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郭兰英突然"扑通"一跪,让人心疼掉泪!不禁感叹,这才是艺术家!

2019-12-13 01:33
世纪人物 2019年12期
关键词:郭兰英白毛女周总理

郭老的这一跪,一下跪到了人的心坎里,北洋君顿时心疼地不得了。

那是2015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正在复排歌剧《白毛女》时,请老艺术家郭兰英过来,现场指导年轻演员表演。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示范杨白劳自杀,喜儿悲痛“哭爹”这一幕时,86岁的郭老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完全忘记了自己年事已高,她大喊了一声“爹——”突然“扑通”跪下,幾乎是将身体狠狠地“摔”在了薄薄的地毯上……

老人这毫不保留的一跪,让所有人心疼不已,老人这撕心裂肺的失声痛哭,让所有人心碎了一地……

谁能想到,这短短十几秒的表演,其实只是给年轻演员做的一个示范,而86岁的郭兰英仍是拼尽了她的所有,几乎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什么,是真正的演员,什么,是真正的表演!

几天前,2019年11月3日,当郭兰英,再次出现在荧幕的时候,她带着温润的笑容,步履矫健、精神抖擞,任谁也不敢相信,

她已经是一位90岁的老人!

回首郭兰英的一生,她所遭受的苦难和她创造的传奇一样,数不胜数:四岁开始学艺,十一岁被卖到戏班,十四岁一唱成名,十六岁做出人生抉择!从旧社会的梨园新秀,到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民艺术家,或许今天的我们很难相信,郭兰英一生的转折点,竟是因为在剧院看的一场演出……

尝遍人间大苦大难历经九死一生

1929年12月的一天,山西平遥一个贫穷的佃户家里,传来一声女婴的啼哭,因为上面已经有了5个男孩,女孩的出生让这家人喜出望外。

然而,家里穷得只剩下几把小米,母亲干瘪的乳头里没有一滴奶水,眼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养不活,父母一狠心,把她扔到村外的树林里……

这个刚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婴,就是郭兰英!

郭兰英的姑姑听说哥嫂把孩子扔了,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到野外,把已经奄奄一息的她救了回来……

为了能讨口饭吃,刚四岁时,郭兰英便跟着本族一个名叫郭羊成的叔叔跑台子学晋剧。那时的她又小又矮,连舞台都爬不上,每次都要被人卡住腰抱上台;个子还没有木刀高,她就使出吃奶的力气,举起木刀挥舞。

然而,就是这样艰难的时光,对于郭兰英来说,都是童年短暂的幸福。1941年冬天,

由于生活实在艰难,母亲迫于无奈,把只有11岁的郭兰英卖到太原,一个晋剧戏班子里做学徒。当母亲流着泪签下“死生由命”的契约时,只盼着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女儿,有一天能成了角、一唱成名。

旧社会的戏班子,说是人间地狱一点都不夸张。十来岁的郭兰英不仅每天要学戏练功吊嗓子,还要当粗使丫头,烧火做饭、洗衣劈柴!可即便如此,师父师娘仍然对她百般挑剔,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

那时,郭兰英最大的心愿,就是练成真功夫,早日登台表演。晚上,她把将两条腿轮流着枕到脑后,一觉醒来,腿疼得失去知觉;早上,她迎着凌冽寒风,匍匐在冰面上练声,愣是将坚硬的冰面哈出一个洞来。

13岁的时候,郭兰英便能挂牌登台了,她从演丫鬟、宫女一直演到了青衣、花旦、刀马旦,唱、念、做、打样样在行。

1944年,15岁的郭兰英跟随戏班子从山西唱到北京,再唱到河北张家口,当时已经唱红的郭兰英,被称为“晋剧里的梅兰芳”!

然而,即便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她仍然没有逃脱被毒打的厄运,几次差点被打成终身残疾。

“最严重的一次,师父师娘拿着板子,轮流在我肩膀上、头上砍,打累了师姐接着打,拿那个烧火的棍子,在我身上、腰上、腿上就那么砍。”

非人的折磨让十几岁的郭兰英陷入更深重的绝望。就在这偷生不得、欲死不能的黑暗中,1945年,16岁的郭兰英终于迎来了她生命中的一道光亮!

一场演出让她嚎啕大哭:“这台上喜儿就是你啊!”

1945年,郭兰英的母亲讨着饭从山西走到了张家口。母女团聚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而真正改变她命运的,却是因为一场演出。

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深情优美,等演唱到那句“这是强大的祖国”时,郭兰英忍不住情绪激动,热泪盈眶,她想到了自己幼时的凄苦经历,想到了战士们为驱逐外敌,抛头颅洒热血……

一曲终了,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流着泪拍手叫好。

歌曲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一下子就轰动全国。从此,《我的祖国》成为一个激活中国人几代人集体记忆的“密码”。只要“一条大河”的旋律一响起,我们就会跟着哼唱起来,就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1959年,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映,却意外让一首歌风靡全国,那就是乔羽作词、张棣昌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

1964年的国庆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大联排时,周总理直接点名《南泥湾》由郭兰英来演唱。

这首诞生在1943年的歌曲,在之前的20年里都是由美声歌唱,经郭兰英通透、清亮的嗓音以民歌的方式重新演绎后,一下子唱响了全中国!

在那个火红的岁月里,郭兰英几乎是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投入到演出中。为了演好《小二黑结婚》,她几乎一字不差背下了赵树理的原著;为了不耽误下乡巡回演出,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冒雨上山而流产,再没能有孩子;为了演好《窦娥冤》,她强忍着个人的悲痛,全身心投入排练……

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最困难的时期,郭兰英仍坚持练功、练嗓子。

当她得知周总理一直关心着中国歌舞剧院,关心《白毛女》的演出,也一直记挂着自己的时候,她几次潸然泪下。

上个世纪80年代,舒强导演来歌剧院复排《白毛女》。当郭兰英再次登上歌剧舞台时,已经是50多岁了。时隔三十多年再演《白毛女》,舒强导演一遍遍说戏,郭兰英一遍遍重复着动作,她认真地就像是第一次学演戏的小学生。

克服了年龄上的巨大困难,郭兰英再次成功上演了《白毛女》。

然而,她毕竟已经不再年轻,在一次演出中,郭兰英坚持从高处跳下,腰椎严重受伤,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她坚持打了封闭针继续演出,大幕刚落下就晕倒在台上……

“是时候退出舞台,让年轻人顶上来了!”

“在你离开舞台的时刻,一定要把民族艺术传给下一代!”

郭兰英想起了周总理曾对她说过的话:“在你离开舞台的时刻,一定要把民族艺术传给下一代!”

1986年,57岁的郭兰英决定完成周总理的嘱托,她再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和丈夫一起,放弃在北京优渥的生活,带着所有积蓄和变卖家产的七万元,南下广东番禺(冼星海的故乡)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

在荒草丛生的飞鹅岭上她亲自带着志愿者们一起搬石块、垒石板、铺路面……靠着孜孜不倦的劳动,郭兰英和老伴儿万兆元硬是将一个破旧的农场改造成了一座崭新学校。当时,郭兰英既要当校长又要当老师,每天早上她都亲自带着学生练功。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她的示范都要细微到极致。

尽管已经60岁了,为了带学生们演好《白毛女》,她仿佛变回20岁的喜儿,一次又一次摔倒,一次又一次爬起,一堂课下来,满头大汗、满膝盖乌青……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郭兰英在86岁时,仅仅是给演员一个示范,仍要不顾一切的跪倒在地,拼了命去教!因为她内心安放着的,不仅仅是做人为师的良心,更是周总理对她的嘱托,是她对艺术应尽的那份责任!

网上有一段视频,曾让亿万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那是2008年3月28日,郭兰英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唱的一曲《绣金匾》!

当唱到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时,年近八旬的郭兰英,先是唱得如泣如诉,唱到最后几乎泣不成声。

四岁开始学艺、尝遍人间苦难,十七岁扮演白毛女,二十七岁唱响《我的祖国》,五十七岁变卖家產、办学30多年,八十六岁为复排《白毛女》深情一跪,九十岁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从戏台到舞台,从舞台到讲台,尽管隔着万种艰辛,但郭兰英说:“我要把最后的精力拿出来,献给毕生热爱的新歌剧……我愿做一颗铺路的石子,让新一辈的人踏着它一步步走下去。”

在你离开舞台的时刻,一定要把民族艺术传给下一代!尽管周总理的这句嘱托已经过去了几十个春秋,但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

90岁的郭老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传下去!今天,我们除了要对郭奶奶说一声谢谢,更想发自内心地对她说:您,无愧周总理的嘱托,

更担得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走路都哆嗦了,唱歌气也达不上去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心,一辈子都是扎根的。”——郭兰英

来源:北洋之家 ,作者北洋君

猜你喜欢
郭兰英白毛女周总理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事考
郭兰英:传奇的人民艺术家
一代“女神”郭兰英
一代“女神”郭兰英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郭兰英每天坚持的“养生心态”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周总理的标准餐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