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西洋画派研究

2019-12-12 10:47吴明鹏天津美术学院天津300141
流行色 2019年6期
关键词:西洋画郎世宁国画

吴明鹏(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

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中国绘画要不要受到外来的影响,我们一直有一个“中国画”的名称,这也说明这个文化在绘画领域上的成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太需要别人的干扰,国画系统有自己的风格,不见得非要受外来的影响。然而它却面对着一个巨大的矛盾,比如我们的服饰、我们的家居都在变,而我们在国画中看到的永远是一个古代的形象,也就是说艺术要不要和现在的生活相结轨?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所提出来的,早在明代传教士来华时,就带来了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比如康熙帝在制定天文历法以及测量工具等方面都是来自于西洋传教士。

当我们在读清代初年的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比清代人更像古人,他们采用了很多外来的东西。在康、雍、乾三代群烧造的瓷器,以及多宝阁的珍品全都是舶来品。清代初年有一个世界的视野,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来的,相对于满族来说,中原文化属于外来文化,同样道理西洋文化也属于外来文化。

在当时,中国绘画从宋代以后比较崇尚写意的精神,因为我们主要把作品作为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寄托,写意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逸笔草草”。如果长期写意,那么它一定有一个东西做不到,那就是写实。写意与写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写意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写实是将客观对象如实地描绘出来。至15世纪,所有西方绘画的技巧都是围绕着写实为目的,而同时代的中国以写意为主的文人画已经是大行其道,这样东西方的艺术越走越远,一个越来越写实,一个越来越往心灵走。

生活在康、雍、乾三代的画家郎世宁,本身是意大利人,但他却身着清朝官服,一生为清朝皇帝创作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用了很多西洋画画法。他的画对中国画家产生了很大的震撼。西洋画家的作品十分逼真,这种写实具象的画作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满族皇帝讲起来爱戴汉族文化,但基本上都是喜欢写实的。乾隆皇帝绝对是一个西画皇帝,他在本质上还是喜欢写实风格的。他的画院中最主要的历史事件或者大型的场景创作大部分是来自于西洋画派画家之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能把作品画得很写实、很像。

艺术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一种炫耀。乾隆期间,为维护国家统一,乾隆皇帝曾采取了有力措施,征讨分裂叛乱,并对边疆各族采取了团结政策,这些政治事件皆有西洋画派参与创作的作品。比如郎世宁、王至诚等人画成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浩大的战争场面及身先士卒的将士们被描绘得精细生动,人情景物皆写生观察而成,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鸿篇巨制,画稿还送至法国制成铜板。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并宴请反对准部分裂叛乱而率部内迁的杜博尔特首领及其随行人缘,为记录这一圣举,由郎世宁等中外画家绘制了《马术图》《万树园赐宴图》等。这些画卷不仅生动地画出了盛大铺排的场面,图中的满汉大臣、三车凌首领和主要随行人员都各有其肖像依据。这些画作虽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但也反映清代统治者在维护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中所做的贡献。

郎世宁等人也将中国的写意精神带到了写实的画作中,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不太讲究透视的,然而透视法是用眼睛的错觉,让人走进去,仿佛让人觉得是立体的。当时郎世宁试图将透视法讲解给中国画家,其中很多画家与他交往密切,如焦秉贞、蒋廷锡等这一类的宫廷画家,他们对西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焦秉贞在与郎世宁的交往中耳濡目染,熟知并吸收了西洋画法入画,位置远近、人物大小采用了透视法,处理得当且具有真实感,受到了康熙帝的赞赏。他曾奉诏画《耕织图》46幅,康熙帝并在其上题词作序,镂版印刷并颁赐众大臣。

然而像邹一桂所代表的传统的汉人文人画系统,他在《小山画谱》中认为郎世宁的画作为“诸画种,虽工亦匠,不入画品”。这个“品”就显得有些窄,其实在艺术史中,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创作是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自信。当我们看到邹一桂评郎世宁作品时,说明这种文化开始保守了,开始有了排斥性,可以从中看到清代后期的下场,后来被外国科技文化打进来,鸦片战争中被逼着签订条约,都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没有兴趣去学别人”其实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乾隆后期由于当时知识分子的保守和自大造成了清代的海禁,保守了一百年,最后是被逼着打开了国门,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意大利的郎世宁、法国的艾启蒙等这些人物都是外国画家,一到中国便取了一个中国人的典雅姓名,身着中国的朝服,嘴里说着中国话,最后死在了中国。在当时的欧洲,人们开始有了世界性的视野,他们拿着地图,端着枪炮,探寻着世界各地。而此时的中国却是闭关锁国,然而国家是锁不住的,这样的国家会很惨,被侮辱欺凌到不堪的地步。

在当时的中国,有一批画家开始做将中西两种画法相结合的尝试。他们所画出的作品既不像西画,也不像国画,“不伦不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他们的画是又中又西,兼容并蓄。刚刚开始将两种不同画种融合在一起的实验得成果或许没那么好看,或许艺术价值也没那么高,但在艺术史中的价值非常重要。第一个拿着油画笔去画国画的西洋画家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带进了新的东西;那些学习郎世宁,将房子画得真实、透视合理,敢于实践的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有些当代的画家一直生活在元朝与明朝,甚至连清朝都没到,他们活在古人已创造的高峰当中。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表现现在的生活,比如当下的服饰、当下的环境等,这些内容如何进入国画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当中?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像邹一桂那样非要坚持自己的风格?这种系统并不是不好,宋朝人、元朝人已经创造过了。除了在空间上我们是东方,我们在时间上还是21世纪,我们不能说东方没有完全变,其实我们变得比历来都要大。我们渴望融合,我们希望是一中一西,同时又是不中不西的。

在一个心境开阔的时代,希望对外来事物有所包容,这样才能激发创造力。唐代美术是如此的辉煌,因为他们的包容性强,外国的东西他们都可以接受,然而清代对外来的东西是有些害怕的,有一个心理因素就是自己缺乏自信。在唐代,外来的东西都可以用,琵琶可以用,箜篌可以用,低胸束腰的服装也可以用,外来的文化丰富了汉民族的文化,唐朝依旧是唐朝。现在我们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自己的美术传统如何与外来的美术传统不断地互动,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西洋画郎世宁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郎世宁的人生与写实画作给我们的启发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有关写实绘画与郎世宁的争论都围绕在哪些核心问题
郎世宁的际遇与转折又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郎式写实风格
国画欣赏
明清之际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及衰落原因探析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