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文
常乾坤和王弼,都是大革命时期中共选派去学习航空的共产党员,通过广东航校、苏联航校和苏联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老一辈航空专家。回国后他们共同创办了延安机械工程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以及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同一天被任命为人民空军第一任副司令员和第一任副政治委员。共同筹建了空军第一批高等院校——空军指挥学院、空军工程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航空人才。他们为人民的航空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是建设人民空军的元勋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
常乾坤将军
常乾坤,1904年9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1973年5月20日卒于北京,终年69岁。少年在家乡读书,1921年考入阎锡山在山西太原办的讲武堂。1924年到达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经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推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航校第二期学习飞行,并任区队长。据常乾坤的夫人李芳介绍,常乾坤当时在黄埔军校是代替别人参加广东航校考试的,以极优的成绩被录取,后因被代替的那个人不去了,周恩来便找常乾坤谈话,问常:“你愿不愿意学航空啊?”常说:“愿意学,但我没有钱怎么学呀!”周恩来表示:“组织上帮助你。”就这样常乾坤进入了广东航校。1926年5月,受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常乾坤进原苏联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常乾坤在苏联航校毕业后,在苏联空军航空部队服役多年,先后担任飞行、领航、射击教官,飞行大队长,飞行团的领航主任,少校军衔。1932年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深造。入学后,他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拼搏了6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王弼,1899年8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1977年8月31日卒于北京,终年78岁。他于1923年8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奉中共之命到列宁格勒空军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机务工程。1929年9月毕业,入苏联空军航空部队服役,先后担任机械师、工程师等职,军衔少校。1933年9月,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工程系,攻读飞机、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工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5年的大学学业。
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同一学校学习的常乾坤、王弼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他们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保卫祖国的生存而英勇战斗,既然在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的学业基本完成,就应该回国参加抗战。为此,他们找到共产国际中共代表任弼时,提出回国参加抗战的要求。任的答复是;“抗日战争可能是长期的,中间也许会有曲折,你们要继续抓紧学习,安心等待。”他们向任弼时表示:“既然目前不能回国,只能边学习,边等待,徜若时机许可,请告诉我们,我们随时准备着。”1938年3月,任弼时正式通知他们:“共产国际已同意你们回国,何时动身尚未确定,你们准备吧。”
1940年11月,常乾坤、王弼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11月下旬,他们联名向中共中央呈报了建设中国人民空军的计划。说明按当时客观条件,虽然没有立即成立航校的可能,但航空干部训练的周期长,所需知识门类多,理论性很强,必须早做准备,否则形势发展一旦需要就来不及了。因而他们建议先暂时成立一所小型学校,集中50名干部,学习航空理论、航空知识,以备革命形势发生大的变化之后,作为建立空军的骨干使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看过建议之后,认为此举颇有远见卓识,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赞赏。指出:“发展航空事业的意见是好的,要有决心和耐心。”中共中央的信任和毛泽东主席的嘱托,给了常乾坤、王弼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王弼將军
1941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在陕北安塞成立了机械工程学校(对内称军委航空学校),该年3月6日,王弼被任命为校长,常乾坤被任命为教务主任。在这里,他们不辞辛苦,克服困难,和大家一起选择校址,勘察机场,上山砍柴,下地开荒,千方百计地创造和改善教学条件。为了培养中共自己的航空骨干,他们详细地制定教学计划,认真讨论备课方案,编写各种教材,制作多种飞机模型,为人民航空事业能够起步,他们兢兢业业,竭尽全力。
“该年3月间,学员到了六七十名,他们当中有刘玉堤、吴元任、马杰三、龙定燎、林征等。4月1日正式开始上课,内容有数学、物理学知识和俄文。在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之后,再开始学习航空理论。王弼、常乾坤除负责整个校务工作外,还亲自给学员讲代数、俄文、航空理论,整整工作了7个月。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1941年10月上级决定将延安机械工程学校与抗大三分校合并,编为军事学院,朱德总司令兼任院长,叶剑英为副院长,郭化若为教育长。军事学院下辖三个大队,一大队为俄文大队,下辖两个俄文队,一个工程队,常乾坤被任命为一大队大队长,主管俄文教育工作。二大队为工程和参谋队,王弼被任命为军事学院工程系主任兼二大队大队长,还兼俄文学校秘书长。第三大队为炮兵队。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成立航空研究小组,负责航空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处理有关事宜。调王弼、常乾坤为十八集团军总参谋部高级参谋。任命王弼、常乾坤为军委航空组正、副组长,刘风、王琏后来也参加航空小组工作,为小组的成员。当时,总参谋长是叶剑英,作战部长是伍修权。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叶剑英就认识常乾坤。在军事学院,王弼和常乾坤都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次调到总参谋部工作,进一步同叶剑英、伍修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剑英、伍修权对常、王非常了解,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十分关照。常乾坤、王弼对叶、伍也格外尊敬。
在东北老航校的空军官兵
常、王在总参的工作主要是外事联络方面的事情,给中央首长当翻译。诸如送往迎来,接待外国人士和专家等,更多的是俄文方面的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很有成绩,经常受到上级的表扬。常乾坤离开总参赴东北时,叶剑英对他的鉴定是:“积极参与外事工作有成绩,很好地配合友人工作完成了任务,有领导能力。常乾坤同志搞了一二十年航空,在我党将来建设空军中可参加一定领导工作。”日本投降后,最早赴东北工作的高级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一般都正式任命一个军衔。常乾坤、王弼的军衔都是总参谋部少将高参。
军委航空组从1944年5月成立到1945年10月撤消,主要进行了三项工作:一是1944年7月组织修建了延安机场;二是在1945年2—3月间组建了延安机场勤务股,油江任股长,负责接待、看管及维护来往延安的飞机。王弼还兼任延安飞机场建筑工程处处长。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原有机场跑道已不敷应用,在当时没有水泥,没有筑路机械,连压道磙子都没有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王弼带领施工人员修成了一条1600米长,30米宽的砂石三合土跑道。后来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苏联红军从沈阳飞延安联络的飞机、蔡云翔驾驶汪伪空军“建国号”起义飞延安的飞机、刘善本起义驾驶的国民党空军8大队B-24重轰炸机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去重庆谈判乘坐的飞机,都在延安机场顺利地起飞和降落,这是延安机场扩建成功的历史见证;三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5年九十月间,组织一批干部去东北接收和搜集日伪航空器材。随后军委航空组全部去东北执行筹建航空学校的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常乾坤、王弼率领一批干部肩负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托,赴东北执行创建航空学校的历史使命。离开延安前夕,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接见了他们,对到东北之后的任务和注意事项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并对创建航空学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准备正式成立。常乾坤被任命为首任校长,王弼被任命为首任政治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航空学校。
东北老航校纪念馆
追念东北老航校的油画
东北老航校是在抗日战争的废墟上开始起步的:当时的东北,战事紧急,环境动荡,条件恶劣,生活异常艰苦。飞机破烂不堪,跑道弹坑累累,营房、机库残垣断壁,机场设施残缺不全,航空骨干极端缺乏。物资供应异常困难,敌人经常骚扰破坏,航校被迫3年进行5次搬迁。赤手空拳办航校,把征服蓝天的愿望变为现实,谈何容易。面对这一切,在中共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领导下,在当地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常乾坤、王弼带领全校人员发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飞机和器材就组织人员四处搜集;没有汽油就试验或自制酒精代替作燃料,没有初、中级教练机就打破常规直上九九高级教练机;没有汽车就用牛马大车拉着破旧飞机转场;没有飞行员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大米、白面、肉蛋、蔬菜,就用高粱米、玉米糙、玉米面和咸菜果腹充饥……就这样,终于在战争的烽火中和动荡的环境下,使航校办了起来,并且越办越好,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人民航空事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创办航空学校,人才是第一位的,但当时中共懂航空的人才,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分散在各地,干着各式各样与航空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为了把这些人才汇集起来,常乾坤、王弼到处奔走。将过去派往苏联、派到国民党空军学习航空的人员以及在中共中央党校、自然科学院、俄文学校等单位中熟悉航空业务的干部,如刘风、王琏、吴恺、魏坚、徐昌裕、张开帙、熊焰、顾光旭等30多人,通过中央组织部集中起来,并带领他们长途跋涉,冒着枪林弹雨,越过敌人道道封锁线,终于顺利到达了东北。这些人成为东北老航校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開国大典时受检阅的飞机都是从国民党空军那里缴获过来的战利品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派飞机轰炸北平南苑机场。当时正准备召开全国政协筹备会,引起中共中央的极大重视,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找常乾坤、王弼说:“要召开政协会议,同党外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保卫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地面的安全由罗瑞卿部长负责了。空中的安全你们能不能出点力啊?”
常乾坤、王弼非常清楚这个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按当时的条件,力量是极小的,但经过努力,还是可能在北平地区组织一支小分队,担负防空的任务。于是他们当即肯定的表示:“行!”经过紧张的工作,于1949年8月15日,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建了中共空军第一个作战小分队,担负起首都的防空任务,这是人民空军担负防空任务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在举世欢腾的开国大典上,出现了一支由17架各式飞机组成的空中受阅机群。那时进行这样规模的空中受阅,困难是很多的。飞机全是从国民党空军那里缴获过来的战利品,破破烂烂,有的连履历本都找不到,被谑称为“历史不清分子”。
常乾坤、王弼做为军委航空局的军政一把手,全国航空的总指挥,为圆满完成任务,废寝忘食,费尽了心血。他们深入发动群众,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智慧,集中群众讨论提出来的好点子,亲自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为了检验飞行效果,要事先进行阅兵航线的空中照相,这在当时条件下,难度是相当大的,往返要飞行好几次才能完成,不少人信心不足,他们就鼓励大家要有信心。当获得成功的消息传到航空局,常乾坤激动地说:“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一点都不能马虎,一定要百分之百的顺利成功。”
当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国庆大典受阅飞行时,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军种——空军,胜利诞生了。
军委航空局从1949年3月成立,到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开始办公,航空局机关停止工作。1949年11月,常乾坤被任命为首任空军副司令员。以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并兼任过空军科研部部长,空军训练部部长,1955年授中将军衔。王弼和常乾坤同时被任命为空军副政治委员,以后改任空军副司令员,并兼任过空军工程部长。后调国务院任航空工业部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等职。
常乾坤、王弼,在航空领域的高层领导岗位上,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为中国人民的航空事业,献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