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帮曹操攒出了完备的文官班底

2019-12-12 06:10李海涛
领导文萃 2019年22期
关键词:荀彧汉室大族

李海涛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汉末三国时代,确实有个人被认为是这条预言中的王者。这个人就是荀彧。

弃袁绍选曹操

就像刘备必须找到诸葛亮之后才会一飞冲天,曹操也必须有他自己的诸葛亮,这个人就是荀彧。

实际上,一开始进入荀彧视野的还不是曹操,而是袁绍。可以说,曹操当时无论家世、人望、实力、底蕴都和袁绍有数量级的差距,而同为世家大族的卓越后辈,袁绍对荀彧也有着天然的好感。但荀彧短暂接触袁绍之后,就果断弃之而去,转而加入曹操。

荀彧究竟为什么弃袁绍而选择曹操,如今已不能知道。这期间有两件大事,一是讨董卓联盟的分裂和内讧,二是袁绍打算立刘虞为帝。大概就在这两件事中,荀彧对袁绍和曹操这两人的格局做出了评估。献帝初平二年,荀彧29岁。荀彧和曹操初次见面。这次会面曹操极为兴奋,慨叹荀彧就是他的张良张子房。而对于年轻的荀彧来说,在他的心里,应当也是波澜起伏。

荀氏是大族,是一度被天下士林仰望的名族,但好玩的是,这个家族的作风却不像某些名士那样,一语不合死杠到底,而是颇为灵活柔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儒家最精髓的所在。

为什么非得兴复汉室?

这里就要翻回头讨论一个重要问题。一直说忠臣们期望兴复汉室,到底什么是兴复汉室?为什么非得兴复汉室?其实如果把这个汉室具体到汉献帝本人,主辱臣死,任何人敢动俺们皇上一根汗毛,我都喷他一脸动脉血——像这种忠臣,汉末三国未必能找出两只手。起码荀彧、诸葛亮这二位就肯定不是。他们所忠诚的与其说具体的汉室,不如说抽象的汉室。换句话说,他们忠诚的是大汉王朝延续四百来年的秩序与和平。秩序被破坏,可以修补;和平被打破,可以重建。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再极端一点,假如突然有一个极其强大、极其守序的势力穿越时空,又能以极其和平、极少牺牲的代价取代汉室,那么他们换个目标忠诚,也不是不可能。问题只在于,根本不存在这种事。每一个长久王朝的灭亡,都意味着一些相应规则的崩坏,而重建新的稳定规则,比重建新的王朝还要难。所以每一个盛世之后,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动荡。而动荡期越长,所付出的牺牲也越惨烈。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任何一场时代的巨变,又岂止百将千将。

所以袁绍想立刘虞,荀彧反对,曹操也反对。倒不是因为袁绍此举对汉室不敬,有违他们的宗旨——汝南袁氏的门第比颍川荀氏还高,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经学世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东汉世家大族的最成熟形态。然而袁绍的行为,只会比荀彧更为激进。袁术则更进一步,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算踢开汉室自己做皇帝。家族再强大,也没有办法替某个人打出所有的牌。最终决定命运的,很大程度还是个人意志。荀彧反对袁绍,就是因为他已经从袁绍的作为中判断出这个人不足成大事。有趣的是,荀彧所选中的曹操,当时反倒以门第低而闻名。尽管祖上也是三公,但还是难免被骂“赘阉遗丑”。而曹操初入仕时立五色棒打权贵立威的手段,也活脱是酷吏一流。

然而,一旦荀彧选定了曹操,他就全力以赴,从此祸福与共。颍川的人才,诸如荀攸、郭嘉、钟繇、陈群、司马朗、戏志才、杜袭、杜畿、辛毗、赵俨、严象、韦康等人皆由荀彧推举引荐而加入曹操阵营。荀彧基本上等于帮曹操攒出了完备的文官班底。而经荀彧之手加入的这些人,尽管禀赋才干各自不同,但有两点基本都靠得住:一是团结,二是忠诚。曹操袁绍开战前夕,众寡不敌,曹操自己心里都没底,是荀彧、荀攸、郭嘉这班颍川士人鼎力相助,打鸡血,出主意,守后方,保后勤,才最终挺下來的。所以荀彧在曹操阵营的分量比前期诸葛亮之于刘备还要重。他实际上是个合伙人,他的背后站着一大批立场与诉求相近的世族。而这些人里,荀彧是毫无疑问的魁首。所以傅玄才会把五百年必有王者出这个预言归于他。曹操征战于前台,而荀彧隐没于幕后,互为表里,同心合力。建安时代就是由这两个人共同开启的。直到两人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英雄终于成为恶龙

但后来两人理念出现了分歧。

曹操的特点是英明、果断,极具执行力,非常实用主义,勇于破坏规则。这是世家大族子弟往往很难做到的。所以荀彧等人愿意竭力辅佐曹操成为英雄,平定乱世。但随着曹操势力的一点点壮大,群敌纷纷消灭,作为吉祥物的汉室与曹操一方的实力对比突破阈值,而曹操身上的理想主义也逐渐凋零。英雄终于成为恶龙。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这确实是真的。但与此同时,曹操也丝毫没想着帮助汉室再把威望和秩序重建起来。其实这是任何功高震主的大臣都会面对的问题。以人臣建不世之功,威加海内,而退归臣位,谨饬自守,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几千年来,也就只有传说中的伊尹、周公、郭子仪、曾国藩等寥寥数人,连霍光都未免结局遗憾。曹操有这个机会,然而他最终并没有这样选择。虽然曹操也有所顾忌,所谓“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但他的态度仍是明显的,这令荀彧非常失望。

曹操的基业是荀彧帮助打下来的。他比谁都更清楚曹操的成功泰半取决于个人才能,而不是曹操真有什么比诸汉室更加先进的制度。那么,曹操活着没问题,死后呢?能保下一代继续像曹操一样杰出吗?一旦失控了怎么办?荀彧兢兢业业辛苦半生,他所期待的可不只是给王朝续上那么一二十年命,然后继续天下大乱。荀彧想要的,还是长治久安。而这势必会损害到另一方包括曹操本人的切身利益。双方的冲突已无法避免,结果也可想而知。

建安十七年,荀彧逝世。史书记载“以忧薨”,这通常是因君臣不和而死的委婉说法。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成为魏公。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代汉。大汉王朝就此结束,大魏的时代开始了。

世家大族意味着什么?

荀彧死了。但他的担忧却并非杞人忧天。而吊诡的是,日后终结曹魏王朝的人也和他脱不开关系。

荀彧曾经举荐过司马朗。司马朗出身河内司马氏。司马氏肇基于武将,在东汉末年以世传《汉书》知名,比经学传家的世家门第略差,但仍属名门。司马朗之父司马防,与曹操有旧交。司马朗这一辈弟兄八人,合称司马八达。司马朗是老大,也是名望最高的一个,但人品更近于传统意义的君子。他的二弟,即司马懿,风评起初不及司马朗,但却要比曹操更实用主义,更勇于破坏规则。而终于在曹魏的统治者无力维护权威时背后捅刀。其所作所为,与当年曹操同出一辙。荀彧的隐忧变成现实,而这时已再没人隐没在幕后默默匡正。司马氏得国后,吸取曹魏的教训大封宗室,而又引发“八王之乱”。帝王的合法性让位于权臣的兵甲。弱肉强食之外,再无秩序。此后数百年中,相斫相杀不绝,乱世至此,再也收拾不住。而世上已无荀彧。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荀彧汉室大族
河北大族与东魏建立新论
荀彧殉汉
荀彧殉汉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借补充公告致歉 大族激光归因“工作疏漏”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世家大族联姻背景下的辽朝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