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教改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9-12-10 06:30李瑞
时代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师生体系评价

李瑞

慕课教学较传统教学在过程管理强度、师生互动质量、师生考核地位等都有不同。为了能够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更好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和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具体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范围、评价理由、评价指标等五大元素。为了保障慕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顺利进行,教学管理者应当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慕课是新兴教学技术和方式,借助互联网提供终身学习途径,高效率节约资源等,优化资源使用效率等,与广大学习者对更优质学习资源需求保持一致,因此得到推崇。校外人员慕课学习较为自由,以学习知识或学习兴趣为主。校内学生则以学习知识、通过考试并取得学分为主。因此对于校内学生主体来说,慕课教改背景下综合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慕课教学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导条件,教师设计教学制度并推动学生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是最核心的因素。其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积累和消化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过程,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在慕课背景下学习的效果。最后是教师的设计能力。教师承担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教师的水平高低会导致慕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变差。

1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慕课教学脱离了传统的集中场所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学习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过程管理强度不同。慕课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时间,同时也相应地脱离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若仅仅以通过考试取得学分为主要的学习目标,在学分的激励下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避重就轻,不注重对自我学习的过程管理。傳统模式下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强调较大,通过提问、作业、测验等形式进行过程管理,并形成过程性评价。

第二,师生互动质量不同。慕课模式以互联网资源为核心内容,师生之间较少互动,或互动质量效率都较低,学生在取得知识过程中忽略了与人沟通及探索学习等技能。传统模式中师生互动质量较高,能够就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互动学习,探索学习成效更佳。

第三,师生考核地位不同。慕课模式中,教师接受广大学生的评价,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资源。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强势,从而督促学生服从教学安排和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会成为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但在目前还不具备决定性地位。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颠覆性的区别,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慕课教学模式。

2现有评价体系与慕课教学模式存在的矛盾

基于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现有评价体系与慕课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课前课后无法兼顾。现行评价体系对于课前学习几乎没有评价机制,对于课后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属于简单的结果性评价。教师因为要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批改课后作业等较多工作,教师在课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无法对学生课前或后的学习进行准确而针对性的记录与指导,完全依赖学生的自我学习意愿。同时教学团队之间的组织分配工作不和谐也会导致团队力量不足。

第二、课前课后无法测度。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学习情况无法有效地进行测度,比如时间长度,作业质量,团队效果等。部分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以测度学生预习效果。通过提问评价学生预习效果的方法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短暂随机的提问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导致对课堂教学水平的误判,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小测试方式下,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存在抄袭或模仿等行为,测度效果不佳且形成错误激励。而目前通行的以视频学习时长为主体的评价机制也存在极大的不真实性。

第三、课堂评价指标单一。由于课前课后学习行为不易测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评价,基本上采用期末考试等方式。期末考试方式的确是目前组织效率最高的一种测度方式,但是其考核主体仍集中于识记而不是应用。统一的试题不易测度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因此也没有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期末考试行为很容易成为教师加强控制学生的手段,无益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共同体”。

3慕课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慕课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能够贯彻构建“师生共同体”理念,形成互动良好、共同进步、和谐互助的教学团体。

(1)慕课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第一、全员全面参与。每个教学主体都有权利参与评价,除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团队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参与课程评价。全员全面参与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师生互助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以课程为纽带,充分进行联系和沟通,保证教学过程信息权威和流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互相协助,在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团队学习中通过互助互动,及时反馈信息,提升教和学的双重效果。

第三、体现应用特征。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和教师都在强调对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但是受限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等,体现应用特征的考核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应用能力和素质等进行考核,而不是以教师的教学意愿为考核内容。

(2)慕课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慕课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范围、评价理由、评价指标等五个重要元素。

评价主体是解决“谁对课程进行评价?”的问题。评价主体应当全面,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都是评价主体,三者之间的评价应双向而全面。

评价客体是解决“哪些因素是课程评价的重点?”的问题。评价客体主要集中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素质,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应明确各课程分层次分级别的考核要求,具有区分度和可操作性。

评价范围是解决“哪些应该被评价?”的问题。对于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当更全面,应当聚集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互有联动并服务于统一的教学目标。

评价理由是解决“为什么要用这个指标进行评价?”的问题。教学环节是所有主体参与的网络性结构。在确定评价客体和评价范围之后,就应当明确评价理由,这一点是对课程评价体系更深层次的思考,即所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能否达到支持课程教学目标的理想结果。同时也为确定具体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评价指标是解决“如何设定各理由之间的权重?”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是相对复杂的工作,但也是最易操作的工作,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特定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明确。评价指标应当全面、合理,在不断的试用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4構建慕课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由于慕课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因此教学主体都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确保可以有效地建立新形势下的课程评价体系。

第一、降低生师比。由于慕课教学体系下教师需要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保证生师比下降到较为合理的范围。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由于任课教师相对较少,仍然实行大班化教学,虽然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对于开展慕课教学,构建师生之间充分沟通的“师生共同体”是无益的。因此建议小班化教学(生师比约20:1)是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利用技术手段。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及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督促的需要,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搜集和整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指标数据。现有的一些软件平台如云班课和雨课堂等也会实现部分功能,但是这些平台收集数据的指标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有区别。

第三、师生充分互动。应当建立教师团队与学生之间的稳定互动机制和平台。教师和学生应当有明确和具体的线下交流沟通渠道和平台,也应当有一定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机制,同时要求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第四、考量工作量。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师在课前课后工作量的考量不足。为了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慕课或网络课程教学等工作,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当对教师在课前和课后的投入给予适当的量化,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导师或其他教学活动进行体现。

慕课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当更复杂,对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学习意愿及能力、教师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等都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也决定了慕课教学评价体系只能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而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吕佳骏, 胡静超, 章雅青. 慕课课程评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6):48-50.

[2]山笑珂. 我国慕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8):105-107.

[3]邱均平, 欧玉芳. 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5(05):78-87+106.

基金项目:本文为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课题来源《基于慕课教改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SGJ2018052)》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体系评价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麻辣师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