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12 05:54
广西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乳腺

丘 平 申 翔

(1 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桂林市 541002,电子邮箱:qiuping2007216@126.com;2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桂林市 541002)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女子在非哺乳期发生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临床最常见的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患者不仅局限于产后3年内的女性,老年人及刚步入青春期的儿童也偶见发病。临床上常因失治误治,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灶得不到有效控制,沿乳络扩散、蔓延,形成多发脓肿、多条窦道或瘘管及急、慢性炎性肿块并存的复杂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缠绵反复,治疗颇为棘手。如何正确诊断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是诊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对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 2018年9月在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住院的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诊断符合《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的有关标准[1]。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年龄13~52(31.4±8.9)岁,已婚53例,未婚7例,病程(32.0±13.5)d,伴有红肿热痛36例,溃疡55例,窦道或瘘管39例,局限于1个象限9例,乳头凹陷畸形48例,伴有乳头分泌物53例。对照组年龄16~48(30.6±9.3)岁,已婚55例,未婚5例,病程(33.0±16.5)d,伴有红肿热痛38例,溃疡54例,窦道或瘘管40例,局限于1个象限11例,乳头凹陷畸形45例,伴有乳头分泌物51例。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病程、发病范围、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以破溃口愈合、窦道或瘘管闭合为出院标准,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直至肿块消失。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主管医师负责制,定期三级医师查房,按传统模式开展诊疗活动。治疗方法包括肿块伴有红肿热痛者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配合金黄散外敷治疗,成脓期者给予火针穿刺引流术或刺络针式拔脓法、手术扩创排脓法治疗,溃后期者予提脓药捻引流,窦道或瘘管予垫棉法、搔刮法治疗。

1.2.2 研究组: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开展诊疗。(1)组建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团队。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团队成员包括乳腺名老中医2名、乳腺中医外科医师(包括主管医师及相关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4~6名、乳腺整形外科医师1名、医学影像医师1名、物理诊断医师1名、病理医师1名、心理医师1名、专科护士2名、病房护士2名等。(2)实施方法。每周四团队成员在乳腺科会议室开展诊疗工作,明确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制定中医治疗方法,是否结合手术,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注意要点等。治疗两周后对原有治疗进行评价,根据疗效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3)主管医师根据最终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位患者均经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后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给予中医疗法的同时辅以心理指导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程、复发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时间。对出院的患者随访6个月,以原来病灶处出现新病灶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治疗疗程、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疗程、复发率比较

3 讨 论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工作团队通常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2]。这一模式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陆续开展[3]。该诊疗模式在我国首先被运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在我国一些肿瘤专科医院推行[4]。多学科综合治疗诊疗模式的推行,让患者从高质量的诊疗模式中获得最优化的治疗,同时也转变了医师的治疗思维[5]。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自2015年10月起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诊疗,目前该诊疗模式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已覆盖90%以上的乳腺癌住院患者,700余名乳腺癌患者从中获益。诊疗手段、医疗程序和医疗服务改进后,不仅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疗效、减少住院费用,而且给患者的心灵及精神带来慰藉,更利于疾病的恢复。

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具有发病时间长、溢液、肿块、脓肿、瘘管多期并存、病情复杂、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治疗极为棘手[6]。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激素、抗生素、抗结核及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疗法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较好疗效[7-9],但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治疗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诊疗指南,很多医家凭临床经验用药或试验性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如何正确、及时地采取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我们构建由乳腺名老中医、乳腺中医外科、乳腺整形外科、医学影像、物理诊断、病理、心理、护理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该团队从疾病病性、病位、病因病机出发,制定出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综合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专家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且该诊疗模式引入名老中医专家,保证了中医辨证治疗的正确性及稳定性,同时还能帮助年轻中医医生更快成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治疗疗程、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可以综合各科专家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避免单科医生因对其他学科知识不了解及中医辨证经验不足带来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开展诊疗工作,缩短患者的疗程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

综上所述,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对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诊疗,可以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乳腺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