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9-12-14 11:04马智容
法制博览 2019年23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王 洋 马智容

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相关组织制度体系不健全

当前高校里的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团委及学生工作部等,但实际上,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相关组织体系不健全且尚需完善,缺乏统一性、系统性、整体性,这与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具有高度一致性直接导致相应制度的整体性差和缺乏系统性,体现在多数高校社团、学籍的管理方面涉及宗教事宜。大多学校在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基于以上制度管理体系,均以内部文件形式呈现,群众基础不扎实,师生大多不给予关注,但在比较重要细节的方面,如关于党团员具体纪律、工会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教师行为、学术规范等管理制度中,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方面较少有针对性、具体规定。综上所述,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能力不足,相关组织制度体系不健全。

二、绩效管理及基层建设侧重点单一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科研工作各项指标成为竞相追逐的目标,科研强校口号下的绩效管理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不断丰富完善的同时,基层建设略处于底层。在高校的基层组织中,如学生班级、学生团组织、党支部、教研室等工作,由于基层建设重视度不够,评价指标的偏颇,工作高要求完成必需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而学生工作只要不出事就行。目前,师生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学生班级活动、党团活动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举行并落实,但有些学校组织形式多于内容,重视社会实践,如校外的参观、见习考察体验等,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形同虚设。当然必要的社会实践是需要的,老师也应重视科研多动,若所有的基层活动都流于形式,在基层组织中人们将难以思想沟通,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这就必然为境外宗教渗透埋下隐患。

三、大学生群体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兴趣广泛、富有激情、社会责任感的年轻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心理方面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思想单纯、较情绪化,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不太平衡,心理方面缺乏成熟的认知能力,可塑性较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尚未定型且需强烈正确的引导。由于外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面逐渐扩大,视野丰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性、创造性、主动性、能动性逐渐增强,善于更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由于国际化在文教事业逐渐渗透,国际合作带来的商品化浪潮中,大学生群体容易被吸引、青睐并追逐外来的文化产品,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境外宗教渗透不仅传播宗教文化,也传播西方发达国家价值理念、心理机理、图式文化、生活方式、生活机理等,即文化中的“精气神”,使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深处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身心的独特性,境外宗教渗透打着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旗号,通过对心理迷茫、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帮扶”,使他们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四、思想政治理论尚需实质化渗透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较强的大学教授专业中,均属于基础性的学习学科,除该专业自有的招生外,大多以公共大课的形式呈现,大多数学生对该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仅为考前划重点、背考题作为学习结果的书面证明。不仅如此,纵观大学的课程参与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学方面的授课情况来看,请假、旷课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公共课程或专业课程,这不仅在于学生学习的态度,授课教师的态度也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较少实质化渗透相关教育,或以纯理论死板灌注,或以讲故事打酱油混时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自上而下不够重视,学生教师更是如此,昆明某高校校长受国外发达国家文化思想、教育体制影响,大力缩减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课程课时才增加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只注重学校的专业性发展,严重忽视思想上的教育,这种做法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效,更影响了学校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国的大学生群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目的性较强,进入大学也同样如此,只关注自身专业性,学院相关的思想政治表现证明也是流于表面、千篇一律,均无特殊情况出现。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主要以找工作或考研为主要目的,大多精力集中主干学科上,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相关学习也仅为考试,这就导致大学生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有些学生主观意识不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读书的目的就是毕业之后有个好工作,他们存有讲功利、图实惠、走捷径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跟专业技能是两个学术领域的东西,对以后自身前途发展没有多大关联。甚至在不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学生中流行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具体表现为追求奢侈、高档消费并作为一种时尚,吃喝玩乐混日子,对理想无所追求,凡事跟着感觉走,得过且过,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有的甚至迟到、早退、旷课、打游戏和通宵网上聊天加网恋,举办讲座不愿来,不感兴趣的课不愿意去听,不好好学习却热衷于搞家教、小生意、搞推销等。

在行动上,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学、厌学等。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选择是经过相关专家共同研讨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精挑细选出来的。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兴趣因素,对此类课程采取了能少则少、能逃则逃的学习态度,即使碍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省、不能逃,上课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要么看专业书、背英语、看小说,要么玩手机、讲小话影响课堂秩序打发课堂时间,要么出神发呆,期末全靠临阵磨枪死记硬背然后“60分万岁”。笔者随机抽查了某大学的一堂《形势与政策》课的情况,应到学生130人,实到学生90人,到课率是69.2%;90人中有15人在睡觉、45人在看其他书籍,认真听课的学生只占到课学生数的33.3%。可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基础越来越薄弱,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就变得越来越贫乏,大学生自觉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能力严重受阻,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充分发挥。更严重的是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是情绪上产生叛逆与对峙。

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质性渗透教育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所学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政治素质与专业知识两者间的双向促进作用与关系,纠正不良行为和不良嗜好。有的学生不领情依然我行我素,这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又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更影响了学校培养学生整体的素质。

综上所述,造成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存在问题主要集中于相关组织制度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及基层建设侧重点单一、大学生群体自身因素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尚需实质化渗透教育等方面,当然相关原因不仅限于上述提到几个方面,如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换的便捷,对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及对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多样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观的混乱等,无疑也为境外宗教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与可乘之机。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