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患者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观察

2019-12-12 02:44申良红张家丽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淋巴细胞

申良红 张家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重症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导致重症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重症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十分高,且其发病具有突发性,难以控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2]。重症脑出血患者大多存在低蛋白血症,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3]。临床上常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预后,其方式多样,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既往存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严重脏器功能损害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有患者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4.31±3.28)岁;对照组有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5.29±2.6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高。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在手术后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在手术后6d开始进行鼻饲瑞高,手术后14d开始鼻饲匀浆。

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在入院后就进行胃肠减压处理,手术后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当发现胃潴留在术后不足150ml时,需每隔6h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液的输注,并加用胃肠动力药。手术后14d开始鼻饲匀浆治疗。

1.3 判断指标

以患者体内血糖、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四个指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7.31±0.81)mmol/L、(-0.73±0.28)g/d、(39.62±1.74)g/L、(8.51±1.39)×109/L;对照组患者血糖、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10.29±0.62)mmol/L、(-4.33±0.51)g/d、(32.79±0.55)g/L、(7.01±1.17)×109/L(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s)

表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s)

淋巴细胞总数(×109/L)观察组307.31±0.81-0.73±0.2839.62±1.748.51±1.39对照组3010.29±0.62-4.33±0.5132.79±0.557.01±1.17 t-7.8989.5415.7764.768 P-<0.05<0.05<0.05<0.05组别n血糖(mmol/L)氮平衡(g/d)血清白蛋白(g/L)

3.讨论

重症脑出血患者常存在低蛋白血症以及营养不良等合并症,其免疫力严重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故而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重其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4]。对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临床上常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纠正患者的高能量消耗状态,减缓蛋白分解速度,并预防胃肠道的应激性溃疡出血,使患者能拥有良好的预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延迟性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两种,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同。为了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以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后对其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进行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糖、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四个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进行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该结果表明,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