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的思考

2019-12-13 11:06
法制博览 2019年2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信仰领导

张 蕾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法治信仰体现社会主体的法治情感、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标志着社会主体对法治形成了普遍的精神追求、感情归属和意识自觉。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发展社会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的重要作用,其践行法治信仰的程度非常重要。

一、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法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要确保改革不断推进,就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和维护法治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让法治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永葆青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法治的作用,要善于将党的改革主张和人民的改革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制度,将改革实践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以促进和保证改革措施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力军,要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与水平,自觉践行法治信仰,保障改革不偏离法治轨道。

(二)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无论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还是社会的其他方面,都要纳入法治的轨道,不受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要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践行法治信仰,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有效推进依法治国。

(三)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全民法治信仰的树立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前提,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这就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法治体现的是国家权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举措。法治是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根本依据,也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法治社会在广义上是指依法治理、依法而治的社会;在狭义上是指与政府等公权力领域相对应的社会领域的法治化状态,它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社保、旅游、人口以及劳动就业、社区建设等方面依法而治的状态。法治社会要求人们认同法律至上的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习惯,遇到矛盾纠纷时,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即需要人们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各个层面发挥着引领、示范等关键作用。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法治信仰,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法律实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从而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和内在的精神支持,推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法治化。

(四)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需要

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但需要法律制度等“硬”环境的建设,也需要法治信仰等“软”环境的建设。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具备道德修养、理论思维、战略眼光等多种素养,而且要信仰法治并自觉践行法治信仰。当前,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已有很大的提升,依法行政的观念与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谈到:“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而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法治信仰是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的内在动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修养,自觉践行法治信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才能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从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二、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的路径

(一)要尊重法治

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首先要尊重法治。法律权威能够赋予法律价值以神圣性,并由此强化内心的法律情感。法律要获得神圣性,就必须反映社会主体的情感寄托、内心需求和普遍良知,法治也必须成为实现社会正义、维系社会秩序的权威机制。一是要树立法治观念。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基本的法治观念,对担负起组织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任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理念。要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了解如何做是合法的,明晰法律的底线。要合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带头守法用法,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二是要形成一些仪式。或许外在的形式不如内化的精神内容更能够符合法治信仰的内在要求,但是庄重的仪式能够强化领导干部对法治的内心感受及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便于将法治转化为领导干部的精神内容,变成领导干部的精神追求。通过这样的一种仪式让领导干部从内心对法治产生神圣感,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地接受、认同和遵守法治,从而更好地践行法治信仰。

(二)要认知法治

任何人的法治信仰都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对法治不断了解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领导干部要践行法治信仰,就需要对法治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这不限于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需要对法治精神、法治原则有所了解。一是要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要把法律知识纳入考核、晋升的要素中。法律知识的培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集中授课、法律知识竞赛及案例教学等相结合,以此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由于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有时会涉及到多部法律,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而且还要学习其他法律。同时,法律培训要把领导干部自学纳入进来,让领导干部有效利用时间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书籍等形式自学,从而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处理事情能够得心应手,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二是要开展以法治精神、法治原则为核心的教育。想要培养起领导干部对法治的归属感,使领导干部自觉的践行法治信仰,单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条文的灌输是不够的。法治并不是单纯的由众多法律堆叠而成,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同整个社会其他的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领导干部掌握了必备的法律知识后,还要使其掌握法治的价值、作用、理念、原则等内在因素。要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机构的作用,把宪法法律列为培训的必修课,提高领导干部对法治价值和精神的认同,强化其法治意识,让领导干部真正了解法治,真正把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要追求法治

法治信仰要求把法治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机制,把法治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领导干部要践行法治信仰,就要把法治作为追求,对法治的追求即是对法律所蕴含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和秩序等价值的追求。一是要依法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要受到约束的。权力应当如何行使,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把握好权力的边界,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不可越权、滥用职权,同时,属于自己的职责,要勇于负责,杜绝为官不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要注重程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程序是实体权利的基本保障,实体正义只有通过正当程序才能落实。正义的精魂不仅体现于结果,也必然体现于产生这一结果的诸多程序,程序充分体现了公正、公开、公平的法治精神。例如,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严格坚持依照程序办事,不仅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决策科学、民主的重要保证。一项决策,如果事先调研充分,各方意见建议被广泛吸收,就会更有利于决策的落实和见效。如果瞒天过海,该走的程序不走;或者避重就轻搞“变通”,将程序当摆设,这本身就是对法治的破坏。所以,领导干部在践行法治信仰的过程中,要注重程序。三是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如果对权力不加以监督,就会导致权力滥用,从而滋生腐败,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领导干部践行法治信仰,不仅要有接受监督的意识,而且还要通过行动主动接受监督。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这种监督,让领导干部时时接受行政行为合法合规性的考验。

三、结语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法治信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要求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尊重法治、认知法治、追求法治,真正做到自觉践行法治信仰,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信仰领导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