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与晚霜冻

2019-12-13 08:53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3期
关键词:降雪量霜冻降雪

杨 芳

暴 雪

自古以来就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雪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印象,不过它也有自己狂暴的一面,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就成为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雪。

河南的暴雪主要出现在当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暴雪出现日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加。这是由于河南南部地区水汽较充沛,而且冬季气温一般在0℃左右,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时,在南部造成较大降雪。

暴雪的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最低级的蓝色预警是指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也许读者会问:4毫米的降雪量就已经需要预警了吗?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降雪量不是积雪厚度!

降雪量是指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而积雪深度由于南北地区的雪含水量不同而差异很大。我国常年冬季平均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积雪深度增加7厘米,但积雪受气温影响明显,这个换算关系仅适用于平均情况,个例差异很大。如果雪很干燥蓬松,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的积雪深度可达20厘米甚至30厘米。

我们将暴雪蓝色预警的4毫米降雪量换算成积雪厚度大概有7~12 厘米,对于行人来说,10厘米的积雪刚刚没过脚面,还可以行走。但对于汽车来说就危险得多。降落到公路上的雪会改变公路的路况,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通常在0.6左右,而有冰雪附着的路面摩擦系数会降到0.1~0.2,路面附着力大大降低,汽车转向以及制动的稳定性下降,难以控制,容易左右滑摆,而且制动距离加大,对行车安全威胁极大。根据英国的气候条件与交通事故资料统计,降雪时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是干燥路面的5倍。

晚霜冻

晚霜冻,又称春霜冻,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期使农作物植株体温降到0℃以下引起伤害的农业气象灾害。

依据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平流霜冻。北方低于0℃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呈水平流动,在广大地面上形成的霜冻,叫“平流霜冻”。二是辐射霜冻。在寒冷、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间或早晨,地面和作物表面强烈地向外辐射热能使地面空气冷却到0℃以下的霜冻,叫“辐射霜冻”。三是平流辐射霜冻。冷空气从北方侵袭过来,地面温度降低,再加上夜间地面散热冷却而形成的霜冻,叫“平流辐射霜冻”或“混合霜冻”。晚霜冻的出现常常给返青的小麦、抽薹现蕾的油菜及其他幼苗造成冻害。

河南省处在黄淮麦区晚霜冻多发带的中心位置,发生频率在30%以上。河南东部周口、商丘等地处于晚霜冻高风险地区,西部的三门峡和北部的安阳、新乡等地为中度风险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信阳、南阳等地。

防御晚霜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霜冻来临前,田里灌满水,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不散失,提高空气温度。灌水一般可使空气温度升高2℃左右。

猜你喜欢
降雪量霜冻降雪
1970年~2018年根河市降雪时间变化特征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贵州霜冻气候变化特征
1961—2016年中国天山不同级别降雪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果洛地区《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方案》的研究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
呼伦贝尔市2015~2016年冬季气候影响的对比分析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