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村上”

2019-12-13 07:22邹金雷
世纪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时代

邹金雷

【摘 要】基层党组织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基础。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地区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位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的最前线,是党和农民群众相联系的纽带,对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对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加强军队中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足新时代,充分借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弘扬和创新“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思想,坚持“支部建在村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确保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核心地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党支部;支部建在村上;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核心;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32-04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实现对农村各领域全覆盖”。[1](P.1)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正式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的基本制度原则,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经验时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2](P.65-66)新时代农村党支部仍然存在发挥作用与农村发展衔接不紧密的矛盾,因此,整顿涣散农村党组织、加强和创新农村党支部建设仍然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要不断弘扬和创新“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保证党对农村地区的全面领导,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一、“支部建在村上”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同农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全部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创立于建党之初,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

1923年8月,弓仲韬建立的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革命初期,毛泽东发现根据地农村党支部的地方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他抽调部队的部分优秀党员到根据地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这成为了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开端。[3](P.5-6)革命与战争时期,农村党支部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动员农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推翻外来侵略,领导作用不甚明显。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了农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农村党支部要对本村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的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这标志着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定。八大党章首次明确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为党在农村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隨后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党组织包揽了农村的一切工作和事务,发展成为全能型组织,其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经过多次变化调整,最终得以确立。1985年,农村人民公社被废除,农村基层党组织改为按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设置。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中要求在农村新经济体中设立基层党支部。1990年8月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在青岛莱西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即莱西会议。莱西会议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1999年,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指出了农村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要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此,党中央审议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党中央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农村党支部要根据党中央指示,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发挥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作用,整合农村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共建美丽乡村。

二、坚持“支部建在村上”的重要意义

90多年来,我党始终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原则运用于党的基层组织,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农村党支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而且可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支部建在村上”坚持和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我国农村地区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区,发展问题在农村表现的最为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确保党支部始终是农村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建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地方,是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就要用“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来指导农村党支部建设,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使之成为发展党的事业的根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

第二,“支部建在村上”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基层治理的成效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败。[4](P.68)中国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是“皇权不下县,吏治不下乡”,依靠乡村基层组织来处理乡村事务,导致国家政权无法深入基层社会,只能对乡村基层实行间接管理。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在乡村建立政权来管理基层事务的尝试,这些实践活动为建立新型基层组织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逐渐在乡村形成了“支部建在村上”这一重要组织原则。党在乡村建立了基层组织,确立了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原则,真正实现了对乡村基层事务的直接有效管理,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首次结合。[4](P.7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党支部是核心。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神经末梢,能有效组织和动员亿万农民群众,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平台。农村党支部不仅能够直接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能够直接反映并表达农民的利益诉求,是党和国家与农民群众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第三,“支部建在村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地区的组织基础。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P.107)这是我们党长时期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想使群众路线“真正从群众中来,特别是真正能到群众中去”[5](P.38),就需要党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支部建在村上”就是使得这一联系始终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组织基础。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党和亿万农民群众相联系的重要使命。党支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农民群众,保证其在农村地区得到有效落实;农民群众通过党支部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层层向上传递给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基层党支部是抓好中央脱贫政策落实,向“最后一公里”进军,把一项项脱贫政策落實到户到人的基础。[6](P.7)农村党支部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支部建在村上”的实施建议

“支部建在村上”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的作用,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带领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在新时代条件下,要坚持好支部建在村上,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以“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农村党支部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自身各项建设。

第一,加强政治建设。农村党支部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支部要定期组织集体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不阳奉阴违,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同时,农村党支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全村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研究讨论,要坚决消灭农村地区的“山大王”,消除“一言堂”现象。

第二,加强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农村党支部可以适度开展读经典、学原著活动,提升党员的思想水平,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农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党支部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到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薄弱的环节”[4](P.77),是农村党支部建设中亟须加强的部分。只有加强自身的能力,农村党支部才能做农村地区的领头羊,才能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能力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提升组织能力,要提高组织引导农民群众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提升服务能力,要提高村党支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农村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党员培养教育活动,创新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法,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四,加强纪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支部,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保证其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四督四查”机制,加强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监督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监督党员干部履职情况,发现党支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要及时向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严格用人机制,撤换调整不称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追究严重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当事人的责任。

(二)抓住农村党支部工作重心

“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解决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与革命斗争的有机结合问题。”[7](P.26-27)“支部建在村上”则是要解决新时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机结合问题。

第一,农村党支部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8](P.65)农村党支部不仅担负着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更主要的是要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党支部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小康搭建宽泛高效的平台。

第二,农村党支部在工作中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村党支部要认真做好实际调查工作,找出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所在,围绕突出问题展开工作。近年来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现象越发普遍,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卫生环境问题迟迟无法改善,这些都是农村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着力点。要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三,要实现农村党支部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富裕是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要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使党组织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村党支部要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依托当地优势资源,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积极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党支部要带领农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自然而然就能够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他们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也保证了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地区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创新农村党支部工作方式

第一,寓教于乐,寓教于劳。农村党支部在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懂得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要增加宣传方式,除了利用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外,还可以通过新兴媒体平台宣传党的主张,帮助农民了解中央的政策。支部建立到网络上,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开展党的活动。党员干部可以利用网络帮助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培养乡村实用技能人才。不仅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而且要提高自身的农业知识水平,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日常的劳动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农民。

第二,主持制定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群众的纪律和法制观念。村规民约对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起到督促作用,形成了“支部领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的良性工作機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体现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村党支部也要积极调动农村中的“第三种力量”,即在外务工人员和外出人员,建议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捐款,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

第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除了建立监督机制,在党支部内部还要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激发广大党员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在村子中,可以定期开展优秀家庭和优秀个人创建评选活动。

为了积极应对新时代下农村基层党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农村党支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科学执政的理念,尊重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来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对农村的全面领导,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     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   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N].人民日报,                         2018-11-27.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黄玉国.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发展与变迁   [J].赤子:中旬,2013(12).

[4]胡鞍钢.基层党建与治理体系现代化[A]//国情报   告第十七卷2014年.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5]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6]杜家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    报,2018-11-26.

[7]甘乐平,赖纯平.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   ‘会上”——赣州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调查和思考[J].传承,2011(24).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与政治担当
习总书记核心地位是党心所向、众望所归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及举措
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国有石油企业创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