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对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疗效及肛门直肠动力的影响

2019-12-13 07:22张远安赵金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帕罗西果糖口服液

张远安,赵金强

便秘伴情绪障碍是一种因长期排便困难引发的厌食、焦虑、暴躁等精神性临床症候群。排出器质性因素的便秘主要分为慢传输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混合型便秘,其中慢传输性便秘人数最多。严重便秘患者若长期得不到治疗,易引发便秘肠型易激综合征常伴异常心理。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对症治疗措施,但临床疗效不佳[1]。有文献报道认为[2],便秘伴情绪障碍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与直肠动力异常密切相关。Mohan M等[3]认为,对情绪异常对便秘病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的诊治要从便秘病症与情绪障碍两方面出发,进行对症治疗。帕罗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精神类治疗药物,主要应用于抑郁、焦虑症患者。乳果糖口服液可促进肠道嗜酸菌生长,抑制蛋白分解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种数量,促进肠道蠕动排出粪便。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对应用帕罗西汀与乳果糖口服液,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110例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32例,年龄49~65岁,平均年龄(52.9±2.54)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34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3.9±2.51)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 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并经B超确诊为慢传输性便秘。纳入标准:①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的患者;②腹胀、腹痛时间≥15 d的患者;③每4次排便有1+次排便费力、便为状块、便不尽的患者;④对治疗药物不过敏的患者;⑤病历资料齐全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各种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②哺乳期、妊娠期的患者; ③病程≤3个月的患者;④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液(生产厂家:Abbott Biologicals B.V,批准文号:H20120387),10 mL/d-3,连续用药100 d。观察组患者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生产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清水送服20 mg/d-1,连续治疗100 d。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功能、心理状态。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考《老年特发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学变化及心理评价》评价标准[4]:①显效,患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排便阻力显著减少,便形、便质正常,且心理状态较好,面容明媚;②有效,患者排便次数增加,排便阻力虽有减少,但依旧困难,便形、便质无改善,焦虑、抑郁心理改善,面容愁苦;③无效,患者排便困难,次数未见增加,排便用力,腹痛异常,抑郁、焦虑心理未见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100 d应用多功能肠道功能消化道检测仪测定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指标,压力值计算为8个测压道平均值。使用50 mL的注射器不断给气囊充气,记录受试者感觉最低阈值,以受试者出现不可控制的排便感数值作为最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为判断标准:随气量递增与直肠压力时限性增加之比。由3名经验丰富的测评者应用HAMD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抑郁心理少,心理状态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7.2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动力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肛门直肠动力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静息压、缩窄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肛门括约肌压力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直肠静息压、缩窄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肛门括约肌压力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动力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直肠感觉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直肠感觉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模拟大便括约肌净减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最低敏感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模拟大便括约肌净减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最低敏感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直肠感觉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Engel[5]医学理论的提出,患者精神状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要求临床应将生物与心理因素妥善结合治疗疾病。精神心理对便利的作用复杂,长期的社会因素或可影响患者心理,使之处于无意识、长期的生理应激状态,从而限制下层功能,影响脑组织对情感中枢神经的调解作用,加重便秘病情。张颖等[6]学者已经证实,长期、强烈的应激情绪可改变结肠及小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增加肠道敏感性,扰乱正常肠道环境,对便秘病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有报道认为[7-9],功能性肠胃疾病发病机理存在共性,且机体肠胃感觉反应与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肠胃感觉反应刺激脑干内5-HT数量增加,从而影响大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导致或加重抑郁情绪[10]。故而,临床治疗便秘基础上加用适当抗焦虑药物,可显著改善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辅助疗效。帕罗西汀是5-HT再摄取抑制剂,可显著控制5-HT水平,从而治疗抑郁情绪。帕罗西汀半衰期较短,不影响肝、肾、血管的正常功能,安全性较好,适用性较佳。乳果糖口服液是一种常用便秘药物,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可在短时间内软化坚硬粪便,使其排出体外。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帕罗西汀及乳果糖口服液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P<0.05)。提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治疗,这与帕罗西汀药性有关。帕罗西汀通过调节下丘脑5-HT,稳定及保护脑调节能力,客观上保护了脑组织对精神神经功能的调解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乳果糖口服液调解肠道功能的重要传递介质[11]。所以,帕罗西汀在改善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精神状态,缓解抑郁症状的基础上,辅助乳果糖口服液临床疗效,使得患者便秘症状总体得到改善[12]。观察本文肛门直肠动力指标及直肠感觉功能指标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缩窄压指标、模拟大便括约肌净减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肛门括约肌压力、直肠最低敏感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提示,抗焦虑药物可能通过松弛便秘患者盆地肌群肌肉,改善肌群紧张度,从而减少患者直肠的感觉阈值,优化肛门直肠矛盾运动,最终提高直肠运动协调性及顺应性。况雷雨等[13]研究认为,便秘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情绪波动较大或佳侣状态时,机体直肠肛管运动协调能力显著降低[14-16],直肠蠕动速度明显下降。诸多研究结果认为[17-19],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便秘病情的重要因素,85%的长期便秘病情均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观察本文研究HAMD评分结果可知,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HAMD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治疗的对照组。综合本文研究结果表1、表2、表3、表4我们认为,帕罗西汀在改善降低便秘伴情绪障碍患者抑郁心理的同时,协调直肠运动,提高肛门括约肌压力,从而辅便秘疗效。而便秘症状的缓解有可对抑郁、焦虑等情绪起到联动效应[20],改善便秘的患者情绪,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模式[15]。

综上所述,在便秘患者中伴情绪障碍人数较多,绝大多数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均有或轻或重的抑郁、焦虑等心理,这些负性心理是也便秘发病生理因素之一。临床在治疗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时,应尽快从单一药物治疗模式过渡到联合治疗模式,即不仅要对便秘症状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还要对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进行诊治。帕罗西汀可显著改善便秘患者精神障碍现状,从而打破便秘与精神障碍之间的恶性循环,调整情绪辅助乳果糖疗效。同时,帕罗西汀的半衰期较短,安全性较高,对身体其他器官无明显的破坏作用,可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帕罗西果糖口服液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