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12-11 10:09张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1期

张智

[摘 要] 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在小学教学中这一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受重视,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与我国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相适应。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知识体系前后相继的逻辑性,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1.明确学习的目标

严格地说,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制定,但是,学习内容较多时,只有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学习些什么、掌握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在有的放矢的状态下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进而提升自学的效果和能力。

2.选择自学教材内容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和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导,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使用不同引导方法。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学和课堂自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前期,学生还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此时教师就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而当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进行自学。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种自主学习方式符合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框架中“如何学”“跟谁一起学”的问题。这种学习方法主要讨论的是自学检测题的正确解答,小组成员之间就如何正确解答题目、是否正确解答了题目进行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在讨论过程中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4.教师进行集体答疑

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就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统一答疑。教师在对班级进行集体答疑时要注意几点:一是答疑不能够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二是教师的答疑不能局限于题目表象,要深入题目本质,看题目属于概念性还是逻辑性的,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辅之以类似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题目知识。

5.进行巩固训练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其中一些知识点,掌握显然还不够透彻和深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出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变式题目,让学生在这些题目的练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概括。

6.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是知识学习系统化的基本途径,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总结应该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總结做必要的补充。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

1.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获得不同评价主体的点评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唯一方式,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习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甚至是开展师生互评,还要拓展家长评价,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能够接受来自多元主体的评价,尤其突出学生获得不同评价主体的点评,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感受不同评价方式的魅力

改变传统教学下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化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综合运用随机口头评价、网上作品展示区、随堂记录卡、实践操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感受不同评价方式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多样化结论。

3.评价内容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效果

评价内容不仅要体现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选择中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三维目标的评价要始终贯穿评价的始终。

教师要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入手,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琪,刘向永.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阚卓永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2(4).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