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研究

2019-12-10 06:51李玉琳王双范叶志伟王欣程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

李玉琳 王双范 叶志伟 王欣程

摘 要 专利是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可从侧面反映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本文基于对大庆市1985-2017年专利的分析,分析大庆市专利技术发展,对大庆市专利技术演变及专利技术产业化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制定产业政策、技术研发政策和科技创新等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专利技术 专利产业化 政产学结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235011)。

作者简介:李玉琳、王双范、叶志伟、王欣程,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159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城市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典型表现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但专利质量与发达城市相比依然较低,专利技术产业化存在众多问题。如何将高质量专利成果产业化,完善专利产业化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及制度设计层面,都未引起足夠重视,未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专利技术产业化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及制定相关政策,不利于资源型城市产业政策及技术研发政策的制定。

大庆市是黑龙江省经济第二强市,在石油化工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资源约束和油田减产的影响,其技术优势已开始发生变化。本文以专利分析为视角,对大庆市专利情况做具体分析,并对其专利技术产业化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产业政策、技术研发政策和科技创新等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一、大庆市专利技术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专利作为科技资产的核心和最富有经济价值的部分,一定程度反映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竞争能力。专利分析是在收集大量零散的专利信息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竞争情报,以支撑未来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Soopat、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专利之星专利检索平台,对大庆市1985-2017年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大庆市专利技术申请趋势分析

图1:1985-2017年三种类型专利申请趋势

1985-2017年三种类型专利申请趋势图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发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达到最高。之后由于国家出台政策,调控专利质量,同时受大庆市转型过程中升级结构变化的影响,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均呈下降趋势。大庆市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一直不高,2011年达到最多,也仅有439件。

图2:1985-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

(三)大庆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分析

大庆市1985-2017发明专利授权量如图2所示。由图1知庆市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图2所呈现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也基本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最高,滞后于申请量最高年份2012年3年,这与发明专利实行实质审查,需要较长周期有关。大庆市发明专利授权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说明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但与发达区域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年授权量不足250件也证明了此问题。通过图2还可发现2016年与2017年相比2015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发明专利实行实质审查,从申请到授权需两年左右的周期所致,2016年和2017年的授权发明专利统计数据不具有真实性。

(四)大庆市专利技术分布分析

对大庆市专利技术分布进行分析,可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通过IPC分类分析,发现大庆市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C部化学、冶金(专利总数为1636件,占总专利的25.52%);E部固定建筑物(专利总数为1345件,占总专利的20.98%)和A部农业(专利总数为994件,占总专利的15.50%)领域,其它领域专利总数占比均低于15.00%。这与大庆市是资源型城市密不可分,发明人充分地利用了城市行业特色。

二、大庆市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分析

专利技术只有被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大庆市虽有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但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技术的实际产业化,都落后于发达城市,主要原因如下:

1.政府在专利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的领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出现偏差,即“政策失灵”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专利产业化效果。政府环节出现的问题是造成大庆市专利产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庆市专利产出主要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多数专利停留在理论成果阶段,很难实现产业化;高校、科研机构研发资金不足,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科研机构缺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利交易,限制了专利产业化。

3.大庆市产出的专利有一部分为非职务发明,这类发明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并且技术含量较低,难以得到资本的认同,很难产业化。

4.大庆市企业普遍存在对专利成果产业化不够重视的现象。多数企业未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机构和有效地技术创新鼓励机制,未与高校、科研院所未形成合作关系,不能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化。

5.产业化模式较单一。从实践层面看,我国专利产业化模式主要有建立高新技术开发促进产业化、自行投产产业化、利用股份制实现成果产业化、产学研结合共同促进成果产业化、专利有偿许可他人实施转化及综合大学智力与社会优势资源,建立大学科技园实行成果产业化六种模式。大庆市目前专利产业化模式更多的是采用自行投产产业化模式,少部分采用有偿许可他人实施转化模式,这类模式让大庆市的科学研究层面较为狭窄,产出主体不够丰富,投资者更为谨慎,使专利产业率很难得到提高。

6.产业化制度不够完善,专利技术产业化得不到有效保护也会导致产业率较低。企业层面的保护制度是专利产业化保护的关键主体。大庆市很多企业都未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未建立权利维护,打击侵权维护自身权益的制度,致使企业缺乏面对侵权指控的应对机制,不利于维护自身的权益,久而久之产业率逐渐偏低。

7.大庆市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此类成果产业化投资高,风险大,经济效益见效慢,市场前景不明朗,这也是致使专利技术产业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大庆市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则选择

(一)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的构建

专利技术产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庆市提高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的构建可从技术研究开发阶段、技术应用产业化阶段及技术应用产业化阶段三阶段进行设计。

1.研究开发阶段产业化路径。专利技术有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方式。研发阶段的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技术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当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企业难以独自完成時,需采用合作研发方式,企业与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共同改进专利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合作研发常见于更新换代快,研发成本高的行业。合作研发方式类似于“生产外包”,且随着企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外包更显常态化。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应采取独立研发的方式,防止商业秘密泄露。

2.应用产业化阶段产业化路径。专利技术产业化依托的对象:政策、技术、企业和市场。此阶段,每一对象分工不同,政府、中介的主要作用是服务、扶持和良好政策、法律环境的营造;企业是此阶段转化的绝对主体,起到扩散专利技术,整合资源,将技术产业化的作用;高校与科研院所则是,是技术成果的主要产生者;市场是验证专利技术应用的场所,检验专利技术价值的有效平台。应用产业化阶段要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政策、技术、企业和市场应相互作用,均衡发展。

3.后续阶段产业化路径。专利技术产业化后,面临技术市场快速饱和的风险。为有效避免风险,需要企业进行新的技术研发,否则会面临丧失竞争力的风险。此阶段首先要进行产业融合,一是企业专利技术之间的融合,二是企业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三是延伸专利技术产业链,对原有技术功能进行功能附加,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进行产业的上下游融合;其次对对竞争规则进行创新,主要指创新商业模式,控制行业标准,从而控制行业的发展方向;最后延伸产业创新,将与企业核心专利配套的相关技术进行延长,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二)大庆市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及保障

目前,大庆市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已不再具有优势,此情况下需将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庆市专利技术的发展,应从战略层面对其进行规划发展,正产学结合模式是较优选择。

政产学结合模式主体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组成。该模式下,政府为主导,起到牵头的作用,创建开放创新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科研成果的主要输出机构和研发中心,输出的科研成果应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者合作所培养的人才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科研机构及高校在技术开发的同时,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完成研究方向的规划,如使研究成果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整个创新围绕用户需求展开,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注意的是高校的专利技术成果多为理论性的,适宜产业化的技术提炼不足,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接受和转化能力不足。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指挥者角色,促进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企业的技术需求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提供引导,使高校、科研机构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让政产学模式最终得以实现。

为保证政产学模式的良好运行,政府层面首先需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宣传和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地去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需加大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以确保专利的可持续增长和专利权的稳定;再次,需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不仅为市场提供专利交易的便利,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为发明人员提供方向;最后,政府需结合《专利法》在立法权范围内制定相应制度,以减少“沉睡专利”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汤凤丽.资源型城市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途径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8.

[2]罗吉,王代敬.创新型城市构建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8):11-13.

[3]朱强.专利视角的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6(9):291-292.

[4]刘树.专利发展战略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吴继英.中国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专利技术综述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渲染优化专利技术综述
架空导线专利技术综述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闪存的磨损均衡专利技术综述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