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立小提琴作品中的民族化创作探析

2019-12-13 07:15郑若洁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
关键词:小提琴探析

【摘要】李自立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社会音乐活动家。李自立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内容独特,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民族化色彩。文章对李自立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的思维进行概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独特艺术,以期能够为演绎李自立作品的人提供指导。

【关键词】李自立;小提琴;民族化创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獻标识码】A

前言

我国的小提琴音乐艺术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音乐艺术家逐渐趋向于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而李自立在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之路上,将西洋的创作技巧与我国民族化的元素相融合,展现了李自立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且李自立不仅在小提琴作品创作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小提琴音乐教学上具有很大的成就,成为音乐史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一、民族化创作的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

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自立的作品中,不但融入了民族化的审美思想,还有效结合了审美形态,很好地宣传了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1]李自立创作的小提琴作品不仅受到我国悠久历史的影响,也离不开其自身对历史的感悟及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在李自立的小提琴作品中,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通过演奏小提琴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有助于艺术爱好者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还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由于小提琴是一门音乐艺术,因此,小提琴爱好者在学习小提琴之前,要深入了解小提琴悠久的历史及发源地,而且不能忽略其具有的强烈民族特色和特点。小提琴艺术家想要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自身对小提琴作品的敏感性,并且将民族文化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小提琴艺术家李自立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是由于其作品中的审美思想及审美形态能够通过演奏小提琴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李自立小提琴创作之路

李自立是我国知名度很高的小提琴艺术家,其在小提琴创作领域具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并创作了诸多具有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小提琴作品。[2]现阶段,李自立老师已经在小提琴领域辛勤耕耘了五十多个春秋,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民族文化宣传大使。李自立老师为了加大小提琴在我国的普及力度,创办了广东小提琴协会,同时在我国多数地区开设了小提琴教育机构、举办了小提琴大赛。李自立在小提琴民族文化上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与他的家境密不可分。出生于战乱时期的李自立,其父母都是当代的知识分子,并且在京剧上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李自立自幼就受到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破例被中南音专录取后,接受了长达五年的小提琴教育,随后又到湖北艺术学院学习了8年的小提琴演奏,1962年进入中央音乐艺术团队继续深造。李自立刚出道时,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很丰富的民族文化领悟能力,被誉为西安交响艺术团队的奇才。在李自立小提琴演奏和创作过程中,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为核心,改编和创作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提琴作品。

三、李自立小提琴作品中民族化创作

(一)将民族文化精神作为创作核心

李自立的小提琴作品建立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融合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方式,使作品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小提琴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李自立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与其自身对民族的理解以及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3]李自立通过将民族文化作为小提琴作品创作的核心,使得作品富含神韵的同时,还将小提琴音乐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进而使得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同时又不失音乐神韵。从广义上讲,民族化的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表现民族化的神韵;从狭义角度讲,我国地域宽广,历史悠久,是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并且56个民族中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都有所不同,所以,其在传统音乐的韵律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正是由于李自立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点,才使得民族化的作品在李自立小提琴作品创作中得到淋漓极致的应用。另外,李自立在小提琴作品创作中,大胆地将民族调式旋法、民族乐器演奏法、民间戏曲强调与小提琴的演奏方式相结合,并将我国民族化的特征很好地演奏给广大小提琴爱好者,让其在享受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民族化的神韵,进而使得我国民族化的特点在小提琴作品中很好地表现出来。

(二)创作民族化的前提是符合民族的审美标准

李自立的小提琴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民族化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作品符合民族化的审美标准。例如,在《愉快的小牧民》作品中,借鉴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常用的徵调法和羽调法,并严格参考了蒙古族对音乐的审美特点,进而使作品得到人们的称赞。另外,通过观察李自立的作品可以发现,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五声调中的各个音调,而且调式的结构特点符合五声调的审美特点,这种简单、朴素、和谐的风格恰恰符合李自立对音乐的追求和信仰,这种音乐作品的风格不仅符合我国民族化音乐的审美标准,而且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采用虚实结合,创造唯美的音乐情景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将虚实结合的好坏作为渲染音乐氛围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体现音乐风格的重要评判依据。在李自立的小提琴作品中,将自己对民族化的感悟以及自身的亲身经历很好地融合到小提琴作品中,然后通过音乐演奏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正是虚实结合最好的体现。[4]但是,作曲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如果作曲家在创作时直接融入真实事物,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主要是因为通过音乐渲染的方式很难将真实的事物真实地将韵律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李自立在创作《丰收渔歌》时,亲自去体验渔民的生活,并亲身体会到渔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作品前阶段表达了渔民下海时的艰辛,中后阶段表达了渔民满载丰收的愉悦,从而实现景化于情、情生于景。李自立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熏陶,在每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会亲身体会创作作品涉及到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所以,李自立的每部小提琴作品都能很好地将民族化的主要特征展现出来。

(四)注重小提琴演奏的韵律美

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融合到不同风格、内容、演奏形式的传统音乐创作中,不仅使传统音乐的韵律更加和谐饱满,而且能完整地诠释民族化特征,进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和追捧。在李自立小提琴作品中,通过不同的音乐腔调和大胆的音乐创新方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小提琴不同的韵律展示出来,通过运用丰富的润腔手段加深作品民族化创作的韵味,不仅能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展现出来,而且丰富了作品的韵律美感。[5]另外,李自立在小提琴作品创作中通过运用民族化的创作理念,并根据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及韵律创作出能代表民族特征的音乐作品,进而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李自立小提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常用的创作手段,进而了解了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韵律和内涵,而且还很好地诠释了民族化的特征。另外,在作品中通过融合民族化的特征,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而且传扬了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赵纯.解读李自立小提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思维[J]. 音乐研究,2003(4):46-52.

[2]刘念.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 35(1):121-130.

[3]凌紫.李自立其人、其事──李自立作品音乐会暨李自立小提琴研讨会追记[J].小演奏家,2004(2):10-13.

[4]罗旭.李自立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特点[J].音乐创作, 2012(8):142-144.

[5]李达.李自立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分析[J].北方音乐,2015(10):157-158.

作者简介:郑若洁(1981—),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猜你喜欢
小提琴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