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识字显自主 图文结合促阅读

2019-12-10 10:26王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壁虎形声字图文

王倩

摘要:

本文以阅读教学课《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基于课标要求,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如拼音识字、归类识字,在识字中推动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整体推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识字方法  思维能力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我校语文学科新样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语文课堂新样态中将集识字、随文识字和活动识字作为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在进行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时,如何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活跃、高效教师是一直研究的。

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这套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图文结合,课文内容富有童趣。

本文以阅读教学课《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课文结构清晰,准确、丰富的词语运用是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如,“小鱼摇着尾巴”“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摇、甩、摆”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尾巴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有趣,富有变化。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插图阅读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其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也多以形声字为主。依据学情和课文特点,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归类学习,高效识字

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生字,正确地读准每个字音。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的环节分为三步,教学过程如下:

1.自主学习,初识生字。

要求: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认一认,如果还不认识请你圈出来。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要求:互相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认识必认字、必写字。

3.集体汇报,归类识字。

出示课件

(1)自己先读读这些字。

(2)出示拼音检查是否正确。

(3)去掉拼音再读读。

(4)你有什么发现?(形声字)

(5)学习新偏旁:户,车。

利用形声字特点猜一猜:轮、较、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笔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本课生字中最大的特点是形声字较多,按照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出示“蚊、赶、房、转、爬、姐、草、咬”这样一组形声字,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形声字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试着拓展识字,出示“轮、较、辅”,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字都念什么。学生们的兴趣很高,通过这样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为学生们以后的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在自主识字环节中,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学,而在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时,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以此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让学生发挥想象观察主人公的表情、动作,建立图文关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上课伊始,笔者借助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对小壁虎有整体的印象,我是这样设计的:

质疑课题,走进课文。

1.认识新朋友——小壁虎,观察图片,说说小壁虎长什么样,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让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让大家知道小壁虎干什么怎么读。

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借助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对小壁虎有初步感知。让学生用不同语调,读课题,读出他们独特的感受,激发他们读书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读懂课题,读出语感。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质疑路径,渗透质疑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下面的环节中,笔者紧紧抓住书中插图的特点,让学生建立图与文的关系,以此理解文本内容。以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例,

1.图文结合,找到特点。

(1)出示课文插图,随图识记“墙角、挣断”。

(2)自读第1、2自然段。

(3)个别朗读,借助视频了解“挣断”一词。

(4)有感情朗读,注意标点,读出语气。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建立图与文本的联系。随文学习生字新词,做到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同时借助视频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解决前测中学生的问题。随文识字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前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挣断”不太理解,所以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笔者借助视频让学生在语境理解“挣断”一词。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牢牢记住这一词语。在随文学习“墙角”一词,让学生指一指教室的墙角在哪里帮助学生找准墙角的位置理解意思,同时找一找墙壁的位置,巧妙通过图片特点区分“墙角”与“墙壁”,再次识字“墙”、“壁”二字并理解字义。

3.观察插图,回读对话,发现规律。

(1)自讀发现

(2)交流汇报

(3)板书总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展示。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合作学习,进一步感受小壁虎想借尾巴的愿望,而老牛、燕子不能把尾巴借给它因为它们的尾巴都各有用途。利用文章反复表达的特点,从局部到整体,引导孩子发现小鱼的表达特点,以及小鱼、老牛、燕子回答的特点,从而发现规律。

教学中可以利用连环画课文的特点,通过认真观察,找到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重点段落时,笔者借助书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内容,于是有了这样的设计:

4.再看插图,渗透知识。

(1)你有什么发现?

(2)渗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知识

通过观察连环画,让学生发现壁虎尾巴的特点,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让学生从整体体会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感受小壁虎尾巴变长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新教材突出的特点图文结合,而《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就有这样的特点,在讲授整篇课文时,笔者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解决课文难点时,笔者将课文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观察小壁虎的特点尾巴的变化,当出现这一连串图片时,小壁虎的尾巴一点点变长,再结合文中的语言就不难理解到小壁虎的尾巴是慢慢长长的,教师进行知识补充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结合文中插图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方法,童话故事中的插图不仅色彩鲜艳,富有感染力,而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形象,创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童话情境,吸引着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插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灵活生动的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让孩子感受到识字原来是那样的美好。

猜你喜欢
壁虎形声字图文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画与理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