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阅读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2019-12-13 07:25顾林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灵动丰富

顾林芬

摘  要: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研究,以丰富的阅读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展现灵动、立体的一面,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丰富  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125-0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更要注重阅读教学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近年来,很多教师尝试各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力求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习惯不够科学,再加上老师侧重于阅读内容的分析和讲评,迫切需要调整阅读教学的方式, 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低沉,无趣,让语文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阅读教学课能够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独特的感受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许多教师往往忙着赶教学进度,无法静听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体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轨迹,主要还是按照老师们的思路进行,引导学生沿着老师预设的方向,“完美”地完成对一篇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几乎和老师预设的一模一样。这样的阅读教学,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学要求,其实课堂上最精彩的一面,无形中被抹去了,教学很顺利,但缺少一份“灵气”。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的《清平乐 村居》这篇课文时,梳理完作品大意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你认为这对老夫妻,最喜欢哪个儿子?大部分孩子认为,最喜欢小儿子,因为小儿子很调皮,很可爱,而且作品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最喜小儿无赖。”这是非常符合標准的答案。按照常规,这个问题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时候,班级中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我尊重他的想法,请他发言。他认为:老夫妻三个孩子都喜欢,因为大儿子很孝顺,二儿子很能干,之所以最喜小儿,不过是因为小儿子小一点,老夫妻有点宠爱罢了。因为三个孩子都很好,他们才会“醉里吴音相媚好”。精彩的发言,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得到了启发,对作品有了多角度的理解,让这节语文课一下子活了起来。

这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是我当时认真倾听的收获,也是我没有匆匆结束教学目标的收获。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感受带有个性化的特征,老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给与机会让他们“发声”,并和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一起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师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一起进步,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2   给课堂留一点白,让思考和阅读相结合

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大部分时间用来朗读课文、理解词句、交流汇总,一堂课紧锣密鼓,有时候的节奏跟赶火车一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划划、读读、说说、写写,看起来非常充实,课堂气氛也很热闹,形式也很多样。但实际上,这些练习形式中,还缺少了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收获的过程,不能局限于理解作品的内容,还应该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掌握阅读一篇作品的方法。所以,语文课堂上,除了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善于留一点空白,引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

在教《船长》时,师生生一起感悟、朗读,通过对材料的研读,完成了对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知道他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临危不乱的人。这时候,我预留了五分钟空白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发现,或者还有什么疑问。这时候,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为什么人们感觉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那时候哈尔威船长还没有牺牲呀!这其实是课文中的一个难点,这个学生能关注到这一点,说明他对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经过引导,学生们明白了:作者这么写,是因为船长是最高权威,他具有组织自救的权力和义务,人们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因为经过了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这个难点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适当拓展延伸,巩固课堂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四十分钟课堂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和课堂上的精读有区别,但两者相辅相成,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的一个延伸,对课堂的教学起到巩固的作用。

教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同类型的课外阅读作品,以便课堂所学的巩固,感受相同类型作品的相同点,区分其异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学习季羡林的作品《夹竹桃》之后,我们知道,季羡林之所以喜欢夹竹桃,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很有韧性,又很坚强,这是非常有特点的一篇作品。季羡林类似的作品其实还有几篇,在结束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另一篇描写植物的作品《海棠花》,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季羡林老先生散文的朴实和真诚。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也就导致审美水平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范围。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注意难易程度,太难或太易对学生能力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到课外,相互补充,长久地坚持下去,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学生不会言之无物,取而代之的是精彩有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激发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内化阅读的收获,在阅读中学好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深化阅读,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效。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灵动丰富
小学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试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