此,我们对知网的教学主要采纳的是情景式的案例教学和3D教学法(design question“设计疑问”,design fallacy“设计谬误”,design problems“设计难度”,即“设疑、设谬、设坎”),通过典型案例把知网的检索功能和学术分析功能一一直观地演示、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给学生布置检索习题,让学生经过实践、试错、再实践这样举一反三、不断反复地上机实践检索练习中加深对知网检索技术与技巧的掌握。应该说,案例教学法和3D教学法是适合知网等其他检索工具开展精细化教学的,当然,如果能够探索补充其他的教学方法会更加地完善。

4.3 开展有品质、有内涵的教学

精细化不止于“细”,更关注和强调“精”。在教学中,精细化理应是强调教学的精制、精准,强调的是有品质、有内涵的教学。在本文所设置的知网教学专题与内容安排中,之所以要安排2个课时去讲“科学筛选检索结果,发现科研‘情报’”这一专题,是因为这个专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某个按钮的功能,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功能都不止于简单的分组,透过分组能发现有价值的“情报”。例如,对检索结果从“被引”进行排序,不仅可以筛选质量高的论文,还可以发现所关注领域的学术专家,从而进一步去查找和阅读这些专家的其他科研成果。而对检索结果进行“机构”分组,从中则可以获知该领域有哪些机构参与了研究,也可以从中筛选出研究机构中的佼佼者,而这些信息对报考研究生或博士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其实,这些功能和按钮的操作对学生来说都不难,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但是,如果对信息不敏感可能就发现不了这些功能和按钮特殊的、潜在的用途和价值。这就是开展与不开展精细化教学的区别,也是对学生实施精细化教学的意义所在。

4.4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精细化的核心和精髓。因此,精细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的设计都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开展知网精细化教学前,应先开展学生使用知网技能的调查,了解学生对知网的认知与使用情况。结合调查情况,为不同学生对象开展不同的内容介绍,如为本科学生重点介绍知网高级检索及其技术与技巧,培养本科生掌握先进的检索技能,养成良好的检索习惯;而对研究生则重点介绍知网可视化分析功能、指数检索与分析功能、统计数据检索与分析功能、E-study文献管理与研学工具的使用以及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使用等功能,使其掌握更多的科研工具,在提高科研效率的同时又节省时间和精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也是反映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囿于学科背景,很多信息素养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自身学科中的案例,如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师总是举图书馆学领域的案例来开展教学,而当教学对象学科专业不是图情领域时,这种案例就是不人性化的。教学案例应尽量以学生学科背景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与贴近性,从而更愿意学习与互动。在开展知网精细化教学中,可以先向学生征集案例,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加以整理改进,然后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将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检索精细化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翻译功能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我有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