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主妇》和《家有儿女》两剧家庭价值观之比较

2019-12-12 10:02金慧芳徐宁骏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金慧芳 徐宁骏

摘 要:本文以中美影视剧代表《绝望的主妇》和《家有儿女》为范本,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五个文化维度分析比较两剧中体现的中美家庭价值观之异同。结果发现,美国父母主张民主平等,中国父母恪守长幼尊卑礼节;中美国民均喜欢创新、挑战;美国认同个人成就高于集体利益,中国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美国民性格均表现为男性性格的果敢、坚定;美国国民着眼当下,中国国民放眼未来。

关键词:《绝望的主妇》;《家有儿女》;家庭价值观;五个文化维度

一、概述

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在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因此,家庭的价值观可以映射出文化的价值观。基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美家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家庭价值观。

《绝望的主妇》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反映美国中产家庭文化的美剧,而《家有儿女》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康家庭情景剧。本文以两剧为例分析比较家庭价值观之异同,进而得出中美家庭价值观各自的特点。通过学习美式教育方式,改善中式育儿方式,提高我国儿童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中美社会文化交流。

二、中美家庭价值观之异同

本文将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1]的权力距离(指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指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时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是否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指社会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指社会是否对男性特征,例如对“攻击性”“武断”的赞赏,还是对其他特征的欣赏,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职能的界定)、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长远观念抑或短期观念)[4]等五个文化维度进行分析比较。

(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体现的权力距离

美国的权力距离指数为40,而中国的权利距离指数为80。相较之下,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上更追求民主和平等,子女对父母的称呼除了爸爸和妈妈之外,也可以直呼其名。美国孩子一般在18岁成年后便搬出父母家,若继续住在父母家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相比较而言,中国父母对待子女相对严厉,具有很高的权威身份。晚辈对待长辈需要绝对的敬重,恪守“孝”道和长幼尊卑礼节。例如,家庭宴席上,年长者需上座,待长者坐定方可入座等。

美国主张民主和平等,因而在第一季第13集Zach和Julie早恋接吻被母亲Susan发现,Susan对Julie采取说理的教育方式;第一季第15集Danielle被母亲Bree发现想要偷尝禁果,Bree的反应是“我们需要谈谈”。种种场景的设置均是因为美国社会崇尚人人平等,权利距离相对较小。而《家有儿女》中,刘梅对于早恋的态度十分坚决——要把早恋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并且认为“这个年龄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对于子女的态度——一切以学习为重,父母的话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子女应当服从。

(二)追逐梦想过程中体现的不确定性规避

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为46,而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为30。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高表明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会采取手段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以追求安稳。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低的国家,国民追求创新,喜欢挑战,喜欢新鲜事物。美国和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都不是很高,差异不大。

《绝望的主妇》中Lynette和Tom已是4个孩子的父母,但Tom仍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开了一家披萨店,并且组建乐队,在电视剧的后期,40多岁的Tom再次上大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3]。《家有儿女》第一季第61集夏雪听完成功人士的讲座欲自己创建一个购物网站,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不服输的夏雪顺利将网站办了起来。两剧的创业者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勇于尝试白手起家,挑战创业之艰辛,这正是低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国家的国民性格表现。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的比较

美国的个人主义指数高达91,而中国的个人主义指数为20。个人主义指数高的国家认为个人成就高于集体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人生的目标,公民崇尚自我独立和个人自由。而集体主义指数高的国家则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如果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应当舍其个人利益而保全更多数人的权益,一切言论和行动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人与人之间应当合作获取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

1.家庭经济来源体现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差异

Bree、Gabrielle两位在《绝望的主妇》中是全职主妇,Lynette和丈夫Tom在剧中曾轮流工作,轮流带孩子。这表明在家庭经济来源对象方面,夫妻两人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照顾孩子,提倡角色的完全分配,互不干涉。然而,《家有儿女》中,夏东海和刘梅夫妇属于工薪阶层,共同为家庭经济收入出力。

2.子女的个性成长体现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差异

《绝望的主妇》所代表的美式个人主义比较明显,如子女成年后经济独立、子女结婚后父母很少到子女的家里走动、父母老了之后的养老方式是送到敬老院等。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所谓的“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但孩子并不属于“父母”。[2]而《家有儿女》第一季第33集,因为夏雨被牛牛欺负,刘星被牛牛的舅舅欺负,所以触发了家庭成员间的保护欲,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某个成员就是一个家庭的象征,成员受到欺负,集体就会出面保护某个成员,有时出于义气,有时出于爱护,有时出于责任感。

(四)夫妻在决策中体现的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

美国的男性主义指数62,中國的男性主义指数为66。男性主义指数高的国家,其国民的性格表现为自尊、自信、果断、注重工作绩效;而男性主义指数低的国家,其国民的性格表现为谦虚、守礼、注重生活品质、主张男女平等。从指数看来,美国和中国都是男性化较强的国家,国民性格表现为男性常有的坚定、果敢,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绝望的主妇》第一季第17集,Bree坚持将儿子Andrew送到少年感化中心教化,态度强硬;第六季第17集Susan悄悄替丈夫偿还之前的贷款,然而Mike知道了以后,大发雷霆,认为即便要支付9%的利息,这也是他自己的事情[3],流露其强烈的自尊。《家有儿女》第三季第1集,夏雨想学钢琴,父母长辈则坚定地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中美家庭的父母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态度都比较坚定、强硬。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视角下家庭消费观之比较

美国的长期取向指数30,而中国的长期取向指数为100。长期取向指数高的国家着眼于未来,会考虑当下的事情将会在未来产生的影响,喜欢未雨绸缪,而长期取向指数低的国家着眼于当下,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人喜欢花明天的钱,在当下享受生活。例如,《绝望的主妇》第五季第14集Bree写的烹饪书大卖,就买新车犒劳自己。Bree将钱用在当下的满足上,而非储蓄起来以防将来急用,这也是大部分美国人的做法——手中的钱花在当下,甚至消费未来的钱。而在《家有儿女》中,刘星和鼠标曾存钱养猩猩,夏雨存钱为朵朵买玩具,在一个家庭中,上至父母,下至子女,都有存钱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

三、结语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五个文化维度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美家庭价值观的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取向,各有可取和改进之处。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中国父母可以教育子女在基本的“孝”道上,追求一定的民主和平等。这就要求中国父母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并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不确定性规避这一维度上,中美家庭的指数均不高,表明国民追求创新精神,勇于尝试,中美家庭的父母应鼓励子女激发潜能,追求梦想。而关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一文化维度,孩子在追求独立的个性成长的同时,心中要有集体责任感,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往往一群人团结起来就能完成。此外,美国的女性也应当更加地经济独立,以防在高离婚率的社会背景下,离异后没有经济来源。中美的男性化都较强,其国民果断、注重工作绩效,父母应教导子女并重谦虚、守礼。在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这一维度上,在适当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应当学习中式家庭的未雨绸缪,做好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在总结中美家庭价值观的特点后,通过适当借鉴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模式,便能促进我国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同时还能促进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交流。(通讯作者:徐宁骏)

参考文献:

[1] Hofstede, Geert.Culture's Consequenc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84.

[2] Xiang Hua.Cultural Exploration into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J].Academics,2014(12).

[3]龚雪燕.从《绝望的主妇》看中美文化差异[J].当代文坛,2016(5).

[4]汤新煌,关哲.试析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论——跨文化视角[J].辽东学院学报,2006(4).

[5]张渲婷.中美家庭观之差异[J].科技信息,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