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多维度分析*

2019-12-13 16:04李乐榕翁楚歆
法制博览 2019年16期
关键词:身份公民国家

李乐榕 翁楚歆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国家认同感是“公民确认自己属于某个国家共同体的心理活动”[1]。我们将这种心理活动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即认同其本身属于该政治共同体,认同其公民身份。其次,是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文化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稳定支撑,是国家的强心剂。再者,是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即为公民对该国产生的各种情感,通过情感上的支持,表达了对该国的认同。最后,我们要对一个国家产生认同,还必须通过行为来表达,即为行为认同。行为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通过他的行为,采取一系列正面、积极的方式,维护该国的各项利益,包括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等。

一、身份认同维度

(一)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

公民身份认同,其公民身份就是特指持有标志中国公民身份的身份证,享有权利和履行对应义务的人。身份认同,是指阶级不同、种族不同等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拥有一致的国家认同和政治信念,承担起平等的政治责任和义务。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公民身份的确定和对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认同。高校大学生的身份认同,首先要明确自己不只是学校的一份子,更是社会群体的一份子,要认同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自己为中国人。其二,高校大学生要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中国公民,要对社会产生归属感,让自身融入和参与到社会中去,遵守法律法规,更要对权利和自由要有正确的认识,公民享有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要自觉履行作为公民相对应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其三,要具有公民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要明白面对法律,每个人都是出于平等地位的。但是平等是相对的;要有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凡是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就具有了该国法律承认的公民身份,受中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享有权利不代表有不受法律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在法律规定的权力中去从事一切不危害他人的行为,公民的行为要顾及到公共利益,一旦碰到法律的底线,必然受到法律所对应的惩罚,法律是保护具有中国国籍合法的所有中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还要有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参与到选民中去,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代表,关心国家政治实时热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关心社会民生,监督政府,一旦发现腐败行为,要及时通过网上、电话、社会媒体等方式揭露出来。我国公民最显著的身份象征就是身份证,这是我国给予每个公民可以证明自身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证成为了公民生活离不开的证件,出镜入境、上学,坐车,开户,买房工作等都需要用到身份证。中国人要认同自身的身份,首先就要先认同中国公民的身份。

(二)对国家符号的认同

国家符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人们可以通过这一符号联想到这个国家,如代表一个国家的图腾和国徽等。我国历史久远,时期不同,就有不同的国家符号象征。国家符号象征从古代就开始出现了,在古代,龙的图腾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将自己视为龙的化身,以神明色彩稳固统治地位,其影响很深。如今,我们中华民族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但该称呼不再具有神明色彩,而是代表了我们中华儿女面对困难,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胞们日日夜夜修建而成的长城,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现代的长城,主要功能不再是国土防御,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价值却是永恒的。现代长城不只是经济价值,还可以作为国内外华人旅游区,更有文化价值,国人来拜访长城不只是为了瞻仰古迹,更是国人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敬重和热爱。外国人来长城旅游除了为欣赏长城的美之外,还表达出和中国友好团结的决心,这可以更进一步密切我国和外国文化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将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视为我国的最显著的标志,它们代表了我国在抗战时期的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鼓励全体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国家符号并非单纯的符号,而是一个国家人民的信仰,正如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立正站好,面向国旗敬礼,这是对祖国的崇敬和认同。所以,认同一个国家,要先从认同一个国家的符号做起。

二、文化认同维度

(一)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认同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伟大的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十分珍贵的优秀文化。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古代先人们留下的优秀文化十分珍贵。在思想方面,儒家思想从古至今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其最为核心的观点是“仁”,提倡“以和为贵”,“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为君王所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更是国家对外对内的方针。儒家思想不仅对我们个人精神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而且从较为宏观的方面来说,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文学方面,有经典的四大名著,有情感不一的诗词,有记载历史的《史记》,也有关于军事战略的《孙子兵法》。它们都是我国的古代优秀文学著作。至今我们仍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古代名著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这些名著对我们今天的生活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如祭拜祖先的清明节,登高望远的重阳节,纪念屈原精神的端午节。这都是在提醒我们,对于民族精神我们不能忘,古代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在认同国家文化的时候,也要注重于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了解我国的古代优秀思想和精神的传承,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对我国红色文化的认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红色,代表光明,代表希望,是勇气的一种象征,也是革命的一种象征。红色,是我国红色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指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包含着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动力,蕴含着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精神都在新中国成立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鼓励人们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团结奋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将革命老区作为一项旅游资源,这不仅有助于革命老区的脱贫,而且也向新一代人展示了革命先人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红色文化的发展以及创新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发展。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和自觉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先进文化。我们要与时俱进,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努力培育"四有"公民,我们要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等腐败思想。我们只有认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了解和关注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够看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明确方向。而当前的大学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要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仔细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时刻关注国家时事,时刻记住自己是祖国的一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权益。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反馈社会,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

三、情感认同维度

(一)对国家公民自豪感的认同

国家公民的自豪感是指公民对其国家的正面情感。它包括个人对国家的尊重感。情感认同是驱使人们做到“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在情感上产生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和认同才能由外在认知真正地转换为外化于行。国家自豪感作为情感之一,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路径去寻找和捕抓大学生的感情契合点,做到“激发激情、保持激情、主动传播激情”,这样才能正确地继承党和国家的意志,牢牢抓住时代的接力棒砥砺前行。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应在情感上给予肯定和认同,才会对国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承当使命,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去贡献国家和服务人民。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若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并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此次报告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加深层次的要求,同时为情感认同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了中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其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对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守思想道德底线、促进新时代青年人才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既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稳固和谐文明社会的发展。离开了情感的价值认同将不具备意义,会导致出现“知行分离”的行为。即在理论认知中明白某价值观是正确的,但是在日常活动中却无法做到行为与认知所一致。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为情感认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

四、行为认同维度

(一)对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的认同

在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联系逐渐变得密不可分。如今,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推动了内地人民与港澳同胞的交流。但是,当前实现祖国统一仍存在一些阻碍,台湾地区的和平仍然受到“台独”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的威胁。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究竟能如何帮助和维护国家统一,不让别的势力有趁虚而入的机会。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且我们的思想要紧紧地跟着党。然后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体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再是要细心谨慎地钻研科学道理,也要耐心地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最后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还要做到表里如一,道德与知识相配。要维护国家统一就如建房子一般,把根基,把底部做结实了,才能立于万代历史中的不败之地。只要把学生们的基础思想建设牢固了,走了正确道路,所有的阴谋都只能半路夭折。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人的义务,大学生认同维护国家统一不当只是个人的责任,也是思想的健全。

(二)对增强民族团结的认同

我国拥有众多民族,这是我国的特点,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的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各个民族之间早已相互融合,不可分离。但是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存在着差异,如何正视这些差异,是我们增强民族团结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要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边境、维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首先就必须平衡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推进民族团结,这是不容马虎的重大问题。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祖国的繁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民族团结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对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保持包容、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不要做有害民族团结的事。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首先要有集体意识,认可自己是众多民族中的成员,不容分割,对民族团结会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有所认识,其次是从行动上去维护我国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三)对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认同

国家安全对国家至关重要,当前世界形势千变万化,国家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保持高度警觉。近年来,敌对势力开始将矛头指向在校大学生,他们采用各种方法,让大学生利用其身份,获取一些事关国家机密的情报。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仍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是提供了一些信息,并未损害国家利益。

这是国家安全观不足的情况。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面对犯罪分子的诱惑如此不堪一击,甚至并未发觉异常,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国家安全的维护,首先,需要每个国民坚持准确的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支撑,代表了国家的未来,所以更应该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其次,大学生支撑着国防建设,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意识。站在理性的角度,了解国防问题,要懂得拥有忧患意识,对一些问题保持基本的判断力。我们应该积极了解时事,对国家的发展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应该拥有自己的正确的判断,还应该增强国防意识,热爱国防,依法参军,加入民兵组织。为建设祖国和保护国家安全而竭尽全力。最后,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国民应主动承担的责任,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也是我们作为国家一份子应该承担的。我们应该主动保守国家秘密,发现威胁到国家安全的现象要主动上报。要明白国家安全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发展建设,实现祖国的昌盛富强。所以,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身份公民国家
论公民美育
跟踪导练(三)(5)
把国家“租”出去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