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苦读医书成大器

2019-12-13 05:29西有林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5期
关键词:黄元御医书功名

●西有林

黄元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出生,家中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酷爱读书,诸子百家,无不精熟。正当他意气风发,欲以功名动天下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粉碎了他的梦想。

1734年8月,正在苦读的黄元御忽然觉得左眼模糊,对镜观看,红涩异常。他本以为是疲劳所致,于是掩卷休息数日。不料想三日后,整个左眼开始红肿,无法看清事物。忙找来医生诊治,却又被庸医所误,导致左眼失明,并且,部分增生组织突出眼外,严重影响形象。清朝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得委派官职。如此一来,以文章博取功名的大门,对他彻底关闭了。

此时的黄元御,跌到了人生最低谷,他不再与人交往,时常独自行走在僻静处,梦想已破灭,前途在何方?难道自己要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终老此生吗?经过痛苦煎熬,黄元御再次找到奋斗目标:自己既然是被疾病所误,那就去和天下的病痛作斗争,他暗暗发誓,有生之年,定要医尽天下苦病之人,让世间减少疾患之痛。锁定前行方向后,黄元御开始研究医术。但在家乡,并无名医可以请教,黄元御便去书店买来《伤寒论》自主学习。虽然他国学功底深厚,本人又聪明绝顶,但初次阅读,却发现自己一句都看不懂。黄元御毫不气馁,他又去书店,将所有《伤寒论》注解买回,继续攻读。据记载,他所购买的注解书有几十上百本之多(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他看一句伤寒论,再翻看几十本注解,用心思索后,写下心得。就这样,薄薄一本书,他废寝忘食地读了三年。结果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将书合上那一刻,黄元御仰天长叹,这也太难了。

对黄元御来说,读其他诸子百家的书,很是容易,“过目冰消,入耳瓦解”。可是张仲景的书,实在过于难懂,通读这本书很容易,数日即可,熟读背诵也并不难,数月时间而已,但要真正融会贯通,领会书中真意,却还远远不够,他又一次陷入痛苦之中:我此生是否能成为张仲景先生所要求的医者呢?无计可施的黄元御决定暂时放下《伤寒论》,放松心情,看看其他杂书。这段时间他到底做了什么,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后人无从知晓。我们知道的是,1737年,黄元御又一次翻开了《伤寒论》,再次凝神钻研,心静如水的他是这样描述的:“又复摊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他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里,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哪怕睡梦中,依然在考虑医学问题,可说是书与人已是一体。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天,黄元御灵光一现,豁然开朗,领悟了《伤寒论》的灵魂。隔着时间与空间,他仿佛看见了仲景先生赞许的笑容。

用尽全部精力读完《伤寒论》的黄元御已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顿悟后的他觉得很多对《伤寒论》的解释并不准确,于是,在帮人诊治的同时,黄元御又开始整理多年苦读心得,自己注解。他将书命名为《伤寒悬解》,最初只是打了草稿,由于生活动荡,无法彻底完成,直到十年以后,才最终完稿,成为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此时的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医者,就连京城的乾隆皇帝也闻其名,请他来做御医。他医术高超,救人无数,但不喜与人交往,治病救人之外,一心写书。在有生之年,一笔一笔完成了《金匮悬解》《四圣心源》等近200万字著作。

青年时代遭遇挫折的黄元御,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最困难的岁月里,孤军奋战,苦读医书,通过不断努力,终成一代名医,名垂青史。

猜你喜欢
黄元御医书功名
明在“知不足”
神医的秘方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不附和名医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曹雪芹的杀卿之笔
医史教材“万全撰成《万密斋医书十种》”说法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