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2019-12-12 02:45李琦琼唐海平通讯作者徐荣丁欢欢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雷火龙胆皮损

李琦琼 唐海平(通讯作者) 徐荣 丁欢欢

(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600)

蛇串疮是指因带状疱疹或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由于该病毒具有一定的亲神经性,患者感染后,该病毒能长时间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1-2]。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雷火灸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05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3~80岁,平均(52.49±13.78)岁;病程6~22 d,平均(12.39±1.56)d。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43~80岁,平均(53.41±14.62)岁;病程6~22 d,平均(12.45±1.57)d。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加巴喷丁胶囊止痛,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

观察组:采取雷火灸联合龙胆泻肝汤及综合护理。龙胆泻肝汤的药物为:龙胆草6g、枳实10g、黄芩6g、柴胡10g、生地12g、泽泻12g、车前草包煎10g、通草15g、甘草炙15g、当归10g。1剂/日 2次/日 水煎服。雷火灸治疗的方法为:取舒适体位后,点燃雷火灸,吹尽灰末到灸火呈红色为止,分别使用温和灸或者回旋灸等手法在患者的胸腹腰、距头面和四肢皮疹皮肤大约3cm部位实施熏灸治疗,每次约5~10min,至患者局部的皮肤红晕和充血。最后采用雀啄灸十宣以及阿是等穴,大约3min。护理方法为:(1)膳食护理:告知患者必须忌食生姜、烟酒、辣椒、牛肉、羊肉、海产品和煎炸食物等,且慎食牛奶和肥肉等比较油腻的食物,并忌烟酒。(2)情志护理:蛇串疮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常常性情急躁和肝火旺盛,老年患者在皮损消退之后常常会出现顽固性神经痛,尤其是夜间会不利于睡眠,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地安慰和体贴患者,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3)皮肤护理:蛇串疮患者因为水疤位于表皮,而且水疤壁容易破裂而使皮肤受到损伤,引起感染,指导患者保持皮肤干燥,以降低局部的疼痛程度,并且需要保持衣被要宽松舒适,床单的清洁干燥,勤换衣裤,防止摩擦损伤皮肤,避免出现再次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红斑、水疱和疼痛等皮损症状评分,小便短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和大便秘结等中医症状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的红斑、水疱和疼痛等皮损症状评分,小便短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和大便秘结等中医症状评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的皮损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

表 两组的皮损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红斑水疱疼痛小便短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观察组31治疗前2.41±0.655.89±1.232.43±0.570.78±0.320.68±0.351.09±0.340.94±0.36治疗后0.61±0.35*#1.41±0.37*#0.75±0.24*#0.23±0.09*#0.13±0.04*#0.24±0.09*#0.19±0.05*#对照组31治疗前2.39±0.735.87±1.242.41±0.590.79±0.310.67±0.341.08±0.370.93±0.34治疗后1.03±0.42#2.34±0.65#1.26±0.43#0.45±0.24#0.34±0.15#0.59±0.32#0.47±0.25#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蛇串疮一般采用药物疗法,常常采取非麻醉性镇痛药、抗病毒药物和麻醉性镇痛药等[3]。雷火灸具有火力猛、药力峻、灸疗面广和渗透力强的特点,在燃烧时会产生比较强大的温热效应,使蛇串疮患者患处的血液循环加速,从而发挥温通经络和活血化瘀的疗效,有效减轻或缓解疼痛[4]。龙胆泻肝汤具有苦寒除湿、泻火清热、解毒化瘀和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5]。本研究表明,将雷火灸、龙胆泻肝汤及中医护理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蛇串疮患者的皮损症状和中医症状。

综上所述,雷火灸联合龙胆泻肝汤及中医护理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较佳。

猜你喜欢
雷火龙胆皮损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5种龙胆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比较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