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风雨兼程 才会拥抱蓝天

2019-12-13 08:27寇佳丽
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李建华航站楼机场

寇佳丽

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李建华采访对象 / 提供

在经历了7次综合模拟演练、3场验证试飞之后,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终于正式通航。耗时4年多,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位于北京大兴与河北省广阳之间的大兴国际机场,是未来20年内全球规划新建设的最大机场之一,它不仅会成为北京的新地标,也定将成为沟通世界的新枢纽。而这一切,都令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李建华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奇迹背后有艰辛

在英国《卫报》评选的“新世界七大奇迹”里,中国独占两个席位,一个是珠港澳大桥,另一个则是即将通航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提到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种种“闪光点”,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李建华的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他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介绍,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航站楼综合体,新机场的航站楼和配套服务楼、停车楼的总建筑规模约达143万平方米;航站楼综合体整体造型为“凤凰展翅”;秉承“零换乘”理念,高铁直接接入航站楼,安检后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只需8分钟左右;航站楼首次采用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设计,即进入或离开航站楼的通道均为双层,减少拥挤,提升了乘客体验;航站楼内部处处采用智能系统,空调送风舒适,照明透亮,设备耗能系统随时监控。

从建设之初至今,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一直备受关注;如今项目竣工,自己和团队没有辜负外界期望。对此,李建华颇感欣慰。

“2015年9月份,我们团队接到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建设任务。除去开始的准备工作和最后阶段的收尾工作,前前后后,真正属于我们的施工时间为3年零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团队120多位管理人员和几千名建筑工人同进同退、艰苦奋斗,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间。”

9月25日,新机场正式通航。外界对“凤凰展翅”的整体造型夸赞有加;而这一美丽成果的背后,有故事也有感动。

2017年12月份,天气异常寒冷,李建华和他的队友们仍需长时间在室外高处作业。航站楼内部即将进入装修期,因此屋面(楼顶)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全封闭。

“12月份的雨雪天气比较多,室内搞装修,屋顶不能不封闭,否则雨雪天气一来,室内施工设备就会损坏。所以我们对自己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必须保证按时封顶!当时,我把整个团队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了相应的技术质量安全等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白天大家基本上就是在屋顶上待着的,早晨天亮上班晚上天黑下班。但是北京12月份已经很冷,在冰冷的天气里,金属屋面易结霜会很滑,容易摔跤。作为专业人员,安全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保障,况且有绳索等辅助设施;但有些问题,比如滑一跤摔疼自己,就需要自己多加注意避免了。我们有些队友还特地穿上很厚实的军大衣,尽量趴着工作,保暖又避免摔跤。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大家还拉起了横幅,写上‘不完成任务坚决不下屋面;而我也下了最后通牒,哪个小组完不成工作,哪个小组就递交辞职报告。”

在这种“自己和自己较劲”的势头下,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都被李建华的队伍克服了。俯瞰新机场航站楼,其凤凰造型的核心区屋顶共18万平方米,约为25个足球场的面积总和;共使用了4.2万吨钢梁,接近鸟巢的规模(4.5万吨)。

李建华开心地告诉记者,屋顶建设完成后,国内专业领域的院士和专家来鉴定过,“说我们的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凭借这个,李建华和他的团队还获得了中国建筑钢结构最高奖——中国钢结构工程杰出大奖。

精益求精,从我做起

项目竣工以前,航站楼的门口一直立着一块倒计时牌,提醒现场每位工作人员不能松懈和粗心。

一天,李建华正在航站楼内的工地上来回巡视,发现有块地板的缝隙不太美观。他叫住了航站楼三层值机柜台的地板安装工人邓乔平,蹲下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直到问题彻底解决才放心地走开。尽管需要负责整个航站楼核心区域的建设管理工作,李建华还是有足够精力和耐心注意到各处的细枝末节。

“在建设过程中,我是管理者,那我就去实现管理者的身份;以后新机场通航了,我也可以是一名乘客,但我不能等到那个时候才从乘客的角度去观察这座机场或者航站楼,我一定要提前想到一些问题,才有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一个团队里有很多人,我的态度就直接决定了其他人的态度,或者可以说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李建华非常认真地对记者说。

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是李建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大家都知道‘不忘初心,如果你问我如何理解它,我想说‘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就是我的初心。”

1995年25岁的李建华大学毕业后,很快投身到机场建设中。从最初面积只有33.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首都国际机场),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配备世界上最先进飞机引导系统的T3航站楼(首都国际机场),再到如今创下两个世界首次——“双层到达、双层出发”“高铁线路在航站楼内部穿过”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20多年的机场建设生涯给了他多次自我锤炼的机遇。

“一直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了T2航站楼的建设任务。刚毕业的大学生,浑身充满了干劲儿,热情高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时自己有机会和国内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一起工作,可以向优秀的前辈学习,把学校的知识转换为实际成果,特别兴奋;也完全没有畏难情绪,不嫌累,因为整个工作环境都非常积极向上。和优秀的团队、人员共事,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家都追求极致,追求完美,我自然也不能落后。”

2008年,T3航站楼建设竣工。为了积累更多国际上机场建设的管理技能与知识,李建华去也门参加了一年半的外派工作。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对机场建设管理的认识得到了全面提升。

“机场建设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想要提升自己,需要对整个行业有更清醒的认识。在国内建设机场,掌握的是国内工程的管理模式;想要掌握国际上的工程管理,就要去国外。当时去也门参与的就是一个国际项目,这次历练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国际上工程管理对于合同的应用。国内的大型建设项目,尤其是机场建设,通常是在行政管理与合约管理的双重约束下进行的。但国际工程管理特别重视合同,对合同的制定也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别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通过合同去约束工程项目的甲乙双方,可操作性更強,细节也可以全部体现在纸面上,权利义务也更加清晰。”

勇于离开舒适圈

完成如此大的项目,接下来,李建华会不会先休息一段时间再投入工作?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再次笑了起来。他表示,比起休息来,他更希望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而且,他希望下一次的项目比新机场的建设更具挑战性。

“长时间的休息或离开工作,容易让人失去斗志和前进的动力。平时我就很注意锻炼身体,日常休息充足对我来说就可以了。有人喜欢舒适,有人喜欢挑战,我想我是后者。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我的答案是,追求激情,保持危机感。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标准。不断努力,你就可以达到一定高度,但人生总是不进则退,懈怠和退缩就会被超越。”

猜你喜欢
李建华航站楼机场
执著的追求
机场罢工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双子星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China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