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煤业2103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确定

2019-12-12 01:36左文录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巷煤柱塑性

左文录

(潞安集团 蒲县黑龙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蒲县 041200)

1 工作面概况

黑龙煤业2103综采工作面位于11号煤层21采区,工作面主采9+10+11号煤层,9号煤与10+11号煤之间有一层厚度平均为1.6 m的夹矸,10号与11号煤层合并,9号煤平均厚度0.8 m,10+11号煤平均厚度4.8 m,故9+10+11号煤层平均厚度为7.2 m,平均倾角为4°,煤层伪顶为泥岩,均厚0.4 m,基本顶为石灰岩,均厚13.7m,直接底为泥岩,均厚7.42 m,基本底为细砂岩,均厚3.43 m,煤层顶底板岩层特征如表1所示。工作面沿走向布置,倾向长度190.5 m,走向可采长度为655 m;东面为9+10+11号煤层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回风大巷;西面为矿井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北面是未开采区域;南面为已采2101工作面,与原2101回风巷之间保护煤柱30 m。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对2103工作面停采线的合理位置进行了研究。

2 煤柱覆岩结构分析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与大巷距离不断缩小,当工作面推进至一定程度时,基本顶会在大巷煤柱上方出现破断,形成铰接结构,并以断裂线为旋转轴产生转动,在基本顶旋转下沉至与采空区矸石接触时,此时基本顶的旋转下沉便会达到稳定状态,上覆岩层的荷载会通过铰接结构向煤柱内部传递,在煤柱内部形成应力降低区、增高区及稳压区[1-2],具体煤柱应力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面回采后应力分区示意

在工作面回采后,上方基本顶会发生垮落,形成砌体梁结构,如图2(a),为了进行力学分析,对砌体梁进行简化处理,采用多跨梁的理论进行分析,简化后模型如图2(b),图中q' 为基本顶承受的均布载荷;P1为大巷内对顶板的支护力;q为关键块体B上的受力;K为煤柱的等效弹性模量,θ为块体B的倾斜角度;F1为关键块体B受到垮落矸石的支撑力;F为煤柱的实际支撑力;FS为煤柱等效塑性支撑力;FN为垮落矸石对块体B的支撑力;F2为垮落矸石对块体C的支撑力。现为方便分析,假设煤柱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状态为大巷煤柱内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区,此时的煤柱处于弹性状态,当大巷煤柱处于全部塑性破坏状态时,视为煤柱处于塑性状态。

图2 回采完毕后砌体梁结构受力

基于理论分析能够得出,大巷煤柱作用点B的挠度wb,如式(1)所示:

(1)

为方便计算,对公式进行转化,分别设:

转化后的公式为:

wb=μP1+χF+δQ+αq'

(2)

煤柱在集中应力F、Q、P1、q' 的共同作用下,基本顶破断后的悬臂梁会产生向下弯沉的现象,则基于大巷处于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时,能够得出煤柱的实际支撑力状态如下:

1) 煤柱处于弹性状态时,此时2F+qx0

2) 煤柱处于塑性阶段时,此时2F+qx0>Fs,此时煤柱内存在着很小的弹性核区,或者不存在弹性核区,煤柱不能承受住上覆岩层传递过来的应力,在煤柱内部会发生严重的破坏,煤柱基本全部处于塑性状态。

3 合理停采位置分析

3.1 大巷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3.1.1 理论分析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的垂直应力会逐渐向前移动,工作面前方的支撑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回采工作面在煤壁前方会形成支承压力集中现象,煤柱在采动影响下的弹塑性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L1和L3区域为煤柱的塑性区,L2为煤柱的弹性核区[3-4]。

图3 采动影响下煤柱弹塑性分布

应用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可知,在保障护巷煤柱宽度内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区时,弹性核区的宽度L2应为煤层开采高度的三倍,合理护巷煤柱宽度L、塑性区L1、L3的计算式如下:

L=k(L1+3M+L3)

(3)

式中:k为安全系数;M为煤层厚度,取7.2 m;c为煤层与顶底板接触时的粘聚力,取0.8 MPa;d为开采扰动因子,取3.1;β为弹性核区域屈服界面处的侧压系数,取0.21;σz1为煤柱的极限抗压强度,取11.94 MPa;Px为煤壁的侧向约束力,取1.0 MPa;r0为回风大巷巷道宽度的一半,取2.5 m;g为重力加速度,取9.8;h为煤层的开采深度,取230 m;pi为巷道一侧的支护阻力,取0.55 MPa;φ为煤层与顶板接面的摩擦角,取21°。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L1=8.62 m,L3=1.0 m,L2取3M为21 m,k取1.3,最后得到合理大巷护巷煤柱宽度L=39.8 m。

3.1.2 数值模拟

为进一步确定2103工作面停采线的合理位置,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根据2103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建立长×宽×高=250 m×100 m×50 m的数值模型,在模型左右边界分别留设20 m的边界,分别模拟大巷煤柱宽度为50 m、46 m、44 m、42 m时,煤柱塑性区的发育情况,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大巷煤柱宽度下煤柱塑性区发育情况

由图4可知,煤柱宽度为50 m时,大巷煤柱区域存在着部分塑性区域,煤柱在靠近工作面侧存在着4~5 m的塑性破坏区域,煤柱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煤柱宽度的减小,大巷煤柱弹性区的范围逐渐减小,塑性区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大巷煤柱帮的塑性区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表明大巷围岩的变形量随着煤柱宽度的减小在逐渐增大,在大巷煤柱宽度为44 m时,此时靠近回风大巷侧存在着5 m的弹性区,该区域煤体未破坏,有稳定的承载能力,当煤柱宽度为42 m时,煤柱已经全部处于塑性状态,无法有效形成承载结构。通过具体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当煤柱宽度为42 m时,煤柱内部呈现出单峰分布,当煤柱宽度在44 m以上时,煤柱内部呈现双峰分布。

基于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综合2103工作面和回风大巷的具体地质情况,确定2103工作面与回风大巷间的煤柱宽度为44 m,即2103工作面停采线位置距离回风大巷间的煤柱宽度为44 m。

3.2 效果分析

为有效验证2103工作面与回风大巷间煤柱留设宽度的合理性,在2103工作面回采期间,通过在煤柱内安设钻孔应力计进行矿压监测,在煤柱上分别打设1~8 m深度的钻孔,钻孔直径为40 mm,具体煤柱应力计安装如图5(a)所示,支撑应力-工作面与停采线距离的变形曲线,如图5(b)所示。

由图5(b)可知,深度为8 m的钻孔应力计初始应力为2.90 MPa,该应力基本与巷道该深度处的原岩应力相同,随着工作面回采作业的进行,应力有所增大,增加幅度较小,仅增加了0.36 MPa,另外其余2 m、4 m、6 m的钻孔应力计的变化规律基本与8 m钻孔应力计的变化趋势相同,6 m钻孔的初始应力和最终应力分别为2.80 MPa和3.15 MPa,1 m深度的钻孔应力计中的应力值较小,钻孔应力的最大值为1.25 MPa,且该深度钻孔应力计随着回采作业的进行钻孔应力出现降低,表明煤体在1 m范围内出现了塑性破坏,但煤体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由此可知,留设44 m的煤柱时,煤柱内存在较大的弹性核区,能够保障煤柱和回风大巷的稳定。

图5 钻孔应力计安装位置及数据曲线

4 结 语

根据2103工作面与11号煤层回风大巷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大巷煤柱上方覆岩结构及变形规律,采用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确定出工作面停采线位置距离回风大巷的煤柱宽度为44 m,既保障了11号煤层回风大巷的稳定,又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猜你喜欢
大巷煤柱塑性
工作面跨大巷连续开采大巷层位优化技术研究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叠加应力区失稳大巷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辛置煤矿2-104综放工作面合理留设煤柱尺寸研究
孤岛煤柱回采技术参数对下伏大巷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