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通百”老商场

2019-12-12 09:56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百货商场通州文具盒

前几天,我去了一家大型超市,在里边转悠了一圈儿,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已经远离我们的通州百货商场。

儿时难忘的“通百”

老通州人都喜欢管通州百货商场叫“通百”。“通百”最早是中百公司通县商店第一门市部,位于闸桥十字路口往东100多米路北,南北相通,1950年7月开张营业。

1964年,我正在通县民族小学上学,每逢星期天,常和发小去闸桥玩。我们看到新华大街闸桥十字路口东北角的施工工地很是忙活,建筑工人有的用蛙式夯实机打地基,有的用杉篙、铁丝搭建脚手架砌墙。工地上悬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杉篙脚手架上还贴着细长条的标语,标语用的是蓝、黄、绿等颜色的大字报纸,上面写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保证工程质量、造福通县人民”等字。大人告诉我们,那里正在建设通县百货商场。

通州百货商场张玉华(北京市劳动模范)、田淑琴(北京市服务标兵)与刘维嘉在北戴河联峰山山顶合影(1979年9月)

通百舊影

通县百货商场建成后,通县商店第一门市部搬到那里,成为通县首家大型综合百货商场。后来,商场先后被改名为通县东风商场和通州百货商场。我家住在回民胡同西口的大杂院儿,北墙外是新华大街,和“通百”相距150多米。

北京市总工会北戴河休养所第九期全体休养员合影(1979年9月)

新建的通县百货商场是个高大的平房,南北走向,南邻新华大街,北邻东大街,西邻北大街,两头儿均向东延伸,呈“匚”形。在商场北边、西边、南边和西南角有4个门进出。通县百货商场东边是通县第一副食品商店,简称“一店”,因大门是红色的,又称“大红门”。往东是通县氧气供应服务站,再往东就到了新通剧场和通县旧货市场。我们从商场出来后,常常沿着东大街往东走,逢店必进,边走边玩儿。

那时,到商场购买缝纫机、自行车、手表需要工业券和购买指标。我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厂里每年都发给职工这些商品的购买指标,由于指标少,职工需要排队等候,如果是急等着结婚用的,厂里会优先考虑,但只能享受其中之一。职工之间也会相互调剂购买指标,一些老职工得到指标后,一般先让给结婚急用的人。想当年,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可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

商场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商品有很多,比如“灯塔牌”和“固本牌”肥皂;还有暖壶,那些暖壶外壳除了竹制的,更多的是用冲压自行车链子的下脚料做的,再喷上绿色或蓝色的漆。有煮染衣裳用的骆驼牌小袋儿染料,那时,人们穿的衣裳都是棉布料,穿在身上透气、舒坦,唯一不足就是容易掉色,掉色的衣裳只能用染料加盐煮染。想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用染料煮染衣裳的经历。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想有一个称心的文具盒,“通百”的文具盒有很多种,有马口铁的,也有塑料的,上面都印有精美的图案。那些文具盒有北京风光文具盒、动物文具盒、学英雄好榜样(红小兵题材)文具盒、建国牌文具盒等。班里有谁买了新文具盒,同学们之间都要稀罕地传着看看。有的同学还用铁丝、牛皮筋给马口铁文具盒安上“锁”,避免盒盖松了,里面的笔、尺子等东西散落到书包里。

此外,我的第一本小人书、第一杆钢笔、第一本新华字典都是从“通百”买的,当然,还有很多穿的和用的。

商场外墙四周都有当时流行的商业橱窗,里边分别摆放着布匹、鞋帽、文具、体育器材、搪瓷制品、钢种锅盆、缝纫机、自行车等商品,这些东西都被摆成各种造型,还配有千姿百态的美术装饰,平面和立体相结合,明亮的色彩和粗犷的构图,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和时尚,既是城市生活的一种语言,又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城市特有的风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到下班前,售货员还要依次关闭橱窗上的折叠门并上锁,大门也要上板。第二天开门的时候,要摘下门上的木板,打开橱窗上的折叠门。商场里面,冬季用一米多高的铁质煤球炉子取暖;夏季,用天花板上的吊扇降温。

商场

方便购物的收款台

20世纪70年代,“通百”统一设置了收款台,从收款台到各个柜台都用铅丝连接着,就像一张辐射的大网。笔直的铅丝上安放着长方形小木板,上面固定着铁夹子,木板和铅丝用两个小铁环相连接,形成了一个个小滑板。顾客买东西交钱后,售货员就把钱和开好的票据夹在铁夹子上,使劲儿一推,滑板就快速滑到收款台那里。收款员找好零钱后再夹上票据,用力推回来。逢年过节人多时,商场里面的小滑板嗖嗖地在人们头顶穿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后来,收款台的滑板改进了,换成了电动小马达,随着小马达的转动,长长的圆形皮带上挂着小钩子,小钩子另一头有木板和铁夹子,当小钩子转到收款台处被卡住停下后,收款员就忙着收钱找钱开票,再把小票和找的零钱夹在铁夹子上,挂在另一个转动的方向,那小钩子就会慢慢转到指定的柜台,售货员摘下小钩子,把小票和零钱递到顾客手里。

那时候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喜欢搞点发明。商场收款方式的改变就是其中一项,究竟是谁发明的,恐怕已经不好找了。这种发明,避免了顾客来回跑,方便了顾客买东西,特别是行动不便的顾客。那些年,通县县城稍大一点的商场、商店也都采用了这种收款方式。

老商场的变迁

1980年9月,通州百货商场搬到闸桥西北角新址,9月25日正式开张营业,主要经营大小家电、音像制品、化妆洗涤用品、日用百货、针织鞋帽、文体器材、纺织服装、五金交电、工艺美术品等。通州百货商场搬到新建营业大楼以后,原址建了4层商业大楼,最初是北京西单商场通州分店,后来先后改为金鼎大厦和物美超市。

在老通州人的记忆里,“通百”是通州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更是人们购物的首选。通州百货商场还历经1992年和2008年两次大的翻修,最后一次翻修后把商场名字改为通百新天地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

左侧为通百商场

通百商场前卖花的姑娘

闭店前的通百

此外,“通百”还增加了服装加工业务,顾客可以就近买布料,就近量体裁衣,几天就可以领取定做的衣服了。顾客来定做衣服时,售货员和从事服装加工的师傅,从布料选择、服装款式、布料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我和家人穿的衣裳,基本上都是在这里选料定做的,选现成的衣裳不一定合身,定做能穿上称心如意的衣裳。

商家云集购物街区

据记载:历史上,通州经济发展与漕运仓储有密切关系。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战国,兴于隋唐,盛于元明清。这里逐步形成水路,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中心,明清漕运时期是通州地区商业发展的鼎盛期,经济繁荣数百年之久,曾有“小燕京”之称。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华大街闸桥一带逐步形成以通州百货商场、人民商场、华联商厦、金鼎大厦为龙头的综合型商贸服务中心。除了这四家大商场,还有光明楼综合商场、五金交电大厦、新华市场、惠园春饭馆、邮局、新华医院等。这一地区始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通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不仅吸引着通州城乡的老百姓,更吸引着朝阳区、顺义区以及通州东部的河北省大厂、三河、香河等县市的老百姓前来休闲购物。

后来,这里建了过街走廊,把通州百货商场、物美超市、华联商厦连接在一起,新华大街南北的两个出入口都安装了双向滚动电梯,老百姓可以从大街两侧的滚动电梯进入各个商场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即使不买东西,也能在逛商场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享受生活的乐趣。

2010年6月30日下午2点,依据通州新城规划,在核心区建设中,通州百货商场闭店。闭店前,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给“通百”拍了不少相片,还有其他建筑的相片,既是送别,也是为了留个念想。到了秋季,“通百”和对面的物美超市等一起被拆除了。

走过60年的通州百货商场,是通州特有的线条记忆和历史符号,就像老邻居那样,与街坊四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让我们终身难忘。

我和眾多的老通州人一样,对“通百”有着深厚的情感。“通百”伴随着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代人和我们的孩子们度过了美好的年华,承载着老通州人的美好记忆,让人怀念和充满感激之情。用笔粗浅地记录下来,只为记住这个曾经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老邻居,还有热情善良的“通百人”。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猜你喜欢
百货商场通州文具盒
雪落通州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西瓜喷泉”
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里的宝贝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文具盒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