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2019-12-13 07:22董丽娜黄建国彭娟王梦董慧
世纪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董丽娜 黄建国 彭娟 王梦 董慧

【摘 要】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铸就了红船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反复强调让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而且非常重视用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对正处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期且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而言,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提供了充满正能量的载体媒介和精神利器,又具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关键词】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77-05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是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信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程中,所形成的涵盖先驱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及八一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的统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支柱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主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红色情结、革命激情和英雄情怀纵横跨越整个中国,遍访革命圣地、革命老区和革命遗迹,围绕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内容和确立了价值取向。新时代要使大学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有为青年,就必须不断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以其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培育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主要内涵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信念品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最主要构成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一往无前的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1]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饱受从未有过的深重苦难。为了挽救危局、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直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建设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政党,中国革命才从胜利走向胜利。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以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上的“钙”,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险阻,一如既往、一往无前的进行革命斗争,才有革命之成功。

(二)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性理论和革命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信仰。正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信仰,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才始终一贯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维护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汇聚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始终保证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进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

(三)坚定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法宝”的砥砺。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面对异常残酷而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怕残暴统治、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而英勇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不灰心、不悲观、不惧困难、不动摇而保持昂扬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坚定坚如磐石、满满自信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激情,而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艰难曲折而又充满胜利的斗争。这充分体现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所蕴含的凛冽气节、广博胸怀、精神力量和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

(四)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源源不断的革命力量汇聚到革命旗帜之下。源自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而且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宗旨,只有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未有过任何自己的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是为人民服务的”。[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自觉践行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之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并成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核心内容。

(五)坚定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奋斗作风、坚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脚踏实地的奋斗作风,历经艰难曲折终于走上独立自主的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畏的革命勇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无比的政治智慧进行不懈的革命斗争,取得革命胜利,铸就了永远熠熠生辉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六)坚定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政治本色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革命胜利,靠得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节、品质和风骨,就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政治本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以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风貌,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推向胜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的根本保证,是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政治前提和保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光彩。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底色和基调,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底色和基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二、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任务的变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面临众多机遇,而且面对诸多挑战。新时代要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充分重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其主要内涵和蕴涵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使然

青年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希望、社会之栋梁。而大学生是青年最为重要的群体,不仅具有青年之特点和品质,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新时代更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而言,为能够切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此离不开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宣教功能。

(二)应对多元思想文化交织碰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挑战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之中,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尤其是多元思想文化的交织碰撞,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落后思想文化和腐朽思想文化、西方敵对势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的思想文化宣传等。这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应对自媒体弱点和缺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挑战的需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深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和厚爱,以其自主化的传播、实时性便捷性的传播、碎片化广泛性的传播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青年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微信、QQ等微平台,随时随地的浏览或获取所需信息。传播的即时自由性,致使不良信息、不正确观念和腐朽落后思想充斥其中;传播的选择自由性,不少大学生沉溺于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之中而迷失自我;传播的随意碎片性,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形成,进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严重挑战。

(四)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挑战的需要

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以歪曲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恶意攻击和抹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影响,假借重新认识历史而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以宣传和信奉西方普世价值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以重新构建民族文化而否认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否认。这对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尤其大。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的真实完整,而且影响大学生对是非曲直判断的标准,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的树立,任其发展会削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严重的挑战。

(五)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塑型期易被诱导裹挟挑战的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担负起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虽对事物有基本的对错、是非评价,但性格处于塑造期、个性处于养成期、能力处于锻炼期,各方面比较容易多变且不稳定,尤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刻转型期、多元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期和信息网络下的自媒体时代虽有很强的适应性,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和外来事物的干扰,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模糊、情感价值迷失、政治认同迷茫、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凝练和培育、宣传和教育,同时,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其是重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品质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一)凝练精神内核,增强以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同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而此之重点和核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以贯之其中的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此之精髓和基奠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基础、以“三大优良作风”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为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致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增强以融入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认同性,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促进大学生精神品质提升。

(二)拓宽传播渠道,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尤为注意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发挥课堂、电视、报刊和杂志等的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还必须借助科学技术创新拓宽新的传播渠道,主要充分借助自媒体技术,如:微信、QQ、微博等载体和平台,宣传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质贯彻和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持续熏陶之中、在循循教导之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搭建承载平台,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召力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生命线的高度,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紧紧围绕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牢牢抓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心环节。对此,一是应该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贯彻到思想政治课堂之中,通过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通过革命理论信念和信仰的教育,学习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不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应该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突出红色主题、突出革命精神,使校园充满“红色”、充分正能量,不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应该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交流交往的方式载体之中,借助自媒体传播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和红色报道,发挥红色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召力。

(四)创新教育方式,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

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使命、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注重教育引导为主,重视行为范式的养成,亟待发挥革命戰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教育意义。这就必须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突破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讲授模式,通过慕课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二是打破传统的单向度教育方式,通过模拟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案例式教育和研讨式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拓宽教育范围;三是革除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积极探索“互联网+”与现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的吸引力,从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2.

[2]习近平.在朱德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7-11-3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100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9-11.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