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东北方言泛义动词“造”

2019-12-13 07:17金丽萍武书卉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金丽萍 武书卉

摘    要: 在东北方言中,“造”是一个很常见的泛义动词,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使用频率。本文主要对“造”这个泛义动词在东北方言中的词汇意义与语法特点进行描述,并且对其修辞效果做了分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泛义动词的使用特色。

关键词: 泛义动词    词汇意义    语法特征    “造”

一、泛义动词的界定

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指出“触事皆谓之打”,意思是说“打”字可以代指几乎所有动作,这个总结是比较概括且不够细致的。欧阳修的观点实际上已经发现“打”是具有泛义性质的,只是并没有深入研究其词义,只认为这是“世俗语言之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泛义动词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刘瑞明在《湖北大学学报》发表的题为《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的论文。在文中,他清晰地指出:“一个动词可以指称或替代许多具体的动词,远远超出自身而使用范畴宽泛,因此表意比较浮泛而游移,朦化而存在。似乎有很多意义,但每一种意义或不知与本义是扩大、缩小,引申中何种关系,在每一次替代用法时或难确定究竟代替哪一个动词。就因为这种宽泛和浮泛的特点,称它们为泛义动词,以区别表意准确具体而范围固定的一般动作动词。”[1]这一概念提出后,被语法界广泛接受。

后来,有人称泛义动词为“万能动词”,这可能是源于泛义动词本身具有替代功能。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其实是不太同意的。所谓泛义动词,只是词义的表达比较丰富,并非具备所有的表达功能,而且泛义动词会自己挑选表义,并不是每一个泛义动词都能表达所有意义。所以,我们认为泛义动词可以界定为一类具有强大词义替代动能的、词义的确定依赖语境辨析的词[2]。

目前,东北方言泛义动词的研究大多针对使用率较高的“整”。而且从研究成果看,重点是把“整”“造”放在一起做比较研究,单独取其中一个做详细研究的比较少。原因可能是“整”和“造”在普通话中作为泛义动词使用和出现频率比较低,而且这些词所带的东北地方方言色彩浓厚。

二、“造”的词汇意义分析

1.“造”的普遍意义。

“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中的释义[3]为:

制作,做:制造。创造。造物。造反。造孽。建造。造表。造册。造价。造型。粗制滥造。

瞎编:胡编乱造。捏造。

成就:造诣。

培养:造就。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造。甲造。乙造。

到,去:造访。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造。晚造。

时代,年代:末造。

2.“造”在东北方言中的意义。

在东北方言中,“造”字表达的意义比普通话中的意义和上述我们在词典中查到的释义要丰富得多。作为东北方言泛义动词的代表性词语,可以充当多种动作的动词,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4]。我们举例分析。

(1)“造”的“整”“搞”“弄”的意义

“整”是东北方言泛义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造”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整”完整表达句子的意思。当“造”与“整”“搞”“弄”的意义等同时,“造”的表意就更加多样了,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词义更加灵活。比如:

①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不懂流程,都给我造懵了。

②是不是又让他造没话说了?

③她害羞,脸都造红了。

④知道你爱看武侠小说,这俩天造了挺多本吧。

在上述四个例子中,“造”有“整”“搞”“弄”“看”之意。在例①②③句子中,“整”“搞”“弄”都可以代替“造”,但使用“造”字会加深感情色彩和强度,更突出自己想要表明的意义。在例④中,“造”的使用表达了一种夸张的说法,就像狼吞虎咽吃东西快会用“造”形容一样,此处用“造”形容书看得快,其实是一种褒义说法。

(2)“造”的“糟践”“浪费”的意义

“糟践”一词意指某物被破坏,或者被浪费。在东北方言中,像表示“祸害”“糟蹋”“糟践”“浪费”等相关词义的词,都可以使用“造”字代替这些词,在句中表达同样的含义。比如以下例子:

①妈妈刚收拾好屋子,让我轻点造。

②好好的电脑让你给造坏了。

③就这点钱了,你不能再这么造了。

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先把身体造坏了。

在上述例子中,“造”可以理解为“糟践”“糟蹋”“浪费”。详细来说,在例①和②中,“造”分别表示对房间整洁度和物品(电脑)的破坏;例③表示使用金钱无度、挥霍浪费的意思;例④表示对身体的不在意,也就是说摧残自己的身体。当“造”表示以上意义时,不仅可以独自成义,而且可以与其他自由语素构成“造蹋、造践、造祸”等词语,更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另外,在东北方言中除了“造”能表达以上意思之外,“祸霍、作践”等词在东北方言中可以用来表示糟践、浪费的意思。

(3)“造”的“吃喝”的意義。

“吃喝”本义为把食物或液体饮料咀嚼吞咽下去。在东北方言中,人们经常用“造”代替普通动词“吃喝”,形容吃饭或喝酒(水)的动作又猛又急,有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之势,此时的“造”在口语中非常适用。主人宴请待客,劝人多吃,体现地主之谊的热情时都用“造”,显示请客方的大气,吃饭时随和热闹的氛围,相反在正式、庄重的场合“造”就不宜使用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这孩子能造,一顿饭吃了不少。

②今天我下厨,大家可劲儿造。

③饺子下酒越喝越有,造点酒高兴高兴。

④家里的酒都让他造完了,也不知道爱惜身体。

上述例子中,例①形容一个人能吃,一顿饭吃得非常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带有主观描述色彩,说话人这么说的时候,大多数情况带有一点鄙视或不满的情绪。比如例④中,说话人就带有抱怨情绪,埋怨“他”喝得多,不注意自己身体。与之相反,在例②中,说话人则表现出一种直爽豪迈,自己下厨,希望大家多吃一点,将东北人好客、豪爽的性格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造”的语法分析

1.前面可受副词修饰。

“造”作为动词,前面可以受多数副词、状态形容词的修饰,组成偏正短语[4]。例如:

①“可劲儿造”(表示随便吃)

②“猛造”(表示做事程度偏于极端,往往产生不好的结果)

③“胡造”(一般表示不顾规矩胡作非为,或者表示浪费)

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单独说明,“造”字前面是不能添加程度副词的,例如:“很造,非常造,”因为“造”這个字本身表示程度比较强。但是,程度副词后面加上能愿动词,却是可以的。比如;“很能造,非常能造”,这里的“很”“非常”是修饰“能”的。

2.经常作谓语,后面可带补语。

①“造完了”

②“造没了”

③“造空了”

④“造三四个月了,终于交工了”

⑤“怎么又把自己造到沟里去了”

例子①②③中“造”后跟结果补语,表示的都是一种动作行为最终产生的结果,“完了”“没了”“空了”。例④中“造”后跟数量补语(三四个月),表示的是行为动作的时长,工作进行了三四个月后结束。有时表达频率或者状态,视具体语境表达意义而定。例⑤“造”后跟介词短语,表示的是“到……”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子中就是“把自己摔到了沟里”的意思。

四、“造”字体现的修辞效果

1.具有浓厚夸张色彩。

在句子中,使用东北方言动词“造”比使用其他普通动词更能凸显说话人的当下情绪,“造”字赋予整句话以夸张的色彩。试比较:

锅里的三斤肉,他一顿就吃完了。

锅里的三斤肉,他一顿就造完了。

“吃”,表示进食的一种动作。但“造”则显示出一种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夸张之势,所以在表现手法上更胜“吃”字一筹。

2.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詹姆斯上半场就投进三个球。

詹姆斯上半场就造进三个球。

“投”只是一个单纯的手部动作,用“造”比“投”更能表现打篮球时候动作的快、准、狠,让人更有直接的力量感,形象地描绘出詹姆斯在球场上勇猛高亢、势不可当的气势。

3.具有浓烈口语色彩。

“造”的种种使用情况都说明它的口语色彩十分浓厚,在不同语境的使用与搭配上产生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用意义。“造”与一些词语搭配后会产生修辞色彩,例如“胡吃海造”“能吃能造”“挺能造的”“挺扛造的”等,这些词中往往蕴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情绪和评价。

总的来说,泛义动词是语言中的一类特殊的动词,在一些句法的表达上能替代许多具体的动词,“造”字随语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表达一种不确定的语义,在语用上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正如“造”字在东北方言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充当多种动作动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加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刘瑞明.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1994(05).

[2]莫娇,李明.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文学艺术,2016(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硏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赵松涛.东北方言泛义动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基金项目:2019年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东北方言泛义动词研究

项目编号:YCX1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