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清源金石文字中的商号

2019-12-10 06:25郭会生
文史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源商号西关

郭会生

清源西关市楼

民间有谚语道:“金张兰,银晋祠,不及清源的‘烂菜市。”清源(1952年7月,清源县、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水果蔬菜市场,能日进斗金。古代,清源地区的产品销售一直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生产者也是销售者,是农民,也是商人。他们不仅会做本地的买卖,久而久之,还把外地的商品做成大买卖,而且做到全国各地及蒙古、俄罗斯等国。民间谚语有:“种地兼买卖,必定大发财。”民间从小教育孩子们走外做买卖能赚到大钱。因此,明清两代清源县只要做大型公益事业,如建寺庙、修水渠、闹红火等,都少不了商家参与。在清代清源县遗存的金石文字中,记录了许多有关商号的往事。

捐资重建西关市楼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源县西关重建了市楼。在市楼四周外墙壁上,每一面各镶嵌二通石碑,共計八通。其中记事碑二通,捐款碑六通,记录了重建市楼的情况和捐资商家名录186家。这肯定不是清源地区乾隆年间的全部商店,可见其商业发展之规模之大。其碑记由清源乡学增生(增生是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清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来又在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程玉树撰写。由清源乡学增生刘梦龄题《跋》。

西关市楼上有六块碑文是186家布施者名单,其中有当铺、钱铺、油店、麻店、碱店、烧锅、酒店、粉房、药店、醋坊、绸缎、颜料、染房、旅店、干果等商号,覆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披露了清代乾隆年间清源的工商业情况。此虽是整个清源地区商号的一小部分,但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工商业还是很发达的。

清源在东北的商号捐银重修西关老爷庙

明清两代清源地区的晋商,走外经商主要有几个方向。一是走关东,二是走西口,三是走陕西,四是下河南,五是下四川等地。还有驻上海、汉口等大城镇的。

清源人过去外出经商,口头上都是说“走”,不用“闯”字。这是因为本地还能生存,外出经商只是为了多赚些钱,生活过得富裕些罢了。没有必要用性命去“闯”江湖。

西关老爷庙

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清源县西关原有的老爷庙因破烂不堪,需要重修。但是,本地居民财力有限,资金缺口较大。经理人中有个叫曹玺的,到东北三省,向清源县的晋商们募款,计募银224两,于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了老爷庙。竣工后,在老爷庙山门内墙左右,镶嵌了两通石碑,由清源乡廪膳生员陈如川撰写了《西关老爷庙东省募捐碑记》,记录赞美走东北的商家们。其碑文如下:

碑一

西关老爷庙东省募捐碑记

兹庙于道光辛巳重修,工大费繁,财资不给。众经理爰集而议之。成日:力穷矣,可奈何?经理中有世珍曹君玺者,幼席先业,服贾东省,闻众议慨然日:玺募东省,共襄盛事,若何?众欣然日:能如是,竭乃心力,事莫善焉!曹君爰挈一缘簿以去。迨东游数年,募来银二百二十四两,庙事赖以不困。于以叹曹君之诚,于善事有如此者!众经理成议,别勒短碣,永垂不朽。爰命序于余。余因详志颠末,而为之序。

(施银商号略)

本乡廪膳生员陈如川敬撰

本乡儒学生员石泰来敬书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七月毂旦

西关东省晋商募捐碑记

东省施银商号计48家。后因该庙“工虽竣而力不给”,又集资加以补修。碑二记录了二次施银情况。

碑二

西关重修老爷庙碑记

兹庙重修之後,工虽竣而力不给。众经理成集而议之,共筹一干补之术。请众善士暂出囊金,藉权子母,按期归给原资,而以赢余留补庙费。如是者有年,所补亦已多矣。更可喜者,当归资之日,其中善士多有愿输布施者。是不可不镌诸石,使善士芳名永垂久远。爰为之记。

(施银商号略)

本乡廪膳生员陈如川 撰文

本乡儒学生员石泰来 书丹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七月毂旦

从上述这几通石碑记录的商家捐款名单中,可以看到,从本地到外地,清源地区的商人们,已经成为晋商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外出经商者与本地商家捐资共修开泰渠

清源县南营留村老爷庙,现存一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源大修开泰渠的石碑,正文遗失,功德碑保存。碑文主要记录了为兴修水利,由当时清源地区在本地和外地的商家刘光辉、米国颐、焦安富、李逢春、乔春年、郭茂生、罗耀月、王遵礼、王遵仁、冯达、牛守元、罗耀绂、刘宜汉、焦汝14人募化资金的情况。虽然碑上文字有缺失,但是,也反映了清源当时在外各地如河南禹州、焦作、郑州,河北邢台,黑龙江,吉林及山西交城、平遥、榆次、太谷等地的一些商家商店名称和捐款情况。碑头为“流芳百代”四字。

关于此开泰渠,光绪七年(1881年)《清源乡志》有载:以前由高家堡长头村界取水,屡开屡塞。后由姚村以南各村,清源河西地区(除边山以西)各村,交城、文水与清源接壤的各村,计72村共建开泰渠,改从今晋源区姚村取汾河水,灌溉这72村的土地。

开泰渠募化人之一罗耀月(1877—1936)为开泰渠渠长,字桂馨,秀才,清源绅士。他办私塾,桃李芬芳;任村长,竭尽所能。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所处的年代有口皆碑。由于他的公道正派,开泰渠受益的72村公推他接任开泰渠渠长。该碑所以立于南营留村老爷庙中,应该与他有关。

上述碑文中,在不同地方出现同一商号名称,应该是商号在各地的分号。在同次捐款中,显示两次商号名称,是商号再次捐款。

从上述碑刻可以看出,明清两代清源地区商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碑文捐款名单中,一些公司的名称已凸显其中,说明有的商号的经营方式开始向公司制转型。清源商号与他地晋商的发展、发达构筑了晋商的辉煌。

猜你喜欢
清源商号西关
“老西关”的新活力
“一根筋”的古清源
西关艺术课程架构刍议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商号权的界定与保护
“一根筋” 的古清源
浅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素描西关
腾冲口岸的商号和商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